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博团队
当全球关税大战如火如荼,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世界贸易充满变数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确定性在何方?新的机遇又将在何处酝酿?
回想2018年,当特朗普首次启动关税,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时,中国便向世界宣告了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决心。
这仅仅是时间的巧合吗?
时间回到2025年,当新一轮关税落地时,我们发现这正是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年份。
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大国博弈中的长远布局?
从2019年到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7年“点名”海南自贸港,足以说明其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尤其在中国寻求融入更高水平国际经贸体系,如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进程中,海南又被赋予了先行先试、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的重要使命。
海南封关运作后,将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香港?
01
数据揭开自贸港的真正“底牌”!
提到海南,你首先想到什么?
是三亚的阳光、沙滩、椰林,还是东北四省?没错,这的确是海南广为人知的一面。
但如果你的认知还停留在这里,那就大大低估了这座岛屿的分量!很多人或许听过“自贸港”这个概念,却对其背后蕴藏的能量和国家雄心理解得远远不够。
今天的海南,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一场关乎贸易、资本、人才和未来的巨变。
让数据说话,看看海南的改变:
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短短4年时间,海南全省的经营主体数量翻了接近4倍!从不足百万飙升至2024年的近400万户!这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创业热情和经济活力。(数据来源:海南日报)
外资“用脚投票”加速涌入:截至2024年6月底,海南实有外资企业已超过9170户,同比增长近19%。仅过去四年,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就累计接近6000家!全球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它们清晰地嗅到了这里的机遇。(数据来源:新华网)
人才“东南飞”汇聚于此:2023年,海南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了上海、江苏等经济大省,位居全国第三!如果看增幅,更是以1.58%的速度名列全国第一!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将目光投向这片热土。(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公报)
贸易额逆势飞扬: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海南的货物贸易却逆势上扬。2024年进出口总值达2776.5亿元,同比增长20%,这个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海南日报)
甚至连沉寂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也发出了强烈的“反转”信号。近期三亚一宗土地拍卖,引来了长达16小时、1064轮的激烈争夺,溢价率近60%!
这一切都在清晰地告诉你:海南,正成为资本、企业和人才争相涌入的强磁场!
那么,这股强大的“磁力”究竟从何而来?答案就藏在海南自贸港独一无二的核心制度设计之中:
首先是极具吸引力的税收“洼地”效应。
“双15%税收政策”,企业仅需缴纳15%的企业所得税,低于内地25%的标准,甚至比香港、新加坡还要低;个人按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税,远低于内地税率。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直接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和高端人才的税负,吸引力不言而喻。
其次是“离岸属性”带来的资产新机遇。
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将成为一个独特的“境内关外”区域。这意味着,在海南的资产(资金、房产等)将具备“离岸”属性。简单来说,就是资产更自由、流动性更强,更能与国际规则接轨。海南正在逐步成为中国继香港、澳门之后的第三个“全球资产区”。
最后海南将成为关税博弈中的避风港。
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是“自由”。以“零关税、低税率、加工增值免税”等为代表的政策,以及未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关税规避通道。
作为世界最大自由贸易港、中国最大经济特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特殊政策最多、先行先试力度最大、内地关税水平最低的区域,海南正成为全球化新格局中的关键支点。
所以,请重新审视海南!新一轮造富效应将在这里上演。
02
海南更具确定性的选择
真正的赢家,懂得如何在浪潮中精准定位,找到那个能最大化分享红利的“暴风眼”。
海南很大,热点不少,但别被迷花了眼。
要想抓住自贸港的核心红利,必须押注海口,它不仅是海南名义上“老大”,也是实实在在的全岛资源收割机和政策红利第一站!
用硬核数据说话,海口的领先地位在关键指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济引擎:海口以占全岛近三分之一(31.3%)的GDP,成为驱动海南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人才磁极:汇聚全岛近30%的常住人口,更吸引了超过65%的高等教育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产业高地: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占全省超八成(78万户+,占比81.06%),全岛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均落户于此,吸引了214家世界500强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9.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6.3%,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韧性。交通枢纽:拥有全岛最优的立体交通网络,包括年旅客吞吐量超2689万人次的美兰国际机场、关键港口秀英港以及环岛高铁始发站,通达性极佳。(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公报)
一句话:海南的机会看海口,这是毋庸置疑的战略重心!
选对了城市,物业类型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而从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地标——始终是城市价值的天花板。
从纽约新世贸中心到上海中心,这些城市名片往往占据核心地段,天然汇聚人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经验数据显示,地标建筑的资产增值潜力普遍高于同区域普通物业20%-50%。例如:
香港地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FC)的月租金涨为ICC(环球贸易广场)的近两倍东京六本木作为城市地标吸引高盛、谷歌等名企入驻,租金远高于东京都心5大商业区,位列日本榜首地标的价值不仅在于高溢价,更在于其稳定性。它们往往能穿越经济周期,在市场波动时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保值能力。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时期,海口同样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城市形象、承载商业繁荣的标志性建筑——龙湖光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03
共享自贸港红利的难得机遇
那么,龙湖光年作为我们锁定的海口价值高地,它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凭什么说它是共享自贸港红利的难得机遇?
答案,藏在一个颠覆性的组合里:
世界级TOD+超级天街!
这是曾获《财富》世界500强和中国唯一参编制定国家TOD标准的开发企业——龙湖集团为海口量身定制的发展引擎。

