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年,狄仁杰被来俊臣诬蔑入狱。来俊臣搬出各种刑具,准备好好“伺候”狄仁杰。他刚举起盐水鞭,谁知,狄仁杰立马认怂:“别打别打,我认罪!”
狄仁杰经历了唐朝和武周两朝,他为人公正无私,敢于谏言,认起理来连皇帝发火都不怕。
公元676年,狄仁杰任大理寺丞,一年内审理了大批积压多年的旧案,牵涉一万多人,却没人对审判结果有异议。有一次,将军权善才和范怀义误砍了,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旁的柏树。唐高宗李治震怒,下令让审理此案的狄仁杰,判处权、范二人死罪。
狄仁杰急忙阻止:“陛下,此二人罪不至死,按大唐律例将他们免职即可。”
“他们胆敢砍皇陵的树,不杀他们即为不孝,朕还有何颜面见父母。”李治气愤道。
大臣们见龙颜大怒,都低头缄口不语,有人还对狄仁杰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再惹怒李治。但狄仁杰却视而不见,继续搬出各种律法。
李治听得烦了,便赶他出去,狄仁杰依然苦口婆心:“陛下非杀他们,老百姓又该如何遵律法,为一棵树杀掉两位将军,后代又怎么看陛下呢?”
李治见他句句在理,怒气顿消,随即将权、范两人免职,几天后,狄仁杰被升为侍御史。
狄仁杰面对皇帝刚正不阿,但在酷吏来俊臣面前却是另一番姿态。
公元692年,狄仁杰反对武则天,立自己的侄子武承嗣为太子。武承嗣怀恨在心,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来俊臣素来以诬告起家,为武则天扫清不少障碍,得到她的重用。当时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人犯经过审查主动认罪的,可以免死罪。
大牢里,来俊臣搬出各种刑具,准备好好“伺候”狄仁杰。狄仁杰知道来俊臣,是个心狠手辣之人,经过他手的人都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此时的狄仁杰已经62岁,他心想:我这把老骨头哪经得起这番折腾!
来俊臣举起盐水鞭准备抽向狄仁杰,谁知,狄仁杰立马认怂:“别打别打,我认罪。”
来俊臣一听喜出望外,心里嘀咕:不用刑就自动招了,这家伙还真是个怂包!于是,便对他放松警惕。
此时正逢初春,天气渐暖,狄仁杰趁着狱卒不注意,偷偷撕下被单上一块布条,咬破手指蘸血写下冤情。
然后,悄悄藏进棉衣夹层里,再把棉衣叠整齐交给狱卒,对他说:“天热了,这棉衣穿不了,请交给我家人拆洗。”
棉衣几经辗转,最后传到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手中,他猜想父亲不会无缘无故送出棉衣,肯定有重要消息要传递。他迫不及待地拆开棉衣,发现了里面的布帛。
狄光远拿着布帛,马不停蹄直奔皇宫,向武则天诉说冤情。
武则天看完布帛,便召见来俊臣。来俊臣辩解道:“臣没有用刑,连冠带都未曾剥下。他若没有谋反,为何要认罪?”武则天半信半疑,立即命人去狱中查看。来俊臣让狄仁杰穿戴整齐,才领着使者进去查看。为了让武则天完全相信,来俊臣又让手下假冒狄仁杰笔迹,写下谢死表交由使者上报武则天。
武则天看完起了疑心,召见了狄仁杰,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答:“臣没有谋反,如果不先认罪,早死在严刑拷打之下,谢死表非我所写。”
武则天分析了狄仁杰确无反意,便下令免他死罪,贬为彭泽县令。对来俊臣等人却并未处罚,武则天还要借他们的手铲除异己。
狄仁杰面对皇权不卑不亢,敢于据理力争,这也是他能得到李治和武则天重用的原因;而在遭受陷害的紧要关头,又凭借智慧在酷吏手中全身而退,足见他是个能屈能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