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忘国耻,百年甲午记事!

湓浦渔夫的故事 2018-11-20 11:15:58

请勿忘国耻,百年甲午记事!  ­­­­­­­      

——甲午战争爆发124周年祭文

又到甲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却不能忘却一百二十四年前的耻辱,以史为鉴,方知荣辱,谁曾想到一百二十四年前的刘公岛,一百二十四年前的北洋水师,曾是亚洲顶级的海军力量,却不能在日军近六个多月的进攻下得以保全,短短数月,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三十年洋务运动所有心血付之东逝,渤海咽喉威海、旅顺悉被占领,京津门户洞开,而清政府竟然无视全民族的抗议继而签订卖国条约,当年的中华民族孱弱到了极致。

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正视自己耻辱过去的同时,希望换来的是更为冷静更为客观的思考民族世界观,而不是仅仅强烈抵制日货、砸日本车这般简单粗暴行为的对待,我们需要更为深刻的思考。在当年的悲壮的海战之后,中国满清政府究竟是如何在短短的五十年内(从鸦片战争起)彻底的失去了一个东方大帝国的最后尊严,沦为了列强瓜分的鱼肉。

在日本冈山县冈山市北区,北洋战舰“镇远”号的铁锚依然静静的躺在福田海本部神社旁,这是“镇远”舰作为日军甲午战争的战利品于1895年被拆分运至各日本本土作永久的纪念,她至今伫立于此已有119年了,向人们诉说着“镇远舰”及全体北洋水师的坎坷命运。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曾说,一场大海战足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自甲午战争之后,中日民族也完全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日本跃居远东第一强国亦雄心勃勃。那就让我们抹去历史沙尘,重温这段悲壮苦难的民族历史吧。

    北洋海军舰队正式创建于1888年12月,是清政府第一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改革后的产物,其前身为同治皇帝于1867年创办以拱卫京津地区的北洋水师,1880年在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购置了“定远”、“镇远”两战舰后实力大增,成为了西太平洋上一个重要的海军力量,但清政府终究是一个封闭自守的农业封建国家,海军的重要地位根本没有得到重视,在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之后,北洋海军在东海的活动根本没有对清帝国自身的战略有任何帮助,只是在被动的防守海岸线,这一点也是导致北洋海军后期装备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北洋水师后7年的时间里未购一舰。清政府海军的军费远高于陆军,而海军却又不能为清政府创造任何价值(清不是殖民国家),因此在各个海洋民族纷纷崛起的形势下,李鸿章能预见海洋之重要性,却不能利用其重要性,不能像其他殖民国家一样用以利养军的方式来打造现代化的海军,导致北洋水师只能最后沦为为慈禧购买南洋特产的运输船,而耗以重资创建的北洋水师在以防守海岸线为主要目标的背景下,其装备的更新速度就必然会滞后,从而失去了在远东海域的优势地位。

反观日本则不同,从1868年开始,通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其国内的工厂制造业和原材料等产品急需向各国倾销和资本输出,并且看见中国购置了大批战舰在东海游弋后,日本深感到北京方面从海上的威胁,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治天皇从1890年起通过内阁决议为日本海军添置多艘新型战舰,目标直指北洋海军。清政府创海军而为摆设,无用武之地与创造价值,只是单纯防卫国土,而日本创海军以打开国际市场,以期进行殖民主义,两国的国情导致两国海军战略目标、出发点大相径庭,其后的海上争夺则可已见分晓。

