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危机:从火爆到遭嫌,买的猕猴桃,放烂都不熟,啥原因?

看理聊综合 2025-01-09 16:17:09

黑布林受到猕猴桃的“牵连”,同样走下了消费市场热潮。

以前水果摊只需要个小车,放上几个猕猴桃,几百元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了,现在猕猴桃摆摊都没生意。

有消费者反应:怎么之前买的猕猴桃放烂了也不熟,现在买的猕猴桃放几天就烂?

猕猴桃的质量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此之前热销的猕猴桃究竟是如何占领水果市场的?

猕猴桃的市场变化。

猕猴桃以清新口感,并含有丰富营养成分备受消费者热爱的热带水果,其名字也由此演变成“奇异果”。

早年间,由于国内并未普遍种植猕猴桃,所以鲜见其踪影。

日本、新西兰等国家虽然早已开始大规模种植猕猴桃,但由于对果实质量标准严格,所以一般品质也无法与其他产区质量相提并论。

我国引进国外猕猴桃种植技术,全面升级猕猴桃采摘和运输管理制度后,终于在各大售卖市场与消费者面前展露出部分真容。

广东、四川、陕西等地先后参与到果蔬种植项目中,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巨大,而种植技术相对先进国仍有不足。

导致我国各省市间争相提高产量与降低售卖价格,以期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正如“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绩,结果是把自己拖入泥潭,消费市场上逐渐出现消费者反馈:“买几个猕猴桃回家,放三个也不够吃。”

根本吃不出来差别!

国内猕猴桃究竟是如何流行开来的?

首先是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经济红利,1978年农村分田到户政策实施后,农民逐渐拥有了自己手中的财富。

这让农民种地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获取更多财富的方法,逐渐改变农业落后生产形式。

农业种植积极性提高后,各省市间竞争逐渐升级,人们意识到单靠传统农作物种植收入微薄过不上更好生活。

便将目光投向了新品种农作物种植,以期在新品种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改变财富状况。

各类新贵农作物纷纷登场后,猕猴桃凭借美味口感及高附加值,一跃成为新型农作物中的佼佼者。

销量上升后,果价并没有随着供需关系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反而因为各省市间竞争日益加剧,各省市逐渐形成游走在利润与质量标准边缘的廉价竞争。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前采摘,这样虽然影响了口感,但使成本大大降低了。

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消费者反馈:购买回来的猕猴桃为什么放烂了也不熟?

早采现象越发严重最终造成了两个后果:

一是导致品质问题,二是造成消费者购买体验下降。

黑布林的不幸。

黑布林是一种口感绵软的黑色李子,因其体量较小,不同于普通西梅的枣红色,而是更接近深紫色,其因黑色外表而得名黑布林。

由于优雅、甜美的口感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热爱。

黑布林还兼具高附加值与好栽种特质,逐渐取代其它浆果类植物,成为更多家庭后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黑布林凭借自身独特优势迅速俘获消费者芳心,却又在转瞬间被卸磨杀驴般抛弃。

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原来黑布林的“命运”与国人喜爱的猕猴桃一样,只是在“熟透”时提前被采摘下来。

对于黑布林而言,此时它们身上的糖分所占比例还远远不够,影响了味道,但食客们对卖相并不挑剔,他们只在乎口感好坏,这也成为黑布林失去市场信任的重要原因。

影响消费者信任。

先不说果源是否存在问题,就以采摘时间为讨论点,也足以看出问题严重性。

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果实花青不成熟就会被采摘下来?

这是因为采摘前,如果果实完全成熟,外表会腐烂影响风貌,内核一样会受到侵害,到那时就会进一步引发内外感染。

再就是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有效保存质量,早采是一种尽在必行的方式。

但是否18成熟就可以采摘下来呢?

这是一个有待考究的问题。

18成熟采摘下来,从科学角度讲是不符合理论性的结论。

完全成熟状态下,果实中的色素、酸甜程度都是瓜果自己生长繁衍总结的最佳比例,是科学所证明的最佳结果。

如果在18成熟时采摘下来,首先剥去了一部分内核果实,会使果实产生伤口,从而引发内外感染问题。

其次是色素和内核总结出的最佳比例,会露出秧子状态或者青涩口感。

最致命的一点是,17成熟这个级别处于果实自我成长期末尾,以今天天气来说,大部分瓜果会进化成更加适合种子的状态,并开始衰亡。

很多半成熟的果实会因为提前终止生长阶段引发内外腐烂现象,这就无法保证每个果子都有机会成为最优质的自己,所以才引发了早采现象严重问题。

0 阅读:11
看理聊综合

看理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