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3岁毛岸龙哭着爬向棺材:我要和妈妈一起睡

若愚史话 2024-12-16 11:21:50

1962年11月,杨开慧的母亲向老太太病逝。

消息传到中南海,毛主席的心情万分悲痛,在念及向老太太的葬仪时,他提笔给杨开智写道:“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是一家,不分彼此。”

虽然此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已经32年了,毛主席也早已有了新的家庭生活,但在他心里,杨开慧始终是他“亲爱的夫人”,是他毕生念念不忘的“骄杨”。

一、不幸被捕

1949年11月13日,毛主席在北京接见杨开慧的表弟向三立时,提到平江砖屋向家,他不无感激地说道:“他们都是好人咧!”

平江砖屋向家,是杨开慧的外祖家,他们曾冒着巨大的风险,庇护过杨开慧母子。

那是1930年的8月,当围攻长沙的工农红军迫于形势撤退后,湖南军阀、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卷土重来。

为了泄愤,他一面派人到韶山挖了毛主席家的祖坟,一面公开悬赏1000大洋,要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

板仓杨家一下子成了特务、清乡队员的重点监视对象,眼见形势越来越严峻,杨开慧只得东躲西藏到平江砖屋向家,靠着乡亲们通风报信,才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几次追捕。

10月24日这天,是毛岸英八岁的生日,杨开慧因为实在思念孩子和母亲,便趁夜悄悄回到了板仓,谁知这一举动很快被盯梢的特务发现了。

没过多久,60多个清乡队员就蛮横地闯进杨家,不由分说将杨开慧、刚满8岁的毛岸英以及保姆陈玉英带走了。

他们先被关进了国民党的“清乡司令部”,后来又被转移到长沙陆军监狱,在转移押签上,敌人特别注明:“最严重的政治犯,女共党杨开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

1963年,杨开慧的狱友杨经武提及当时的情景,还犹如在眼前一般:

“监狱里被关了很多人,而且不分男女同囚一室,大家只好席地而坐,一天下晚将暮时,来了一个《晚晚报》的采访员大喊杨开慧的名字,我心里一动,随声看去,看到杨开慧着一件浅蓝色竹布单长衫,穿一双青布鞋,面部表情镇静而严肃。”

杨开慧深知身为革命党人和毛泽东的妻子,敌人一定不会放过他,所以她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一封写给堂弟杨开明的信中,她说道:“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而我并不惧怕,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

正是因为无所畏惧,所以,她在面对采访员的咄咄逼人时,才能掷地有声地予以回击。

采访员问她:“你为何要做共产党?你犯了法晓得么?”

杨开慧坚定地回道:“我没有犯法,是何键犯了法。”

见来硬的不行,采访员又换了一种方式:“如果现在你能悔过自新,就无生命危险了。”

杨开慧哂笑一声:“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见采访员还要再问,杨开慧直接了当地说:“我的话已经说完了。”

从杨开慧被捕到牺牲的十多天时间里,向老太太和杨家人一直在联络杨昌济生前的好友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一众教授和社会名流,希望能借舆论压力将杨开慧营救出来。

刚开始,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南京政府迫于压力,曾特意给何键发电文,嘱咐其不得对杨开慧用刑,而且要延缓审判进程。

但号称“杀人魔王”的何键,并没有执行命令,他一面把南京政府的电报压下来,一面派人紧急提审杨开慧。

面对敌人的拷打和威逼利诱,杨开慧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

在此期间,杨开慧的六舅妈严嘉一直托人打听狱中的动态,她还时常借着探监送物的机会,用一张张小纸条传递着双方的消息。

“警方正拷问润芝情况和组织名单”

“汝母已去南京找章士钊营救。”

……

在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下,这一张张粘在碗底、别在腰带上的小纸条,给了人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而这边,何键正在为杨开慧油盐不进而苦恼,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给他提了一个醒:“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何键一听大喜过望,他马上派人提审杨开慧,声称只要她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她和她的孩子就能回家去。

没想到,杨开慧断然拒绝:“要我死可以,要我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是不可能的。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何键见劝降不了杨开慧,顿时恼羞成怒,为了瞒过南京政府,他开始制造谣言,并策划了几场游行,还假惺惺地说:“若毛泽东的堂客不杀,别的政治犯都可以不杀了……”。

意识到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在六舅妈严嘉再一次来探监时,杨开慧特意嘱托道:“屋里有块青布料子,给我做一套衣服,再帮我带面小镜子和一些化妆品。”

杨开慧平时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吃穿打扮,她这番异常的嘱托,让六舅妈严嘉心里一顿酸楚,她知道杨开慧这是在为后事做准备了。

几天后,当六舅妈严嘉将杨开慧所需的物品交到她手上时,六舅妈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杨开慧反过来劝慰道:“六舅妈莫难过,家父曾有训戒:我杨家死了人,万不作俗人之举!”