北洋水师虽是一支清政府豢养的高级侍卫军(拱卫京师),但是其素质却也是达到了国际水准,相比清朝陆军,水师军官和士兵的能力和忠诚度都要高的多。1866年,船政大臣沈葆桢在福建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这也是北洋水师大多数将校级军官的母校,后清廷将优秀学员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林永升、方伯谦等人送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直接在北洋水师提督府就职,这些学员也是北洋水师的主要将领,其战法、指挥、操作都为英国最先进海军理念,并且聘请了英国顾问琅威理,就是这样一支与清政府其他部队完全脱节了的海上部队,因其战法确已和国际接轨,而清政府其他部队却还停留在封建中世纪的战法和指挥结构,完全无法实施多兵团、多兵种的协同作战,导致在甲午战争中清陆海军的协同合作能力几乎为零,这体现在朝鲜平壤战场,1894年7月日军率舰队于朝鲜仁川登陆,而清廷的陆海军却毫无作为,而在准备丰岛登陆作战时遭受袭击而失利,以及后来的刘公岛反登陆作战,清朝海军和陆军完全是各自为战的状态,丰岛一战“高升”号运兵船直接覆没也导致朝鲜战局的急剧变化,而日军的陆海军协同作战能力体现了一个殖民国家最显著特点,1995年1月,日陆军通过海军炮火的掩护进行登陆作战从而将威海北洋水师全歼。

通过以上所述,北洋水师未战却已处于劣势,而日本国的浪子野心却已不能坐等海军耗光国内经费,因此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也是在日本积极推行海外殖民地的形势下,这时爆发了朝鲜内战,1894年,借朝鲜内乱之机,日本首相尹滕博文授意内阁作出出兵朝鲜决定,而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朝无论是在帝国颜面上还是自身利益考虑都将出战朝鲜,以阻止日本的急剧扩张。清政府也派兵前往了朝鲜,但是清政府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势下依然觉得这只是一次局部地区摩擦而不会引发局面的不可收拾,却不知此时的日本是急需殖民战争来资养其不断攀升的军费开支,其实这个时候的中日战争早已不可避免,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封建制度使之对全球化的资本入侵形势全然无知,以为只是又一场日本的无礼骚扰与争执而已,在战争的准备阶段上,日军积极备战,而清政府却想息事宁人早日打道回府,并寄希望于国际调停,而无作持久战争甚至决战的准备,因此导致其后陆军在朝鲜和辽东战场一败涂地。

    朝鲜战场的局势取决于双方在此部署兵力的强弱,日军据有准备之战之优势,积极向朝鲜增兵,并且清军的作战密码早已被日军破获,而清政府却不愿在朝鲜大动干戈,甚至不愿北洋水师卷入战火。1894年7月,在日军联合舰队的海上掩护下,日本陆军大量进驻朝鲜,并于7月23日凌晨向汉城发起突然袭击,突入朝鲜皇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中国此时才开始向朝鲜大量派遣军队,而北洋水师““济远”、“广乙”两艘军舰护送的“高升”号运兵船却在朝鲜丰岛海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广乙”号被击沉,“济远”号逃窜,“高升”号上准备登陆的700余名清军士兵随同运兵船沉没,而随后满载军资的“操江”号则被俘虏,此次海战,使清军损失一艘战舰和700余名即将赶赴朝鲜的生力军加上一船军资,使之朝鲜战局无法向有利清军方向发展,而“济远”号虽击伤“吉野”,但无大碍,这却导致清军士气的低落。而后日本联合舰队倾巢出动在黄海海域至朝鲜一带积极寻求北洋舰队决战,以一击而使清军彻底丧失海上制海权,从而失去运送士兵和掩护登陆作战的能力,这也是当时制海权的最主要体现。清军没有在日军仁川登陆期间对朝鲜半岛至威海一线的航线进行封锁和骚扰是将先发制人的时机拱手送人,而这一战术的失误又反映出中日两国对甲午战争理解的本质区别,日本急于挑起大规模战争以推进其大陆政策(以朝鲜半岛为跳板继而占领远东),而清政府在此时还存有解决争端以避免战争的幻想,这就导致了双方在备战方面的巨大差异,一个是蓄谋已久积极备战并且对战争给予了巨大期望以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做到以战养战,并在战前也破译清军密码。而清政府则是因为这几十年的对外战争耗费了大量白银,因此唯有寄希望于靠北洋海军的军力威慑日本而避免直接与日交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日黄海海战之前,清朝陆军在朝鲜的战场局势已经急转直下,1894年9月,驻朝日军发动平壤战役,清军据城力战数日,而总兵叶志超临阵脱逃,导致清军直接溃败,退守鸭绿江岸,而日军则占领朝鲜半岛全境,并预备对辽东半岛发动进攻以夺取重要军港旅顺。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陆上攻势,朝廷只有命令北洋舰队立即配合运兵船赶赴朝鲜半岛增援并在海上寻机挫败日海军,北洋舰队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在驶出渤海湾,在黄海大东沟一带海域与日联合舰队开始了寻找大决战的机会。虽然北洋海军在丰岛一战后损失不算太大(一艘陈旧舰艇),但是清政府此时在陆地战场的全面溃败也影响了北洋海军的全军士气,并且从海陆两栖协同作战方面,日军比清军具有较大优势,虽然依照当时制海权的理念是以消灭对方海上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但是归根结底海军胜利也是为了陆军的登陆作战而服务的,日军大本营在当时战略决策中已经制定了上中下三种战场预期,当联合舰队战败后全力退守日本岛,防止清军登陆作战,我很难想象如果日军真的在海上败给北洋舰队,清政府会进一步凭借制海权对日本进行登陆作战吗,因此此时的北洋海军还只是停留在作为一个海上屏障的基础上,根本没有开辟其海外战场的作用和目的,更何谈海陆协同作战,因此清廷在近代的所有战争都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内线防守作战,其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

