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跟林语堂发生过一次不愉快,是鲁迅多疑,还是林语堂话中带刺?

历史智慧书 2022-07-26 16:03:02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办杂志提倡“性灵”“闲适”“幽默”,鲁迅不赞成。鲁迅一向认为文学应该为社会服务,要反映社会现实,要唤醒民众,而用文学作品有意无意让读者逃离现实,躲进幻想中的桃花源醉生梦死,这种创作主张,是鲁迅坚决反对的。

鲁迅觉得有必要提醒老朋友林语堂,别搞那些花样了。当然因为性情不同,鲁迅也没有硬建议老朋友写“匕首”“投枪”类的文章,毕竟不是每个作家都得成为“战士”。

鲁迅认为林语堂精通英文,不搞那些容易引得青年逃避现实的软文学,静下心来翻译几部外国名著,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

林语堂听了鲁迅给他提的建议,回应了一句:“干这种事,等老了以后再说吧。”这句回应让鲁迅敏感起来,他认为林语堂话里有话,是在讽刺他鲁迅已经老了。——老人搞不出创作,才成天写杂感,或者翻译外国的东西。

是林语堂的确在讥刺鲁迅,还是鲁迅过于敏感以己度人,因为咱们不在现场,也不好站队表态。

我想说的是,人跟人之间的沟通很微妙,有时候一方说了一句话,偏偏引起另一方完全不同的解读。这时候,任凭说话的一方怎么解释,都不顶用,而且越解释越麻烦。

虽然我们都清楚这种情况,但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不认为自己会错误解读别人的话,总是认为自己在生活中说过的话经常被别人误解。

其实认真想想,生活中就这些人,要是个个都属于被误解的人,那么,谁在误解我们?总不会是外星人吧?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容易从成见出发,错误解读别人的话语,却总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认为只有自己经常被误解,经常受委屈。

你不这么认为吗?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