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看到那个被暴打的孩子,才懂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容易抑郁

杉杉评育儿 2023-11-24 07:41:04

因为二宝肺炎复发,我们再一次入院了。这次住的是三人间,我们隔壁床孩子是爸爸陪床。来医院这么多次,我第一次看到是孩子爸爸全程陪护,而且在医院4天了一直都是他一个人照顾孩子。

那个男孩子的爸爸很少讲话,但是能看得出来是个很细心的爸爸。在照顾孩子方面也特别娴熟,一看就是经常带孩子那种。但是昨天上午发生了一幕,让我感到特别窒息。

在给孩子喂药的时候,孩子说:好臭不敢吃,孩子爸爸:不吃你不会好,别跟我啰嗦。男孩子也不敢反抗了,开始喝药。药喝完以后,孩子爸爸就去洗杯子了,这时候那个男孩子突然咳嗽,咳的有点厉害,直接把刚喝得药给吐出来了。

孩子爸爸回来后看到这一幕突然就发怒了,一上来就给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开始哭,爸爸打得更凶了。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上来制止。孩子爸爸“你下次再敢把药给我吐掉,我让你直接不用回家”。

我们都跟孩子爸爸解释:孩子不是故意吐的。但是孩子爸爸说:他就是故意的,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天都是欠揍。看到那个手上挂着瓶,脸颊红红的孩子,再回头看看那个满脸疲惫蹲在地上收拾呕吐物的孩子爸,一时间五味杂陈。

早上孩子爸爸去给孩子办出院手续,护士跟孩子聊了好久。男孩子今年读二年级,妈妈在外地工作,一年也没回来几次。所以他从小是爸爸带大的,他说只要自己不乖爸爸就会打他。护士问他:你怕不怕爸爸?男孩子说爸爸不生气的时候就不怕。几天下来发现,男孩子在爸爸在和不在的时候完全就是两个人,爸爸在的时候一直躺在床上乖乖的,爸爸不在就起来和大家说话聊天。

护士问了他一句话:你是不是很爱跟大家聊天呀?男孩子说:对呀,在医院挺好的,在家里都没有人跟我说话。爸爸又忙工作又很爱生气,还喜欢骂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心里很难过,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孩子爸爸的错?在医院那几天,我看孩子爸爸半夜经常拿着电脑处理工作上的事,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但是打骂孩子的时候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真的是一点都不手软。

在打骂和威胁下长大的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在心理上强化对一些未知事物的恐惧,甚至患上社交恐惧症。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叛逆要么变得自卑、懦弱,甚至是习惯了屈服,以后也更容易被欺凌。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有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太让人窒息。为什么当父母后,总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

第一:“为你好”的中国式父母大多数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都会付出很多的精力,为了你好,所以更希望孩子按着自己的节奏做走。因为在父母的眼里觉得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不想让孩子走,所以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想“安排”他们的人生,但是孩子一旦不听话,父母就会愤怒。

第二:原生家庭的影响,“打是疼骂是爱”这种教育理念已经流传了很多年。我们从小就是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所以一旦孩子犯错或者不听你的,“揍一顿”就好的DNA就被唤醒了,不知不觉就会延续我们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

第三:因为自己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压力心情不好迁怒于孩子。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踢猫效应”这个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很多父母都会把自己的生活中的不满和焦虑发泄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家里最弱小无助的那个,也是唯一不会反抗的那一个。

我们都要明白,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而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父母的打骂往往只能换来一时的平静,不仅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反而会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说到: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赢得”孩子而不是为了“赢了”孩子。赢了孩子是父母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和孩子相处,信任孩子,凡事能够和孩子沟通。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难免会犯错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我们要学会改变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让孩子在爱和信任中长大。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2 阅读:2515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