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闯IPO的喜马拉雅,匆匆下线自营信贷产品

夷简婉曲 2024-05-10 13:09:22

5月9日,易简财经发现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的自营信贷产品“听小贝借钱”,忽然不见了。

喜马拉雅在今年3月上线该产品时,不仅给予其流量入口,还联合助贷方送福利,可以说是全力推广。

没想到,这才两个月过去,喜马拉雅就把这一产品匆匆下线了。

匆匆下线

易简财经登录喜马拉雅APP,点击“我的”→“钱包”发现,之前排列在“信用卡有礼”后的“听小贝借钱”,不见了。

之前,点击“听小贝借钱”就可以看到其合作的借贷产品,有桔子数科旗下桔多多、百维金科旗下的百分呗等,产品随机显示。

不同产品显示的额度、年利率各不相同,比如下图年化利率分别是7.2%和12%起。

为了吸引用户进行借款,喜马拉雅还会赠送1个月VIP会员。

有曾尝试申请贷款的人发现,其首先需要上传身份证,再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单位、月薪、居住地、详细地址、多个联系人的姓名手机号及关系等,其次就是刷脸认证。

同时,用户还需签署授信申请协议、个人信息处理授权等。有媒体称,用户看起来是签四份协议,协议实际内嵌的借贷平台却多达17家,授权协议超80份。这无疑增加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这还不止,黑猫投诉上,有用户投诉“听小贝暴力催收”。该用户表示,平台一天给其打几十个电话,爆其通讯录,给其第三方紧急联系人发短信,骚扰,严重影响到了其与家人朋友的正常生活。

与此同时,据时代周报,其点击“听小贝借钱”后被导流到某网贷平台,合同显示的最终放款人为兴业消费金融,约定的年化利率12%,但等借贷手续都签署完成,再回到“听小贝借钱”页面点击确认时,提示的年化利率变成了36%。

不过,有媒体称,喜马拉雅并不参与风控,放贷主要环节由助贷方实施,喜马拉雅只提供获客、产品展示以及还款等功能。

虽然没有参与金融核心业务,但喜马拉雅无金融牌照做金融业务,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问题,引发关注与质疑。对此,有金融人士对易简财经表示,喜马拉雅这种只是发布信息和撮合,属于“助贷业务”,只需要向金融办报备,不需要金融牌照,监管比牌照松很多。

上市前12轮融资,估值达到310亿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4月12日,喜马拉雅刚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第四次冲击IPO。

喜马拉雅创立于2012年,创始人余建军,出生于1977年,福建南平浦城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余建军曾这样回复外界喜马拉雅名字的由来:“世界上最长的河,亚马逊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传说中最大的宝藏,阿里巴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会成为什么?”

喜马拉雅好像并未辜负这一名字。

根据灼识咨询信息,2023年,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市场份额约25%,超第二名约12%。

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数3.02亿,遥遥领先于同行。

这些年来,喜马拉雅历经多轮融资,其背后不乏腾讯、小米、阅文、泛大西洋投资、创世伙伴资本等知名投资者。

据招股书,IPO前,兴旺投资持有喜马拉雅10.72%的股份,为最大外部投资方。其次是挚信资本,持股9.94%。腾讯子公司意向架构投资紧随其后,持股5.33%。此外,小米、阅文旗下机构在喜马拉雅分别占股3.38%、3.05%。

2012-2020年8年间,喜马拉雅就完成了12轮融资,共募集资金近100亿元。而公司的投后估值也从3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0.25亿)增长到4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0亿元),整体增长超过1200倍。

风光背后,盈利全靠省

风光背后,喜马拉雅却面临着双重尴尬。

其一是,这些年来,喜马拉雅卷赢了规模,却没卷赢盈利。2019年-2022年,喜马拉雅经调整年内亏损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7.59亿元和2.96亿元,累计亏损约23亿元。2023年,这一指标首次转正至2.24亿元。

从亏损转向盈利的另一面是降本增效。

费用上,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2021年的44.9%,降为2023年的33.6%;同年,其研发开支占比也从17.5%下降至15.1%。

人员规模上,喜马拉雅全职雇员数从2021年的4342名,减至2023年的2637名。据此计算,喜马拉雅2年内裁员人数超1705人,裁员比例达39%。

同年,因雇员福利开支减少,喜马拉雅行政开支也从14.14亿元,骤降至4.68亿元。

其二是,喜马拉雅面临估值倒挂的局面。

根据招股书计算,喜马拉雅投后估值约为人民币310亿元,尴尬的是,根据也在港股上市的同类型公司网易云音乐类比,网易云音乐现在的市盈率为25.1。按喜马拉雅去年的净利润2.24亿元来算,其上市后的合理估值可能仅有56亿元,不足其投后估值的20%。

靠“省”出来的盈利,能否持续?其估值又是否能达到预期标准?投资者们难掩担忧。

结语

成立十年,喜马拉雅却迟迟未登陆资本市场,IPO道路也堪称一波三折。

早在2021年5月,喜马拉雅即有意赴美纳斯达克上市,却又在同年撤回IPO申请;2021年9月,喜马拉雅首次于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半年后招股书失效;2022年3月,喜马拉雅按照港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更新招股书数据和资料。

两年后的现在,喜马拉雅再度递表港交所,第四次冲击IPO,恰好最近港股市场出现明显返弹,就看喜马拉雅能否抓住时机,结束这场漫长的IPO长跑了。

•END•

1 阅读:14

夷简婉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