不久,杨开慧的判决书就下来了:枪决、暴尸三日,于1930年11月14日正式执行。

二、英勇就义

1930年11月14日这天一大早,寒风簌簌,何键手下的监斩官晏国务不断地吹哨子,提醒手下:“今天办的是共犯要人,大家要特别注意警戒。”

在荷枪实弹的士兵监视下,杨开慧被捆绑着插上了“标子”,标子上写着三个大字——杨开慧。

随后,几列士兵押着杨开慧从清乡司令部出来,在象征性地“游街示众”后,便用黄包车将她拉到了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刑场。

在狱中饱受折磨的毛岸英,意识到今天气氛很不对劲,在看到敌人又来捆妈妈时,他死死抓着妈妈的手,边哭边声嘶力竭地说:“妈妈!妈妈!你不要去,你不要丢下我啊……”

保姆陈玉英也拉着杨开慧,对敌人哭喊道:“她没有罪,你们不要杀她,要杀就杀我吧,留着她回去带小孩!”

残忍的敌人哪里会理会这些,他们强硬地拉开了毛岸英和陈玉英。

杨开慧心如刀绞,她含泪对毛岸英说道:“孩子,我没有别的话要说。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帮助他了,请他多多保重!”

行刑前,敌人又一次过来劝降,杨开慧依然义无反顾答道:“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此刻,识字岭寒风彻骨,杨开慧身着单薄的青色布衫,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冷,随着“砰砰”两声枪响,杨开慧应声倒地。

看着汩汩而出的血液逐渐染红了她身下的枯草,敌人没做停留,就陆续散去了。

中午时分,晏国务突然接到消息:“上边来了通知,上午打的那个女人没死!”

晏国务骂了一声,便让手下姚楚忠去补枪,当姚楚忠带着人到达识字岭的时候,杨开慧匍匐在枯草里,还有一丝气息,巨大的痛苦让她的双手深深抠进了泥土里,嘴巴里也啃满了泥沙,她身下甚至挣扎出了两个大坑!

姚楚忠置若罔闻,随着又两声枪响,杨开慧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当这一噩耗传到向家,家属们都悲痛欲绝,由于杨开慧的几个舅舅、杨家和毛家的近亲都不在长沙,六舅妈严嘉在与人商议后,便决定让杨开慧的堂舅向树霖操办后事,让表弟妹郑家娟装殓遗体。

在购置完棺材、衣物鞋袜等物品后,向家一行人直奔识字岭而去,由于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他们找了好久才在一片血迹斑斑的枯草堆中找到杨开慧的遗体。

之后,按照杨开慧生前的遗愿,亲友们将她葬在了故乡板仓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得知消息后,向老太太当即昏死了过去,年仅7岁的毛岸青和3岁的毛岸龙也哭得哑了嗓子,母亲从此失去了女儿,孩子永远失去了妈妈,这凄惨的一幕,让郑家娟记了一辈子。

长大后的毛岸青每每忆及此事,也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1930年妈妈的去世和1951年哥哥的去世,成了他一辈子的阴影。

三、永远怀念

由于通信中断,直到两个月后,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才得知这一噩耗,当天晚上,他罕见地与贺子珍大吵了一架,在写给杨家的信中,他痛彻心扉地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与此同时,他寄来了30块银元,并以3个儿子的名义为杨开慧立了一块碑,上刻:“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1949年,毛主席带领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务的增多,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过杨开慧。

毛主席的心思是细腻的,他从不主动提思念,但他的言行举止无一不流露着对杨开慧的思念。

1950年5月,正值向老太太八十大寿,毛主席对长子毛岸英交代说:“你现在可以回家一趟了,代我给你母亲扫墓。带些东西,代我为老太太上寿。再到湘潭老家看看,向乡亲们问好。”

提及杨开慧,毛主席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板仓,回到了二人相处时的场景:“你妈妈是个很贤惠的人,又很有气魄,对我帮助很大……”

后来,在与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谈话时,毛主席也主动提到了杨开慧:“你霞姐是有小孩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

1957年,毛主席在给杨开慧的生前好友李淑一的回信中,附赠了一首为杨开慧写的诗《蝶恋花》,开头两句是:“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按照常规,对女子的称呼本应是娇嫩的“娇”字,而不是骄傲的”骄“,章士钊不解,就问毛主席“骄杨”当作何解释?

毛主席深吸一口烟,望着窗外悠悠地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即使到1975年,毛主席病重卧床的时候,他仍念念不忘杨开慧。

有一天,在工作人员为他读王粲的《登楼赋》时,毛主席忽然感慨道:“写《答友人》,说‘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开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现在有些解释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思想。”

还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杨开慧牺牲后,毛主席一直把杨家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在全国工资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后,毛主席定期会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寄给向老太太,以尽半子之仪,即使他有时候自己都紧紧巴巴的,但他从没有断过给向老太太寄钱。

总结:

1982年,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板仓故居的时候,在卧室后墙的泥砖缝中无意发现了一沓杨开慧的手稿。

纸张虽然有些残破,但透过清秀的笔迹,我们依然能窥见杨开慧对家人、对爱人深深的不舍与挂念。

“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解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

字字深情,如泣如诉。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多情善感的柔弱女子,竟能为了信仰,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坚贞不屈,慨然赴死,也难怪朱旦华会感慨说:“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她和毛主席一定会成为恩爱幸福的第一伉俪!”

参考文献:

1、《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实录》,长沙晚报,2008年3月28日

2、《杨开慧牺牲前后》,向琼,湖南党史,2000.02

0 阅读:23

若愚史话

简介: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若愚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