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才子吟诵了两首绝句,堪为佳作,值得一读再读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1-21 05:10:38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事变幻、莫测高深。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无常,生命也像一场充满悲欢离合的旅途,有时开怀大笑,有时默默流泪,虽然知音难觅,却可以将一番深情凝固于诗行。

诗人们也经常遭遇各种无法预料的事情,心情惆怅时,又无法直接表达内心的悲愁和感慨,只好借景抒情、寄意于物。下面分享的是天寒地冻,才子吟诵了两首绝句,堪为佳作,值得一读再读。

览物

作者:熊瑾玎

地冻天寒日,何当览物华。

严霜摧嫩叶,急雨堕新芽。

月殿浮云暗,峰峦瘴气遮。

平生不下泪,于此泪偏奢。

熊瑾玎出生于长沙的一个小乡村,32岁时加入了新民学会,并曾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抗战爆发后,他担任《新华日报》总经理等职务,在后方积极为抗战做好宣传工作。

“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报馆后,诗人悲愤交加,他立刻组织力量撰写报道。他还写了两首绝句,追悼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可是由于时局动荡,搜查严格,他并没有机会将其发表。作者在诗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愁,更对未来寄寓着美好的希望。

作者首先点出时节特征,皖南事变发生于一月份,天寒地冻、千里冰封,根本闻不到一丝春天的气息。“何当览物华”,这一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更抒写了寒冬腊月的肃杀和难熬。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艰苦环境,作者用“严霜、急雨”,象征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卑鄙和残酷;“嫩叶、新芽”,则用来比喻成立不久的新四军。“摧、堕”二字,炼字精准,拟人化地表达出外部的威逼之势,革命形势也显得岌岌可危。

诗人览物悲愁,不愿再直视那些在凄风冷雨中,早已凋残的残枝败叶,又将视线移向高空。“月殿浮云暗,峰峦瘴气遮”,可是月宫周围也是阴云密布,显得天昏地暗。远处的崇山峻岭更是被瘴气遮蔽,令人看不清方向。

如此惨淡景象,不言而喻是暗指革命前途一片迷茫。诗人思绪万千,更悲痛那些烈士的不幸遭遇。“平生不下泪,于此泪偏奢”,结尾两句深情满溢,又令人心碎不已,正可谓壮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感菊

极目篱边菊,依然耐性强。

秋霜原可傲,积雪又何妨。

叶败仍含翠,花残不改黄。

况余根蒂好,还得吐芬芳!

菊花傲寒耐霜,经常是文人墨客吟诵和赞美的对象。寒冬时节应该很难有菊花开放,可是诗人目睹花残叶败,立刻遐想不尽,于是抒写了这首诗,表达了怜惜之情,更对未来寄寓了深切的希望。

开篇就抒写了赞美之意,诗人极目远眺,偶然看见“篱边菊”,虽然早已残败,却依然坚毅地傲立于寒风之中。“耐性强”三字,表达了坚韧顽强的不屈品质。菊花虽然生长在野外,不如牡丹、兰花那样,受人重视和爱护,它却从不气馁,更令人赞赏和歌颂。

诗人也感怀其坚强的意志,于是不吝赞美之词,“秋霜原可傲,积雪又何妨。”颔联虽然语言质朴,却发自肺腑,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者意志品质的高度赞扬。“可傲、何妨”二字,彰显出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不惧抛头颅、洒热血,只要能唤醒更多的人继续前进。

作者又走到近前,注视着在寒冬里苦苦坚持的菊花,然后深情地吟诵,“叶败仍含翠,花残不改黄。”颈联寓意深远,菊花虽然即将枯萎,但仍然不改本色,表现出一种矢志不渝的纯洁品质,也极富象征意义。

最后两句寄寓了美好期望,诗人坚信,只要革命的根基牢固,又有无数穷苦百姓的爱戴,就一定可以熬过寒冬,等到暖春之时“还得吐芬芳”,革命的前程必将一片辉煌!

1 阅读:52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