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惊蛰一定要养阳!鸡蛋牛奶换成它,连吃7天,健脾祛湿还养肝

素问轩分享 2025-03-04 17:14:22

明天2025年3月5日16点07分02秒

我们正式进入惊蛰节气

惊蛰是24节气中第3个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冬天,小动物藏起来冬眠不吃不喝为「蛰」

当春风吹皱了河面,吹生了柳芽

一声春雷来袭,惊醒了泥土里冬眠的蛰虫时,称为「惊」

从惊蛰开始,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万物生发,蛰虫出洞。

老规矩先来看惊蛰三候

初候桃始华

天气逐渐转暖,桃花也要开了

二候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莺

此时黄莺因感受到春阳之气

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叫声

三候鹰化为鸠

春天时,鹰会回巢繁殖下一代

鸠开始飞出来活动了,也就是布谷鸟

“布谷布谷”,提醒人们开始春耕了

此三候在描述一个什么场景?

惊蛰,地下封藏的阳气开始生发

桃花代表地气,开始盛开

天上的禽鸟感受到天气(阳气)的生发

惊蛰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桃树开花,打雷降雨,鸟儿叽叽喳喳开始热闹起来,此时地底下的阳气开始发力,开始强旺。

我之前说过,我们为何会有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四季变化的本质就是阳气降沉升浮的变化状态。。。

春天阳气升,气候开始变温;

夏天阳气浮,气候开始变热;

秋天阳气降,气候开始凉意;

冬天阳气沉,气候开始变寒。

自立春开始,阳气从地底下封藏转为升发,到惊蛰时,彻底“破土而出”,惊蛰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了。。。

人与天地相应,惊蛰后,阳气从冬天的沉降封藏转为升发,地面上也跟着由寒慢慢变暖,此时身体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呼吸系统疾病。

这时候气温变化能有多大?拿最近上海来举例子,上海3月1日最高28度,3月2日最高27度,到3月3日直接跌到13度

气候忽冷忽热,这时候最容易中招感冒,肺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

其次就是过敏性疾病,过敏鼻炎,鼻咽炎,皮肤瘙痒过敏都来了。。。。

包括我最近在门诊上发现,不少患者跟我说,总感觉开春后一会很湿,一会又很燥很容易上火眼睛干心烦。。。最近很多人肝火特别旺,心火特别旺(入睡困难),但中焦偏寒湿。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乙巳年上半年风木之气偏旺(容易心肝火旺),但春行秋令,今年春天确实寒湿偏重有关。

到了惊蛰这个节气,阳气已经从冬天的封藏沉降转为开始用力升发的状态。

但偏偏从乙巳年上半年五运六气来看,走的都是春行秋令,春行冬令,等于是在一个阳气火苗上浇了一盆冰冷的水,就像刚开花的桃树第二天就被一阵冷雨从头浇到尾,全部凋零,乙巳前两步气运对阳气升发并没有助力。

所以,乙巳惊蛰疏肝调肝养阳是最最重要的。

内经里一直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该养阳的春天里不供养,或者持续不断地透支它(熬夜,过度劳累,吃冷的),那么接下来的夏天,秋天,冬天里,你就会比别人更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的状况(反复生病,经常腹泻,起夜等等)

具体怎么做?

一,从大自然中吸阳气——多晒太阳

其实多到户外多晒太阳就是疏肝补阳的,尤其是小孩子多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真的是可以助力长高的。

二、从食物中疏肝调肝,吸取阳气

如果最近脾气比较急,肝火比较旺,可以用绿萼美6g,菊花3g,密蒙花3g,还可以用一点佛手6g煮粥,如果脾胃中焦比较寒湿,还可以用一点生姜丝3g和陈皮3g,如果最近大便比较黏腻,还可以用一点白扁豆9g,这些既可以疏肝调肝,还可以补阳气祛寒湿健脾。

三,最近饮食上少吃助寒湿和助肝火的

像上海前两天热的时候,我看见马路上已经有不少孩子在吃冷饮了,少吃冷饮,少吃冰箱里拿出来的贝壳类海鲜,尽量不要过量吃水果。。。。尤其是本来就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经常大便不成形,包括舌淡水滑之人。

如果本来就舌边尖红,最近入睡困难,容易发脾气,那么助肝火的食物也要少吃:

1,少吃像火锅、麻辣烫、烧烤、川菜等辛辣的菜;

2,少吃辣椒、花椒、胡椒等辛辣的调味品;

3,少喝咖啡、红酒、白酒等伤阴耗血的饮品。

好了,说这么多,再总结一下,乙巳年惊蛰疏肝调肝养阳最重要。

中医里补阳的方子很多,但都绕不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原则,养阳的同时你须兼顾养阴,左右制衡,不能一支独大。

最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劝你没事的话:

以上排名根据重要性分先后

做不到四点,就做前面三点,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补阳

0 阅读:118
素问轩分享

素问轩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