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去世。
在哀悼仪式上,一个人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张学良。来到现场后,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他,试图看出他的内心。
现场,74岁的张学良的面无表情,没有和谁说一句话,送上一副16字的挽联后便默默离开了。
挽联上写着:“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简单的16个字,道出了蒋介石与张学良几十年间的恩怨纠葛。如今蒋介石已经离去,张学良也年逾古稀,是非仇恨,就随风而去吧。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恩怨纠葛,还要从1927年说起……
那时,蒋介石率领北伐军打败了张作霖,张作霖回到东北,闭关自守。第二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张学良名义上成了蒋介石的下属。
1929年7月,两人在北京第一次见面。在谈到中东路时,蒋介石坚定说道:“若是发生变故,中央做你后盾。”
可等到张学良与苏联发生战斗时,东北军损失惨重,蒋介石全然忘了承诺,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两人的嫌隙就此开始。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与其他军阀打得不可开交,纷纷伸出橄榄枝,想要张学良作为助力,蒋介石使出全身手段拉拢张学良,最终赢得张学良的支持,打赢了中原大战。
战斗结束后,蒋介石为了拉近关系,还和张学良结为兄弟,两人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命张学良不抵抗,率军全部入关,拱手将东北让给了日本人,让张学良成了民族的罪人。
在舆论的疯狂攻击下,张学良不得不离开国内,几年过去,张学良回来时,蒋介石依然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让他去打红军。
张学良深知民族大义,不愿打内战,多次劝蒋介石把枪口对准日本人,可蒋介石丝毫不听,甚至还亲自跑到西安督战,命张学良进攻红军。
无奈之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实施兵谏,软禁了蒋介石,这便是西安事变。
等到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为了表示诚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露出真面目,将张学良软禁起来,这一软禁就是几十年……
直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在临终前,蒋介石还嘱咐儿子蒋经国,不能将张学良放出来,要一直关着他。
被蒋介石囚禁了近40年的张学良,对待蒋介石也抱着一种复杂的情绪,这一点从挽联上就能看出来。
张学良明白,蒋介石对他像骨肉一般关心,没有杀了他,而是细心照料,只是没了自由。
两人的矛盾来自于政治,在政见上的巨大分歧,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他们两人的恩怨纠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导致的,或者说因为国家民族大事引起的,就私情而言,还是很不错的。
张学良的挽联,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一种总结!
身 伴 梨 花 ‘’
这个反骨仔真该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