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对北京的原住民生活比较着迷,可能也是因为从小在北京生活过几年的原因吧。喜欢北京胡同里早上起来大爷大妈出来锻炼的招呼声、胡同里邻居拎着早点回家擦肩而过的烟火气,喜欢清晨屋顶鸽子放飞时的空灵声……
清晨放飞的鸽群
一直想去寻找一条带有"北京味"的老街,于是来到了南锣鼓巷,听闻这里建成于元代,是当时的达官显贵聚集之地,距今已经有74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保存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南锣鼓巷宽8米,长787米,街道两旁遍布民俗艺术商铺,沿街分布着多条知名胡同,如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等,胡同中更是有多处名人故居,如炒豆胡同中的僧格林沁王府、东棉花胡同中的原民国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旧宅,现中央戏剧学院、雨儿胡同13号院的原齐白石旧宅,现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后圆恩寺13号的矛盾故居、后圆恩寺7号的蒋介石行辕、帽儿胡同7号至15号(单号)院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的故居可园、帽儿胡同35号、37号院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后邸等等。
南锣鼓巷老街正门牌坊
南锣鼓巷正门是一座牌坊,上写“南锣鼓巷”,没去考究这座牌坊是以前就有的还是后来才修的,因为疫情的原因进入时仍然需要出示北京健康宝,但已经不需要提前预约了,进入街区确实能够感受到北京历史老街区的味道,可以看得出来保留下来的都是些古建筑,能从元代保存到现在也实属不易,街两边是各种民俗商店,有做银器的、手工艺品的、北京特色小吃的、旅游纪念品的等等,虽然热闹但也免不了面临着和其他历史人文街区一样的问题,商业化气息有点浓厚。虽然此时老街上的人流量不算少,但据一家店里的老板讲,“因为疫情,现在街上的客流量已经比之前少了很多了,生意不景气,租金又高,我们把尾货甩卖完就准备撤店了”,看着店里到处贴的打折处理的标签以及街上几间已经撤店关闭的空店铺似乎验证了老板说的因为疫情客流量受影响,生意不景气的说法。
老街主干道
老街主干道
老街上的汉服馆
老街上的文创馆
老街上也不免有商家借助网红经济,打造的网红打卡地,古装汉服店、求姻缘的桃花屋等店铺,看起来人流量不错,但不得不吐槽的是小吃是真贵,不建议在景区里吃小吃,因为不远处的景区外就是老北京传统的生活区,在外面消费要实惠一些。令人意外的是因为生意不景气,倒是有不少店铺为了撤店做出了商品甩卖的活动,以前卖的很贵手工艺品、纪念品几乎是按照“贱卖”的价格出售,从中也能看出来老板急于撤店要走的心情,本来没打算买东西的我忍不住也挑了几件,算是捡漏了,老街上这样的店铺也算是给外来游客的一个小惊喜。
老街上的工艺品店
老街上的复古怀旧店铺
老街上的古建筑
老街不长不短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在双脚走累前刚好能走完,除了老街上的商铺外,遍布在老街两侧的胡同也是一个了解老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好去处,这次过来还有一个目的,小时候比较喜欢一部描述老北京人生活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里面接地气地描述老北京原住民的生活情景所吸引,想来看看电视剧拍摄所用的大院,据了解就在南锣鼓巷旁边的蓑衣胡同13号。进入老街正门后走上不远,进入旁边的蓑衣胡同,往里走上个一百多米左右就到了这个大院,虽然门上挂着普查登记文物的牌匾,但这个大院里仍然在住着人,只是感觉经过十几年的居住,院子已经没有拍电视剧时那么新了,一想到小时候看到的电视剧里的情景就是在这拍摄的,会感觉很怀念,但看着正常进出的院内居民脸上并没有什么波澜,才明白这里对人家来说就是一个正常的家,并没有什么不同。经过政府的保护性修缮,胡同里的房屋在保留了原始建筑风格的同时,又有了翻新,从中依然能够感受到老北京人浓厚的生活气息。
老街旁的蓑衣胡同
蓑衣胡同内部
蓑衣胡同内部
蓑衣胡同13号《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拍摄地》
蓑衣胡同13号《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拍摄地》
帽儿胡同
主观个人综合评价,作为北京保存比较好的历史街区,如果来游玩的话,老街两旁的手工艺文化商铺能让人感受到老北京的历史,但街两旁商铺里的小吃较贵,不建议在景区里品尝小吃,偶尔遇到的一些撤店的店铺会给游客带来一些惊喜,提供一些捡漏的机会。老街两旁遍布的各个胡同是一个隐藏的好去处,如果想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的话,逛逛这些胡同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