示意图
TOD:不止是交通便利,更是效率和价值的倍增器!
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效率。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正是效率的极致体现。它将办公、商业、文化、居住等核心功能高度整合在交通枢纽周围,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微型城市”。
放眼全球,从东京涩谷之光到伦敦国王十字区,成功的TOD无一例外都成了城市的心脏和价值巅峰。龙湖光年,正是海南首个、也是目前惟一的百亿级世界级TOD综合体,由深谙此道的龙湖亲自操刀。

实拍图
“天街+TOD”:定义海口新中心的绝对底气!
龙湖的底气,源自其强大的品牌实力和运营经验。作为中国商业的引领者,龙湖拥有超180个商办项目管理经验和超90%的业主满意度。更关键的是,它独创的“天街+TOD”模式,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成功验证,每一次都重新定义了城市中心。
龙湖光年选址海口主轴龙昆南路与南海大道交汇处,更与城西高铁站无缝连接,这本身就占据了城市流量的咽喉要道。
这里是真正的“海陆空全维交通”枢纽!高铁一站直达海口东站、美兰机场,轻松衔接“全岛2小时经济圈”,高效链接全球资源。

示意图
在龙湖光年这座鼎级综合体里,城西高铁站、海口天街、洲际旗下VOCO酒店、24h商业街和办公集群有机融合。客户接待、会议、宴请、住宿、购物、休闲……所有商务和生活需求,一站式高效解决。
特别要强调的是海口龙湖天街!它不仅是龙湖光年的商业核心,更是海南单体最大的购物中心、全国第三大天街!超33万方的体量,汇聚超500家品牌(众多旗舰店、海南首店),日均客流15万+!昆府国际办公楼,正坐落于天街之上,直接享受巨大流量、顶级配套和便捷交通。

实拍图
在这个强大的TOD基座上,昆府国际扮演着核心商务引擎的角色。它不是传统的“格子间”,而是龙湖以“超甲标准打造的世界级办公地标”,精准回应自贸港企业对高端办公的全部想象:

实拍图
国际级“门面”:约150米塔尖峯范,框架式玻璃幕墙(双银Low-E玻璃,隔音隔热显档次),约13.1米挑高的奢华大堂,铺装意大利原矿奢石(迪加尔灰、意大利灰网纹,世界名牌店同款),瞬间提升企业形象。

实拍图
高效智能体验:智能访客系统与闸机、电梯联动,人脸识别无感通行;全区域信号放大,沟通无死角;中央空调分户计量,灵活节能;15部芬兰通力高速电梯配备目的地选层系统,告别漫长等待(平均<40秒)。

实拍图
品质渗透细节:从全面精装的雅致公区,到星级标准的地下大堂光厅,每一处都彰显着超甲级写字楼的非凡品质。

实拍图
昆府国际的高品质、强配套、高效率,正与自贸港的蓬勃发展形成完美对接。
目前昆府国际已吸引超50家企业签约入驻,涵盖科技、税务、法律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自贸港企业总部基地”的集聚效应。更毗邻海口中关村信息谷、海口综合保税区等重要产业园区,虹吸效应显著,进一步巩固其商务中心地位。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这座位于自贸港核心的TOD地标写字楼,价值逻辑清晰:
它不仅是承接政策红利、分享区域发展的第一线载体,拥有租金收益与资产增值的双重潜力。
更重要的是,TOD模式本身所带来的交通便利性、多元业态的互补性与稳定性,使得这类资产在面对市场波动时通常表现出更强的韧性。
加之海南自贸港未来全面封关运作后,其资产可能具备的特殊“离岸”属性,更增添了其在全球资产配置格局中的想象空间。
历史总在相似的轨迹中演进。回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无论是深圳特区还是上海浦东新区,其核心地段的标杆性物业,都成为了分享时代红利、实现价值跃升的典范。
如今,海南自贸港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厚望。在此背景下,像昆府国际这样占据核心交通节点、采用先进开发模式、深度契合自贸港发展需求的标杆项目,自然会成为共享自贸港红利的重要载体。
选择这样的地方,不仅是选择一处办公空间,更是选择一种与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同频共振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