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也就是北亚,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面积有1300多万平方千米,比整个中国面积还大。西起乌拉尔山脉,东濒太平洋,东北角至白令海峡与美国阿拉斯加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和中国东北。它除了位置过于靠北、气候过于严寒以外,其它的条件都好得无与伦比。水资源、各种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的无与伦比。
西伯利亚泰加林
正是得益于西伯利亚取之不尽的资源,俄罗斯在经济不景气的这几十年才不至于坐吃山空。也正由于西伯利亚的无限纵深,二战时才能成为苏联的大后方和心理上的最后防线。可以说,正是由于西伯利亚的存在,俄罗斯才拥有了超级大国的潜力和与美国抗衡的资本。
西伯利亚原意为“宁静之地”,名称源自蒙古语“西波尔”(泥泞之地),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当俄罗斯人到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这片布满河流和泰加林的宁静之地在过去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一直远离是非,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状态,无论中原王朝与蒙古高原上的游牧帝国碰撞出怎样猛烈的火花,都丝毫没有打扰到它的安宁。这种局面一直到俄国人到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西伯利亚地形图
近代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不断兼并周围国家而形成的。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自称沙皇,成了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代沙皇。从此,俄罗斯正式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逐步兼并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紧接着,俄国把目光盯上了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汗国。
1581年9月1日,沙皇委派哥萨克头目叶尔马克率领840人的远征队伍很快击溃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军队,占据了首都,叶尔马克得意的将这块辽阔的土地称为“西伯利亚”。叶尔马克征服的西伯利亚汗国只是位于西伯利亚的西部,鄂毕河的中下游,他对鄂毕河以东还是一无所知。但他的这次史诗般的征服行动等于把西伯利亚凿空了,从此以后,他的无数个后继者,沿着他开辟的道路一步步向东方进发,一直又走了数千公里,相继越过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直达太平洋沿岸。
叶尔马克入侵西伯利亚汗国
在这期间,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哥萨克探险家,比如皮扬达在1620-1623年间对叶尼塞河各大支流的探险和发现了勒拿河;1643年,伊凡诺夫率领着一支由74个人组成的探险队,沿着勒拿河向南方探险,最后发现了贝加尔湖,并绘制了远东地图;阿特拉索夫于1682-1697年对勘察加半岛的系统探险;随后,波亚尔科夫和哈巴罗夫先后对黑龙江流域进行了探索;斯塔杜欣对西伯利亚东北角进行了系统化的探险……
在哥萨克们对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南区域进行侵略的时候,他们第一次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满清。在雅克萨,清军两次击败了吃人的“罗刹”。1688年,双方代表尼布楚进行边界谈判。
哥萨克入侵西伯利亚各大河流域的时间
清朝当时挟胜利之威,第一方案希望以勒拿河为界,第二方案以外兴安岭北支一直到楚科奇半岛为界,第三方案以尼布楚为界。如果按照第一方案,清朝能保住西伯利亚的三分之一。但当时准噶尔汗国大举入侵喀尔喀蒙古,直逼京师,已成为大清第一大患。在实际谈判时,康熙帝过高估计了沙俄的实力,再加上谈判大臣索额图没有经验,俄方代表戈洛文异常强硬,到最后连第三方案也放弃了。1689年,中俄双方签署《尼布楚条约》,中国放弃了贝加尔湖以东几十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但保证了整个黑龙江流域为中国领土。
《尼布楚条约》清俄双方划清了东段边界。为了解决清俄中段边界,1727年,清俄双方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第二年又签订了《恰克图界约》,大清代表团接受了俄方的全部要求,把恰克图以北的大片领土让给了俄国。从此,中国不仅永远失去了贝加尔湖,连同色楞格河下游的大片土地也划归了俄国。
雅克萨之战形势图
我们客观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当时的大清正值康乾盛世,虽然军事技术不如俄军,但战斗力尚可。并且,大清离西伯利亚更近,如果以优势兵力完全可以把俄军反推出西伯利亚。何况沙俄的重心在欧洲,整个偌大的西伯利亚仅有区区一万多哥萨克,还分散在各个据点。最后,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土著民族都是通古斯人,和满族是近亲,如果大清发动战争,完全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既然所有的条件都对我们有利,那么,大清为何不趁战胜沙俄的大好机会占领西伯利亚呢?
