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各地的「新春第一会」就吹响了拼经济的号角,各种重点项目纷纷上马开干。如此势头也带动了人才市场的回暖: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月26日推出的《2024新春开工首周就业洞察报告》显示,今年人才需求明显增长,猎聘平台开工首周新发职位(即人才需求)较去年开工首周增长了23.63%,处于近五年来最好的增长水平。
其中,新质生产力典型行业:互联网(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等行业人才需求量跻身前十,形成新的就业高地。这很好理解,毕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不过,明源君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年,身处「化债」舆论中的城投公司,招聘也多了起来。事实上,今年元旦过后,就有多个猎头和城投公司的朋友在发招聘信息,甚至问明源君有没有人推荐。这是前两年明源君没遇到过的。但是稍微了解下,也并不意外。
三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城投,自然要招兵买马
城投,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却是近几年大量拿地才进入大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的。有人因此疑惑:现在不需要大规模的修路架桥了,房地产行业也还在调整中,城投公司招人做什么呢?
有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房地产业投资增速为-8.1%。而中指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百强房企的销售总额为4762.4亿元,同比下降51.6%,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三大工程」建设的推进,可以让不少城投忙上很多年。这一点,明源君在解读去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时,就已经指明(详见此前文章《中央最近的政策,没有那么简单》)。
去年以来,中央多次重要会议均提及要加快「三大工程」建设。比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
央行行长潘功胜也在多个场合提到要为「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因为「三大工程」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又是改善民生和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满足既要……又要……的述求。
这为很多城投公司拓展基建业务带来新机遇。
早在今年1月,全国就已经有多个城市宣布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在当地实施投放,涉及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等。
1月,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测算,三大工程之一的城中村改造将在未来5年带动约10亿平方米的投资规模。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锋测算,全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以产生直接投资超过10万亿元,带动其他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合计超过25万亿元。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既能拉动投资保增长,又能解决我国前期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还能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促进城市建设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真可谓是一石多鸟。
保障房建设早已在推动,近几年不断加码。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现在则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重点拓展配售型保障房。
城投公司依托资源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承接此类项目既可以通过完成住房代建任务获得收入,亦可通过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营扩大营收。
至于能够增强超大特大城市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城投的分内之事。
初步测算,21个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项目总投资超4108亿元。如果算上以「平急两用」设施为切入点,多元化投资渠道,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则规模更大。2023年12月全国首笔涉及「平急两用」项目的中期票据成功发行。冲锋号早已吹响。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兼具多目标属性的「三大工程」建设一开年就在各地快速铺开了,这些地方的城投自然要招兵买马。
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领跑的城投也急需人才除了基建板块以外,近些年,城投公司也在努力转型,其中有一些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比如广州城投集团,近年来,其以「国内一流的未来城市综合运营商」为战略定位,实施「1248」发展战略,围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企业定位,发挥重大基础设施融投资建设和服务重要产业发展两大平台功能,形成城市建设服务、文化旅游、金融投资、新型基建等四大主营业,在全国城投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
根据南方+的报道,去年10月19日,广州城投与广州供电局正式签署《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多元化改革深化合作协议》,广州城投集团成为南方电网旗下广东地区最大电力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投集团」)第一大股东。双方将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布局,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
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
其实,很多地方早已在行动,而其中就有不少城投的身影。比如,根据河北日报报道,今年1月16日,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点亮仪式在鹿泉区举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由桑达股份、石家庄国投集团、石家庄交投集团与鹿泉区城投公司四方联合投资,一期建设人工智能算力100P,将围绕算力填充、生态构建,建设一中心四平台,可以快捷地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通用智算支持,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未来,将根据不同的大模型场景,面向行业用户对算力的需求,扩建不同类型的算力资源,将在3年内扩容至500P的计算能力。
随着城投公司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明源君在猎聘网输入「城投」的关键字搜索,就搜到多家带有「城投」字样的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新兴产业的岗位着实不少,比如下面这家城投公司招聘投资经理(新能源)。
这个规模,显然是下属子公司。通过爱企查发现,上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杭州城投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现名杭州城投资本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城投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是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城投」)直属全资国有投资平台,下辖子公司13家。
集团多年深耕金融投资领域,形成了以金融投资、供应链服务、产业投资及新业拓展的「3+X」产业格局,总资产154亿元,净资产70亿元,截至目前,在管基金26亿元,累计投资上市13家企业,所投企业入选准独角兽企业榜单3家,专精特新企业28家,「小巨人」企业17家,获国家重大专项企业3家……
2020年,其投资的企业「玉和田」「申昊科技」「华光新材」「大洋生物」分别在A股创业板、科创板和中小板上市(如下图)。
△来源:公司官网
而杭州城投,已经连续多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去年6 月 16 日,哈尔滨市城投集团还与杭州市城投集团在友谊宫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通过设立产业基金,重点围绕新能源、智慧城市、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投资。
今年1月11日至12日在京召开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明确提出,「必须立足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随着城投公司向产业加速转型,其对人才的需求还会不断释放。
转型需要市场化的人才
当下正是城投用人之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引进市场化人才。无论是基建板块、新兴产业板块,还是其他板块都是如此。
如开篇所说,目前很多城投面临着化债的压力。去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后,「一揽子化债」措施陆续推进:包括发行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置换存量政府债务、增发万亿国债、央行设立SPV支持金融化债等。这些政策极大缓解了市场情绪,各区域城投债发行利差、交易利差均收窄。
不过,债终究还是要还的。输血只是给到了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更多的时间,但是,最终要还债还得加强自身造血能力。
强化自身造血能力,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造,比如,改制度,改激励机制,引进人才,数字化升级等等,但总的概述起来,就是更加市场化。
市场化程度比较好的国央企,比如保利置业、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近几年通过引进市场化人才等一系列改革,业绩表现十分亮眼。很多城投公司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引进市场化人才面临各种阻力,但一旦下定决心,落地之后,往往有更大的惊喜。
比如,东部某省会城市一城投公司的老总就告诉明源君,市场化转型,一定得各方面都尽量市场化。其所在的公司,由多家城投公司合并合成,通过系统梳理,业务变得更加清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可是,人才队伍依然存在学历低、能力差,动力不足的问题。
该老总表示,虽说现在国央企的薪酬也在改革,但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原来的很多员工不可能与市场薪酬水平一致。为此,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他们一边通过校招引进人才进行培养,一边从社会上引进成熟的人才,并且,对这些人才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考核和激励模式。几年下来,公司的人才结构大为改观:本科及以上员工的占比提升,平均年龄下降了,人均效能大幅提升。
现在还能扩招的城投公司,也跟上述公司一样,基本面整体是不错的,而且业务还在扩张。再加上近几年,很多人想求稳,纷纷涌向国央企,所以现在城投公司的招聘要求也很高了。
明源君仔细看了一下,今年以来在市场上招人的城投公司,除了对年龄、学历(普遍要求研究生学历)有要求,还普遍要求有丰富的项目经验等。用一位城投高管的话说:我们欢迎来了就能快速有产出的人才,对这类人才我们能够给到的薪资弹性还是比较大的。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