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首《古风》是大诗人李白对秦帝国赫赫武功的赞誉。秦王嬴政最后能一统天下,离不开他的前辈们一百多年来持续不懈的努力。正所谓罗马城不是一天盖好的那样,今天的俄罗斯能成为世界上版图最为辽阔的国家,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就是放大版的秦帝国,比较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确实有一些相像的地方。
俄罗斯帝国版图
01扩张的韧性想当年,秦国只是一个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国,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只因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春秋时期,由于晋国的阻拦,秦穆公东进不成,退而求其次,称霸西戎。
秦穆公之后的几百年,秦国一直默默无闻,无心参与中原的纷争。直到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以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按贾谊的话说就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孝公为秦国的强大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正是他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后的秦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首先击败当时最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然后对东方列国虎视眈眈,开始蚕食诸侯。与同时期的魏国、齐国、赵国等强国相比,从秦孝公开始,历任秦王都是明君,都把开疆拓土作为国家的第一重任,这个政策是连续的、一贯的。不像那几个国家那样,明君亡故、昏君即位后马上朝令夕改。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一直到秦王嬴政,通过六代秦王的持续不断的接力,才使得秦国最后一扫天下,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
战国后期形势图
在这方面,近代的俄罗斯帝国与秦帝国相比,是有过之而不及的。近代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不断兼并周围领土而形成的。早先的时候,俄罗斯曾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了几百年,莫斯科公国只是其中的一个偏远的封建小邦,根本就不入金帐汗国的法眼。但它潜伏在森林的深处积蓄力量,伺机而动。慢慢的金帐汗国衰落了、分裂了,莫斯科公国看准时机开始强势崛起,在原来金帐汗国的废墟上开始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帝国。
在俄罗斯早期历史上,伊凡四世是一个重要的人物。1547年加冕称沙皇,俄国从此开始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然后使大诺盖汗国臣服于俄国。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国。灭掉喀山汗国是俄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国力量开始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俄罗斯在欧亚草原上的扩张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它了。
伊凡四世
虽然从伊凡四世到彼得大帝期间,俄罗斯政局也曾经历过动荡,但稳定局势后的俄罗斯马上就能以超乎以往的速度进行扩张和征服。在此期间,俄国向东穿越了一万千米,横越整个西伯利亚直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向北击败了北欧强国瑞典,夺占了波罗的海的大片领土,建立了彼得堡做为“朝向欧洲的窗户”,向南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时断时续,总体上对俄国越来越有利。
彼得大帝的一系列改革,使俄罗斯迅速走向了强大,从这时开始,俄罗斯以帝国自居,也正式成为欧洲不可忽视的列强。彼得大帝制订了走向四大洋的扩张目标,他的继任者都把实现这一目标为己任,矢志不渝。
彼得大帝
可以说,俄罗斯帝国的对外扩张政策,从伊凡四世开始,到彼得大帝开始成熟,到叶卡捷琳娜大帝和亚历山大一世时已经结出了累累的硕果。西边,波兰已经被瓜分,大部分落入俄罗斯口中,土耳其人一败再败,黑海大部分已在囊中,黑海海峡指日可待。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已经被击败,哥萨克骑兵已经跃马塞纳河。可以说,十九世纪的上半期的欧洲就是俄国的天下,俄罗斯就是欧洲的宪兵,和当今的美国差不多。
历代沙皇都野心勃勃,妄图建立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它的梦想也实现了,经过几百年以来持续不断地扩张,到了二十世纪初,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面积达2280万平方千米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了。
俄罗斯帝国最大时期版图
02扩张的爆发力历史上最具爆发力的扩张非蒙古帝国莫属,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就建立了面积达3000万平方千米的大帝国,从日本海到欧洲多瑙河流域都是它的版图。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持续时间太短了。亚历山大帝国、拿破仑帝国和后来的纳粹德国都属于这个类型。
今天我们探讨的秦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也具有扩张的爆发力很强的特点。秦国一开始想向东争霸,结果被强大的晋国阻拦没有得逞。后来多亏晋国瓦解,一分为三,才让秦国有了机会。秦孝公时已经接连击败魏国,占据河西之地,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积极对外发展。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秦军继续屡败魏军,再破三晋伐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义渠国,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已初露一统端倪。
