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远征祁发宝为何没有回到高原前线的真相

趣史汇 2025-01-11 17:15:28

祁发宝曾说,如果他能活到60岁,那么前20年献给学校,中间20年献给祖国,未来20年献给家庭。

在中间20年里,他做到了他的承诺——“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

于是,哪怕高原条件十分艰苦,他仍坚守在边防一线,经历九死一生也不肯调换岗位。

但200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祁发宝身负重伤,即便是伤愈归队后,他头上的疤痕依旧清晰可见。

此时的他已经将人生中最重要的26年献给了边疆,得知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再适应高原生活后,他接受了乌鲁木齐警备区副司令员的职务。

如此,他也可以在继续做贡献之余践行另一个承诺——“尽最大努力去补偿妻儿为我受过的委屈、流过的眼泪。”

祁发宝在边防一线

“也许,此时热腾腾的饺子你刚盛出锅,一同盛出的还有合家团聚的欢乐。也许……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战士们却顶风冒雪在巡逻……苦吗?苦。但苦得值得……累吗?累。但累得欣慰!因为身后守护的是我亲爱的祖国!”

这是一位边防军人写给妻子的一首小诗,祁发宝把它抄写下来,一直珍藏在身边,作为军旅生涯的激励,也以此同边关将士共勉。

祁发宝是在1997年入伍参军。当时他的初心其实并不“纯粹”。

祁发宝是1979年生人,1997年时,他刚满17岁,刚刚完成高中的学业,却因为家境贫困上不起大学,转而选择了入伍参军。

这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要改变命运的最好的选择。

多年后,祁发宝也道:“如果没有当兵,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如果没有部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只是,哪怕他的初心不“纯粹”,入伍参军之后,他的努力和决心,以及对部队、对国家的感激和报答却丝毫没有打折扣。

这是他从身到心实现“蜕变”的契机以及根本的动力。

报名参军并通过考核后,祁发宝进入了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在里边接受了艰苦的训练。

南疆军区的军事课目考试并不简单,但在激烈的竞争中,祁发宝还是通过更刻苦的训练斩获了第一名的佳绩,在一众新兵中拥有了“优先”的选择权。

在很多人看来,他的未来一片光明,很轻松就能到更好的单位服役。

祁发宝却做了令很多人“惊掉下巴”的选择。

在首长接见了第一名的他,问他:“小伙子,以后想到哪个部队服役”的时候,他说他不怕苦不怕累,就想去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去跟一个高水平的主官“学真本事”。

于是,首长安排他进驻西藏阿里地区,到海拔超过5500米,有“世界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之称的高地戍守边疆。

这其实是一份很苦的差事,就连寻常的小事如呼吸、吃饭、睡觉,在这里都成了挑战。

祁发宝却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且从来都不曾后悔。

祁发宝参军入伍、申请戍守边疆,乃至到了边疆吃尽了苦头也从不后悔,有一部分原因是有大哥祁发富在前作他的榜样。

祁发宝在家中排行第三,前头有两个哥哥,分别是祁发富和祈发贵。

其中,祁发富在祁发宝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戍边的战士。

极少数能回家探亲的日子里,在不泄露部队信息、不提及任务内容、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祁发富也会和两个兄弟谈谈边疆的山水、天气和吃食。

他脱下的旧军装,有一件就穿在了祁发宝的身上。

当时祁发宝还在读初中,是班里的班长。据班主任孙有喜回忆,3年里,祁发宝最常穿也最喜欢穿的衣服就是这件旧军装。

祁发宝的发小任生鹏后来接受记者采访,也说祁发宝房间的墙上贴满了关于军事的画报。

祁发宝的二嫂崔小妹也从家里拿出了一张祁发宝在1992年拍摄照片。

照片里,13岁的祁发宝一脸稚气,理着一个平头,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长袖衬衫,内搭一件暗红色的短袖,下搭一条同色系的长裤,穿着一双棕色的鞋子,拿着一把玩具枪笔直地站在门口,背脊挺直、一脸肃穆地扮作正在执勤站岗的哨兵。

这是他当时最喜欢做的动作。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还在读书时祁发宝就已经对军营、对军人充满了向往。

只是,当时高考已然恢复了好几年,祁发宝也有一个上大学的梦想,一直到因为经济问题受挫后,他才坚定了另一选择。

得知祁发宝在参军入伍后也选择了戍边,祁发富并不觉得惊讶,也不认为他会在艰苦的边疆生活面前败退。

因为祁发富清楚,祁发宝身上有一股“倔劲”,再艰苦也不会动摇,只会想着征服。

这一点在祁发宝小时候就已经显现。

祁发富回忆,祁家门口前有一个陡坡,那时祁发宝还小,刚学骑自行车,就一直想要拿下这个陡坡。每天骑,每天摔,哪怕把膝盖摔出了血,他也要带着这股刺痛继续骑,一直到骑上去。

