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杨素的军队纪律严明,但他的治军方式却让人背后发凉。
别人治军,靠的是恩威并施,他却是先杀人再讲道理。
开战前,他总要找个由头,在军中挑几个倒霉蛋,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砍了祭旗。
打仗输了?活着回来的,全军斩首。
听着像疯子,但他的军队却战无不胜,士兵个个拼命,真应了那句“置之死地而后生”。

杨素的战法,让敌人胆寒,也让自己人心惊。
为什么会这样呢?
南北朝末年,天下大乱,隋朝建立后,杨素成为开国元勋。
他不仅帮杨坚扫平四方,还在对抗突厥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可他的治军方法,在当时就引起不少议论。

史书上记载,他每次出征,都会先找几个士兵开刀,说是杀鸡儆猴。
士兵们见了,吓得不敢有丝毫懈怠。
战场上,前锋部队冲锋,不能突破敌阵的,回来就等着掉脑袋。
于是,士兵们只能拼命向前,不敢后退半步。
这种“以死逼生”的战法,硬是让杨素打遍天下无敌手。

这种极端的军纪管理,当然不是凭空而来。
杨素很清楚,士兵们不是铁打的,总要给点甜头。
他得宠于隋文帝,常常能拿到丰厚的赏赐,但他自己一分钱不留,全都分给士卒。
立了小功,就有奖励,哪怕是普通士兵,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军中人人都知道,跟着杨素,不一定活得长久,但只要活着,就绝不会吃亏。

这种又怕又爱的情绪,让士兵们即便心里发怵,也愿意跟着他拼命。
这种管理方式,和岳飞、戚继光完全不同。
岳家军和戚家军,靠的是军纪严明、恩威并重,士兵们愿意追随,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受保护,不会被随便杀掉。
而杨素的军队,靠的是恐惧和利益的双重驱动。
他的手段,和后来的吴起、孙武有些类似,但更加极端。

吴起曾因军纪严苛,被士兵暗杀,而杨素却能稳稳掌控军队,靠的就是那一手“杀人立威,分利收心”。
当然,这种方式并非没有代价。
杨素的手段让隋朝建立初期战功赫赫,但也埋下了隐患。
他的侄子杨弘武,在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继承了家风,同样用“死战不退”的方式打仗。
唐太宗看了,连连称赞,说这才是好将才。

但这种战法,终究是饮鸩止渴。
一旦士兵们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他们可能会选择反抗,而不是服从。
杨素的治军方式,是冷酷到极致的管理术。
他用铁血规矩,把一支军队训练成了战场上的死士。
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军队不能长久,士兵们的忠诚,建立在恐惧和利益之上,一旦环境改变,军心也会动摇。

有人说,杨素的成功,是建立在士兵的尸骨之上的。
也有人说,他只是用最有效的方式,在那个乱世里活了下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