这时,除了秦国最为强大,楚国、赵国也比较强,这时,秦国出现了一位空前绝后的雄主——秦昭襄王,他在位56年,他的一系列举措大大加速了秦国统一的进程。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攻秦,秦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公元前279年和公元前278年的鄢之战,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楚国的南阳郡、南郡、临江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
然后,东方六国只有赵国还比较强大,秦赵也到了决战的时刻。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括战死,白起先后斩杀赵军45万人。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秦王嬴政亲政以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公元前230年秦王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公元前222年,王翦带60万大军俘虏了楚王负刍,平定了楚的江南地,楚国灭亡。同一年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了燕国。公元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就这样,秦王嬴政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东方六国,从此完成统一大业。这样的爆发力是非常惊人的,秦帝国也凭借着一系列势如破竹的胜利而彪炳千秋。
再看看俄罗斯帝国,它扩张的爆发力也是不遑多让。伊凡四世在吞并原来金帐汗国的几个碎片后,领土在欧洲开始急速膨胀。特别是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俄国向东方的道路已经是畅通无阻了。借助西伯利亚便利的水路交通,哥萨克们迅速向东方推进,只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把俄国边界从乌拉尔山推进到太平洋沿岸,这样的扩张速度是空前绝后的,从此,1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西伯利亚归俄罗斯所有。
1812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率领60万军队入侵俄国,俄国坚壁清野,边战边退。最终,俄国人永不屈服的精神、无限的纵深和冬将军将拿破仑拖垮,不得不狼狈逃离俄国。俄国在后面紧紧追击,并伙同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等一大批国家最终颠覆了拿破仑帝国。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以盟主身份骑着骏马通过了法国的凯旋门,这时的俄军遍布中欧和西欧,俄罗斯第一次登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在一百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一开始被德军的闪电战打得措手不及,成千万的军队被消灭。但缓过神后的苏联却越战越勇,不仅将德军逐出苏联国土,而且还打出了国门,一路上解放了东欧、南欧和中欧的很多国家,最后还攻入了德国本土,攻克了柏林,逼迫希特勒自杀。这时苏军的兵威之盛,在欧洲大陆上,即使是美、英、法等国家加在一起也不一定是其对手,苏联又一次站在了权力之巅。
苏联红军把国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03嗜血性在战国后期,秦国一连串的进攻让东方六国疲于应付,连喘一口气的工夫都没有,经常是刚坐下来疗伤秦军又攻上来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秦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恐怖?答案就在于商鞅变法时实行的军功爵制,分为20个等级,每斩首一个,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这样一来,秦军士兵到了战场上,不都变成了杀人机器了吗?想想每得到一个首级,人生的命运就此改变,从此光宗耀祖,过上人上人的生活,那在战场上还不拼命吗?于是,经常看到秦军士兵在战场上腰里挂着人头还在拼命追逐敌人的场面。甚至于,由于敌人杀完了没办法邀功,顺便把附近的老百姓也收割了,于是,秦军“虎狼之师”的绰号就传开了。
秦军士兵
俄罗斯人也有这样的嗜血性。由于被蒙古鞑靼人统治了几百年,其民族性格中早就打上了游牧民族的烙印,粗犷野蛮、崇尚暴力、好胜斗勇、不屈不挠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至今欧洲人不把他们当真正的欧洲人,长得像欧洲人,骨子里像鞑靼人。由于俄罗斯历史上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所以很多人对他没有好感,一直是野蛮、不开化的代名词。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皇俄国表现的最积极。在惨绝人寰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中,数以千计的中国老百姓被驱赶进汹涌的黑龙江中淹死。在海参崴、伯力等外东北地区,很多中国人被苏联当局肃清干净。
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美女
俄国向来就是硬气,不服就干。不仅面对拿破仑是这样,就是面对希特勒德国也是如此。无论战场形势如何严峻,自身伤亡如何惨重,就是不服输,并且总能在逆境中获得新生。就因为此,俄罗斯可能是历史上最难被征服的国家。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
04后记秦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还有很多想象的地方,在这里不再赘述。两个国家都比较崇尚武力,相对来说,德化就比较弱了。好战必亡,唯德必危。秦帝国只经历了两世就灭亡了,寿命只有短短的十几年。而俄罗斯帝国虽然享国几百年,但进入二十世纪后也是步履蹒跚,渐渐支撑不住了。先是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惨败,1917年也最终寿终正寝。
图/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