1894年9月17日上午10点半,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联合舰队狭路相逢,从战舰的数量上看,12艘对阵12艘,双方确是势均力敌,虽然其后的很多资料显示,日军在购置了“吉野”“松岛”等一批新式战舰后,海军力量已经超过中国,但是中国的两艘7000吨级铁甲舰“定远”“镇远”号确实是两座“永不沉没”的巨大堡垒,总共近5个小时的海战,两座战舰中弹近2000发,却不能损其装甲一寸,但北洋海军其他战舰从机动力和炮位数量上均弱于日军。中国军人在这场战役中充分显示了我国军人坚韧英勇,在抗击外族侵略者所表现出的伟大爱国情怀,海军提督丁汝昌首战即被炮火炸伤却不下火线,鼓舞全舰官兵奋勇抗敌,落后小型战舰“超勇”被击中沉没时,管带黄建勋落水拒绝相救与舰同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船中弹数发无法战斗的情况下奋勇撞向“吉野”,虽被击中与舰同沉,却留下千古英名。“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本舰伤痕累累之下依然沉着指挥战斗,后被炮弹击中牺牲,在黄海大海战的过程中,中国官兵的英勇作战的事迹是清政府军队中为数不多的壮举,在面对强于自己的日本联合舰队,面对日军燃烧弹爆炸后甲板上的熊熊大火,中国官兵艰苦奋战,甚至是军乐团的孩子,冒着枪林弹雨为士兵运送炮弹,“前面的孩子倒下了,后面的孩子依然坚定的前行。”这是北洋舰队中美国船员玛吉方的自述。而黄海海战的惨烈也是后来人们所无法想象的,著名作家冰心之父谢葆璋曾参与黄海海战并在“来远”舰上服役,“来远”舰是北洋舰队幸存军舰中受伤最重的一艘。当海战结束“来远”舰驶归旅顺,中外人士目睹其损伤如此严重,仍能平安抵港,皆惊叹不已。“来远”舰上人员伤亡十分惨重,当时“来远”舰轮机舱起火,船员们顶着60多度的高温持续作战3小时,而没有退出战场。谢葆璋妻子的一位堂侄子被炮弹打穿了腹部,肠子炸了出来,飞溅到烟囱上。战斗结束后,谢葆障含着泪把烧焦的肠子从烟囱上揭了下来,放回到他的遗体里。

黄海海战的结果,中方损失舰船5艘,全部沉没,而日军没有一艘被击沉,中方损失较大,虽还能迎战,但保守的清政府下令军舰从此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出海,日军从此完全夺得制海权,海陆并进,于1894年11月21日,在海陆炮火的齐攻下,清朝“远东第一要塞”旅顺港失守,从此扼守渤海湾的两个犄角已经有一个落入敌手,但是日军的野心不仅于此,他们将向着另一个犄角——威海发动攻势,并且将在此除去他们的心腹巨患——北洋水师。