下面,就以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大清是怎么与西伯利亚失之交臂的。
寒冷的西伯利亚
01天时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又毗邻西伯利亚,所以对西伯利亚的了解肯定比俄国要早得多。汉朝时就把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称为“北海”。唐朝时西伯利亚南部在安北都护府管辖之下,贝加尔湖以北有骨利干部,西伯利亚东北部有流鬼国和夜叉国。元代对西伯利亚远东广大地区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地理大发现。先是征服“林木中百姓”,然后派遣大臣和瑞到北海调查,往返数年,到达北冰洋岸,“得日不落山”。 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贴尼曾派人从安加拉河入北冰洋。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叶尼塞河流域设置过北海观测点,到达北极圈附近。当时,西伯利亚广大地区归属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管理。明朝前期在东北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其北是使鹿部和使犬部,都在西伯利亚的东北部。
西伯利亚风光
但无论是唐朝、元朝还是明朝,对于这些极北之地都是羁縻统治,管理极为粗放,特别是唐、明两朝仅仅管辖了几十年,谈不上有效管理,只是这里的匆匆过客。与此相比,而俄国人就不同了。
1581年,俄国开始翻越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这时,中国正是明王朝万历9年,大清的创始人努尔哈赤才22岁,还没有正式起兵反抗大明。这时,北元早已经灭亡,明王朝和蒙古各部激战正酣,西伯利亚大部还是无主地带。只有20万人口的西伯利亚汗国根本不是哥萨克的对手,很快灭亡。再向东去,正处于原始社会的西伯利亚各土著民族不堪一击,几十上百的哥萨克就能轻易搞定。于是,哥萨克们向东推进的速度很快,1637年,哥萨克就已经抵达鄂霍次克海,标志着哥萨克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就从乌拉尔山推进到了太平洋。这时,正值明王朝崇祯10年,皇太极刚把国号改为大清,辽东争夺战正在白热化。
哥萨克
也就是说,当俄国几乎把整个西伯利亚占据的时候,中国正在内斗。明王朝同南方的起义军和北方的满清激战正酣,蒙古又四分五裂,所有人对西伯利亚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俄国能占领西伯利亚,打的就是时间差。并且尤为重要的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哥萨克们大踏步地往前走,占领了一条又一条的河流,在河口险要的地方构筑堡垒,然后沙皇政府的殖民机构和征税官员迅速跟进,进行巩固。事实证明,这种以点带面的举措非常有效。等到大清入关,统一全国,回过头看时,俄国已经在西伯利亚站稳脚跟了。
02地利从地图上看,中国本来离西伯利亚更近,以贝加尔湖为例,距离中国核心区不过1500千米,但距离莫斯科却超过4000千米。但俄国人另辟蹊径,充分利用西伯利亚河流纵横水运便利的条件。西伯利亚自西向东分布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这三条河流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水流平稳、便于航运。哥萨克们都是出色的水手,造船和航行对他们来说都不在话下。他们在重要的河口位置建立要塞或设防据点,然后顺着大河的支流逆行,在船只航行不便时,便弃舟登岸,通过距离很短的连水旱路,很容易就进入了另一条水系。这种蛙跳式的探险使哥萨克在西伯利亚原野移动的速度非常惊人。
西伯利亚在纬度上和俄罗斯本土差不多,环境和气候也差不太多,哥萨克们在那里并没有感到不太舒适。无非就是西伯利亚更寒冷一些,但这根本难不住耐寒的哥萨克,随处可以猎捕的动物能够充饥,皮毛可以做成保暖的衣服,茂密的森林可以提供安全的庇护所,还可以生火御寒。这样的环境对入侵者很有利,而对习惯于温暖环境的南方民族就不利了。试想,在中国古代,人们以棉麻为衣,极少皮毛,长城以北就是苦寒地带,犯人发配到宁古塔就是非常严厉的惩罚,更遑论西伯利亚了。
西伯利亚盛产毛皮
03人和俄国在西伯利亚的拓殖依仗的是哥萨克人,他们大胆无畏,声名狼藉,是天生的冒险家。而俄国政府却支持他们开疆拓土,因为这样有利可图。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数不多,向东方拓殖基本上不损耗国家资源,但能收获大量的动物毛皮,这些毛皮在欧洲市场上都是畅销货,号称“软黄金”, 毛皮税收入甚至一度占俄国国库总收入的40%。
相比之下,中原王朝每次远征都要兴师动众,后勤保障是关键,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汉武帝两伐大宛的“天马之战”,因为后勤保障的原因,第一次惨败,第二次倾全国之力惨胜;乾隆年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乱,导致国库亏空。对于像西伯利亚那样连粮食都不产的地方,中原王朝根本就看不到眼里,就是给钱也不要。
西伯利亚居民
另外,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国民重土安迁的性格,不是万不得已谁跑那么远干啥。况且,统治者也不希望老百姓不受控制地组成私人武装到达化外之地。比如满清统治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龙兴之地”,使用柳条边对东北进行封锁,严禁汉人出关。后来由于外东北人口太少,导致丢失了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如果不是后来放开封禁,连内东北也要丢了。
就这样,作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后花园的西伯利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拱手相让给了俄国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