这样的祁发宝在西藏阿里带队巡逻,在暴风雪中艰难前行,不慎崴了脚,便是疼痛难忍,也拒绝了战士“原地休息,派代表登顶巡逻”的提议,爬也要爬上去。

这是发生在2008年11月的事情。当时祁发宝29岁,已经当上了边防连的连长。

在这之前,祁发宝还面临过许许多多的危机和挑战,其中不乏非常凶险的情况。

比如2005年7月,祁发宝带队骑马巡逻,在经过一段陡峭马道的时候,就因为军马突失前蹄,被受惊的军马甩下了马背。

而在马道的旁边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底下便是波涛汹涌的象泉河。

称得上“不幸中的大幸”的是,军马摔下悬崖,被底下翻腾的河水吞噬的时候,祁发宝已被提前甩下了马背,重重地摔在地上,在悬崖的边缘止住了继续滚落的势头。

当时他的后背被划出了6、7道口子,鲜血直流,他却完全来不及感知这股疼痛,就已经前边的重甩昏死了过去。

幸而有同行的战友解救,他才和死神擦肩而过。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

近20年的时间里,祁发宝上千次带队组织巡逻执勤,完全可以说是用“生命丈量雪山”。

尤其是在参加边境管控、带领执勤分队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的时候,阿里复杂凶险的地形和气候都是拦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关。

截止2014年,伴过祁发宝的军马中,就有5匹受伤或牺牲。

他也曾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夏季雪融性泥石流,12次在鬼门关前重新爬了回来。

越是惊心动魄,越是惊险无比,他就越不想离开。

只因作为主官的担当,以及在雪域高原结下了的浓烈战友情,让他不舍得丢下战友们去更好的地方。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曾多次有过调职到更好的单位的机会,却都一一拒绝了。

有他以身作则,每年老兵复员,战士们纷纷申请留队,每年新兵下连,也都纷纷争取上前哨守防。

但祁发宝也有过力所不能及而痛苦不已的时候。

比如,截止2014年,他就有16名战友掉入冰河和雪坑遇险,有2人殉职长眠雪山,让他饱受了失去战友的痛苦。

因此,有老兵复员时,他总是努力笑着将他们送走,又在想起一同共顶烈日、笑对雪山的日子时不免怅然。

祁发宝离开高原一线

戍守边疆20载,祁发宝送走了许多老兵,也迎来了许多新兵。

他想过离开边疆的日子,却认为那会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他没想到的是,变故来得这般突然。

2020年6月的一天,公然违反两国协定,在边境修筑道路设施,企图蚕食我国领土的印军“感到时机成熟”,悍然越线挑衅。

时任团长的祁发宝出面与印军交涉,却不料对方突然发起袭击。

部队里始终有“干部冲锋在前”的传统。祁发宝第一时间冲到了最前面,张开双臂阻挡印军,留给身后官兵反应的时间。

他却很快被击中头部,重伤倒地。

作为营长的陈红军担负起了指挥部队的重任,带着战士冲上前将昏迷的祁发宝救回,之后带着党员干部顶在了最前面,在两军冲突之际不忘让义务兵往后靠。

尽管我军官兵上下同心,最终以少胜多,将印军重新赶回了边境线那头,包括陈红军在内,我军中却有数名战士牺牲。

祁发宝经抢救醒来后得知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牺牲的噩耗,悲伤得不能自已。

每每看到自己左侧头部十几厘米的疤痕,他就想到了在这场冲突中牺牲的战友,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因为伤势严重,祁发宝在医院休养了一年有余才重新归队。

到2023年时,他已升任乌鲁木齐警备区副司令员、离开了他戍守了26年的高原一线。

消息传出时,许多国人都惊诧不已,希望了解他离开高原的原因。

经过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战士们容易患上一系列的高原病。祁发宝有26年的戍边经历,深受影响,按照政策,他早就具备了调职的资格。

当下,他已经超额完成了“中间20年”去艰苦的地方报效祖国的心愿,不必再有执念,且因数次重伤、死里逃生留下了不少的后遗症,就身体情况而言,也不再适合继续留在了边防一线。离开,也让他在一定意义上避免成为一线部队的拖累。

他的新岗位同样重要且极具考验。那里是我国最西边的警备区,也是一个具备战争资源和战争潜力的地方,他长期处在反蚕食、反分裂、反渗透、反策反斗争的一线,这些一线斗争和管理经验作用于乌鲁木齐警备区,也能发挥出好的作用。

第三,离开西藏到乌鲁木齐,他离家人更近,也才有了机会偿还对家人的亏欠,去补偿妻儿为他受过的委屈。

祁发宝始终记得自己因执行任务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也记得让刚生下孩子的妻子拖着虚弱的身体做家务、带小孩、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的深深的愧疚。

就如他过去所说,“未来20年要献给家庭”。

参考文献:

中国青年网 高原卫士祁发宝:我们就是祖国移动的界碑

共产党员网 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

环球网 致敬!祁发宝佩戴6排勋表亮相

0 阅读:18
趣史汇

趣史汇

仅是一闲云野鹤之士,隐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