日军在占领了旅顺后屠城4日,共屠杀中国军民2万余人,腐朽的大清作战无能不能对自己人民加以保护,从而让中国的人民不断遭受外族侵略者的侮辱和屠杀,这是清政府不可推卸的罪责,而旅顺口失守的当天,清朝慈禧太后却在紫禁城安然度过自己的六十大寿,耗费之大竟可重新打造两艘“定远”。北洋水师在黄海之败,非战之罪,非人之罪也,为何我英勇无私的海军优秀官兵不能在海上御敌于国门,而却在家门口威海卫中被活活堵死歼灭!当大清天朝上国的美梦做的太长太久之后,不愿看见也不能感受到世界列强的瓜分狂潮,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还是在伸了个懒腰后继续安静的接受侵略者们不断的侵辱,直到痛定思痛后的猛醒。

在现在的山东威海市,港口海边上树立起了北洋海军将领们的塑像,他们远眺黄海,注视着他们在120年前那个悲壮的甲午古战场,似乎诉说着当年的遗憾,是啊,当年那支足以和世界匹敌的海军力量,配以全国最优秀的海军将领,却在家门口被击败了,是否当年击中日军旗舰“松岛”号的那颗炸弹爆炸了,两个国家的命运是否就会因此改变呢,是否中国真的在那场战争中击退了日本来犯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就会从此走向强国的路呢,我们不得而知,历史也不容假设,作为当时中国军队的精英,北洋海军将领以一半以上的伤亡报效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也将自己的尊严塑造于海上,更是将国人的斗志唤醒,吹响了彻底推翻清王朝发而奋起的号角。

接下来的威海卫之战充分暴露了清朝陆军装备陈旧,指挥混乱和军队腐化的问题,1895年1月20日,日军2万余人通过以旅顺为基地直接从荣成湾登陆,在海军炮火的掩护下向威海方向推进,但沿途的山东守军却一触即溃,山东巡抚李秉衡腐败无能,拥有两万守军却全被歼灭,使日军直接推进至威海港并占领了南帮炮台,导致北洋海军处于四面炮火的包围之下,北洋舰队的覆亡不是因为海军的作战不利,实属清政府无能的结果,如以威海港南北10余樽炮台做掩护,北洋舰队在港内出击歼敌于海上,纵不能全歼日联合舰队,但也不至于被困刘公岛被日军鱼雷偷袭歼灭。北洋海军的最后一战确实窝囊,陆军的作战不利与贻误战机使得日军在我领土的东北海域已无顾虑,在打通进入渤海湾的道路之后,日军的兵锋直指天津大沽。

 

和1842年一样,清政府在日军逼近天津大沽,京师危急的时候又想到了保全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选择与洋人谈判,谈判无非赔款与割地,此时的李鸿章全权负责筹备媾和事宜。在日本马关春帆楼外依然竖立着当年伊藤博文和李鸿章谈判的纪念碑一座,记录着清廷又一耻辱不平等条约的诞生,日本和当年的英帝国一样见好就收,获得战争赔款和既得利益后则不再深入中国腹地,当然,不管是英国还是日本,在面对庞大的中国国土和人民进行持久的内陆作战都将会是失败的结果,这点通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可以印证。但是清政府在自己统治被威胁的情势下却不能看到这一点,同意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却不肯举全国之力抵御侵略,这是近代中国战争史上的悲哀,堂堂泱泱大清国肯用举国的资源资助侵略者以满足其贪婪的要求,却不能发动人民战争以持久御敌,这也是最后一任封建王朝最显著的弊端,从此可以看到,清政府统治中国的日子也将不复长久。中日《马关条约》的战争赔款达到2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而日本与英帝国则更不同,早已窥视东亚大陆久矣的日本国狼子野心又岂是能和其他海外殖民者所比拟的。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也成为了四十二年后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并妄图吞噬中国的首祸开端。

 

