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是发陈的季节,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把身体的浊邪毒素排干净,让身体达到洁净、通透的状态。
那要怎么做呢?
一、养肝,养肝疏肝,可以带走身体的瘀滞郁闷。
二、祛湿气,健脾祛湿气,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胖人也能瘦。
三、补阳气,尤其是补足肾阳,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小孩子还有利于长高长壮。
而且肝和脾胃养好了,可以恢复脾升胃降的圆运动,让身体的动力和能量更足、新陈代谢更加顺畅。

但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最近这段时间门诊,遇到了很多中下焦偏虚寒,身体湿气重,又肝火偏旺的人。
为何今年春天很多人中下焦虚寒、湿气重,肝火旺呢?
第一点,我是提过很多次的,从今年的五运六气来看,乙巳年上半年风木之气偏旺(容易心肝火旺),但春行秋令,今年春天确实寒湿偏重。木火相煽,就会有肝火偏旺的症状,还有湿气重的症状,这时候也容易外感。
第二点,不可否认,当代人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之下,本身阳气被郁,加上生病消耗阳气,脾胃也就会偏虚寒。
第三点,春天天气对比冬天要暖和点了,加上春天诱人的水果也很多,而且这个时候由于阳气生发出来了,大家胃口也有了,很多人就容易吃多了,也伤阳气,生湿气。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生活习惯的问题,爱贪凉、爱露肚脐脚踝、爱熬夜、爱刷手机、晚上运动大汗淋漓等等。
所以,才会出现惊蛰后,本来应该生发阳气的,生发不出来,本来应该排出身体的湿气、郁滞垃圾的也排不出来,本来应该肝气条达、充分舒展的也舒展不开了。
怎么办呢?推荐这个春天天然养肝第一菜,韭菜。

韭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它的生长力。你割了一茬,过十几二十天,它又长好了。
这种生长力的背后,其实正是因为它充足的阳气。
所以,韭菜又叫起阳草、生阳草,韭菜性温,擅长温中焦和肾阳,还能向上发散,有助于振奋阳气,打通身体气机。
非常适合阳气不足的,容易怕冷,手足冰冷,易困乏,脸色青白的大人和小孩。
给孩子吃点补阳气的韭菜,也能有助于阳气的升发,阳气充足,孩子长高也自然会更理想。

其次韭菜是肝之菜,它生长的状态就是舒展顽强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就和春天的肝相契合。非常适合爱生气、爱上火,脸上有斑的人,用来疏肝去郁滞的垃圾。
斑其实就是身体和情绪的浊和堵,反应到了脸上。所以又虚又堵的人,就需要韭菜那“冲”出来的力量。
李时珍也提到,“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人足厥阴经,乃肝之菜也。”
不过韭菜虽然也能祛湿气,但能力不够强,它只是通过补阳气来间接祛湿气,所以要达到这些目的:
去湿气、郁滞垃圾,恢复肝升胃降的圆运动;
食物消化更好了,阳气足了;
增强抵抗力,不让表邪进犯;
小孩子长高长壮,大人春天减肥;
就还需要加入健脾祛湿的食材,搭配一个韭菜的食疗方才行。
推荐韭菜山药疙瘩汤,补阳气、祛湿气、疏肝健脾。

这样,一碗去湿气、郁滞垃圾,补阳气,增强抵抗力的韭菜山药疙瘩汤就做好了。
但是韭菜也是有缺点的,韭菜补阳,但辛温偏热,体内有热的人就不合适了。
1、肝阳上亢,这类人多表现为头晕目眩、胀痛等,而韭菜性温、入肝经,容易助长肝阳上升,此类人应该滋阴而非助阳
2、心肝火旺,这类人多表现为脾气暴躁、失眠等,而韭菜属于温补,吃它可能会“助长火势”。
心肝火旺一般是由于肝失疏泄导致气郁化火,或者有的人本身肝火就旺的,这时应该以清肝泻火为主。
3、阴虚内热,这类人多表现为口苦咽干、容易上火,而韭菜属于辛热之品,伤阴耗液的同时,可能也会加重阴虚内热的症状,如果体内阴液亏损就无法制约阳气,所以应该以养阴清热、降火为主。
4、皮肤长疮、长红疹、长痘痘、长麦粒肿的,也都不应该多食用韭菜,避免加重症状。

不适合吃韭菜的人,不妨试试看吃豆芽“清清火”。
除此之外,吃韭菜还有遵循适度适量原则。
《本草纲目》载:韭菜多食则神昏目暗,酒后尤忌。
好了,最近暖和了,油菜花、牡丹花、桃花都逐渐开放了,趁着这大好的春光,带孩子带家人一起去赏花。
和家人一起享受这肝气舒爽,阳气足,身心愉悦的时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