尘埃落定,参观完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之后,在夕阳的照耀下,步行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海域宽广的海岸线上,回忆历史,我深感遗憾,这本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却成为了一场悬殊的战争,中国人从此失去了对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而失去辽东半岛(后用巨款赎回)、澎湖列岛、台湾岛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的清政府从此彻底沦为列强们的鱼肉。在这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不缺乏精良兵器和精英指挥官、士兵的中国军队为何在短短1年不到的时间内即输掉了整个战争,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在前文中其实已经一一述及,首先,清政府和日本在体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清政府闭关锁国,希望的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收入主要来源是来自本国农业经济,而日本资本主义改革后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以扩张其经济收入的来源,这样的不同要求导致了两国海军建立在不同的战略基础之上,并且由于这一不同导致了日本对海军的愈来愈加大的投入重视和清政府对海军投入骤减这一明显对比。其次,北洋海军终究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清政府根本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并不能从政治经济角度认同西方技术,导致虽然整个海军是西式教学和指挥,但是陆军等其他兵种的指挥和作战依然建立在传统的封建政治经济下,尽管北洋海军看上去很美,但在这一精锐部队光芒的背后,其实折射的是清政府犹如无根之木般的打造各式新式军队的努力,在多兵种协同作战与后勤后援不利的情势下,最后都将化为乌有。第三,清政府政治的腐败已到了不可治的顽疾地步,不管从封建角度还是从世界历史的大发展,清朝的统治在经历康雍乾的中央高度集权下的虚假繁华,和在遭受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暴动之后,其实已步入了其老年期,后期的清朝官员腐化严重,从皇宫到地方奢靡之风盛行,军队素质低下,军风败坏,导致其失去了底层人民的向心力,在朝鲜平壤战场,清将叶志超率部逃跑期间,对沿路朝鲜人民烧杀抢掠,其行径已与土匪无异,从而失去了在朝鲜的人民基础,当然,这样的情况在清朝的陆军中其实早已不是个例,所以在战争后期不能进行长久的持久战或人民战争,清政府自身是已看到了这一点的。因此在短短十六年之后,经过国人的不断探索与尝试,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政权终于通过辛亥革命而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彻底结束了长达2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始走向共和的里程碑。

    回观甲午,然而我又感到庆幸,因为中华民族在经受了一百二十年的苦难、坎坷和奋起发展之后,我们终于站起来了,我们强大的祖国让我们近320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不再遭受任何海上侵略者的侵犯!我们强大的海军能够在我们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任意巡航,保卫家园!中国的强海之梦终于实现,但是国耻请勿忘记,中国的复兴之路虽已开启,但是我们仍然看到我们的国民中对于历史不够尊重,对于同胞缺乏团结,如今在网络上的一点争执也能够引起一片骂战,这些难道不正是我们同如今的日本依然所存在的差距吗?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证实了,我们的国家不缺乏精英与爱国热情,不缺乏资源与技术优势,而往往失于人民的团结,在如今的中国周边,各路国家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对中国的崛起发展依旧虎视眈眈,而我们却不能再次因为地域、民族之不同观念而自身纷争不断,不能因为别有用心之人的肆意挑逗而承担破坏民族团结的罪责。甲午之战虽已过去了两个甲子,但是民族的危机感却要一直敲打着所有中国人心中的警钟。   

 

在这片蔚蓝色的大海上,曾经巡弋着一个远东最优秀的海军,曾经是无数拥有强国兴邦之梦的有识之士的希望与骄傲。如今,我们已跨越历史,实现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但是请让我们每个人向着这片蓝色的大海深怀敬畏之情,在民族的发展史上,优胜劣汰却又是如此之残酷,不要被表面的繁华与和平所蒙蔽,居安思危才能让中华民族永立世界之林。2014年,距离上上个世纪那段屈辱的历史已过去整整一百二十年,但让我们共同铭记那段历史,纪念甲午,勿忘国耻!

0 阅读:5
湓浦渔夫的故事

湓浦渔夫的故事

人文历史,生活点滴,,国际纵横,情感故事,均可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