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起义前收到老蒋密电,蒋:多年情分,求你一件事!傅:同意

有范又有料本人 2025-02-06 10:43:14

1949年,傅作义收到了一封,来自蒋介石的密电,内容简短却充满请求。

蒋介石在信中提到“多年情分”,希望傅能派飞机,接走一些高级军官和武器。

面对这个请求,傅作义该如何回应?那封密电究竟改变了什么?

北平的冬天,寒风刺骨,傅作义坐在他那间简朴的书房内,望着眼前的这封密电,眉头紧锁。

信封上的字迹熟悉,是蒋介石亲笔所写,傅作义的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感。

这封密电中,蒋介石的口吻显得格外亲切,甚至有些恳求。

蒋在信中提到“多年的情分”,并请求傅作义派遣飞机,将第十三军的高级军官,及一些必要的武器运输到南京。

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也许是看到了大势已去,正期望着傅作义能伸出援手。

信中简洁明了:

“现只求一事,即于18日起派机至平,接李文、石觉部少校以上军官,和必要之武器,约需一周时间,望念多年契好,务于协助,并希即复。”

傅作义的手指,轻轻抚过这份密电,静静地看着那几行字,心中充满了纠结和挣扎。

蒋介石的请求并不复杂,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军事任务,其中却包含了深深的政治意味。

几十年来,傅作义与蒋介石的关系,可以说是波澜起伏。

两人曾并肩作战,彼此有着深厚的情谊,蒋介石从未在政治上,对傅作义有过过多的要求,尤其是傅在东北抗日战场的表现,一直令蒋非常看重。

正因为如此,蒋介石才在这个关键时刻,向傅作义伸出了求助的手。

傅作义坐在书桌前,手中的密电没有任何一刻停顿,他的思绪却如风暴般翻腾。

北平已经进入了解放倒计时,这个请求看似无关紧要,若他答应了蒋介石的请求,恐怕将会对北平的解放局势产,生无法预见的影响。

解放军的进军已经不可避免,蒋介石的请求,如果得到了回应,意味着傅作义要与蒋合作,还可能要让北平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傅作义了解蒋介石的为人,知道蒋介石从未放弃过,对北方的控制,对抗解放军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

蒋的力量已经开始衰退,但他仍想通过这些军官的调动、武器的运输,为变局作最后的挣扎。

或许也只是单纯地,在为自己的一条退路争取机会。

如果接受蒋介石的请求,傅作义可以在政治上,与蒋保持联系,可北平的命运,也将会被卷入这场,无法预测的纷争中。

倘若拒绝,意味着与蒋的关系将彻底决裂。

眼前这个决定,远不止是军事问题,关乎的是未来北平的安危,也关乎自己,在这段历史中的位置。

面对蒋介石的请求,傅作义犹豫了,蒋的信,依旧安静地躺在桌上,他需要时间来做出决策。

经过数小时的沉默思考,傅作义做出了决定。

决定回应蒋介石的密电,表示同意协助,但是,傅作义心里清楚,他的协助并不能完全照搬蒋介石的计划。

考虑到北平的特殊局势,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

他会给蒋介石一些面子,但也有自己的打算,希望通过这次行动,与解放军保持某种联系,避免局势恶化。

傅作义指示王克俊起草回电,准备在其中加入一些保留条款。

王克俊

他的回电中写道:

“贵电收到,按您的要求,派机接走指定人员,必要时我将尽全力协助,但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通过这样的回电,傅作义似乎试图,表达一个模糊的立场:表面上同意协助,实际上,他已经为自己的计划做了铺垫。

傅作义计划借此机会,与解放军进行接触,寻求一个更加有利的局面。

密电回信送出后,傅作义没有立刻放松警惕。

表面上同意了蒋介石的请求,心中的算盘早已打得很精,那时候,北平的局势已非常紧张,解放军的进军,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如何确保北平不被战火吞噬,成了更大的难题。

傅作义通过与解放军的秘密接触,试图寻找一条平衡的道路,向解放军传递了自己的意图,希望能在保证,北平和平解放的前提下,避免直接与蒋介石的计划发生冲突。

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解放军可以适当配合蒋的飞机任务,必须确保飞机无法在北平降落,以免局势更加复杂。

傅作义的策略十分明确——他要通过这一切,维护北平的安宁,同时不完全断绝与蒋介石的联系。

若让蒋介石的计划,如愿以偿,可能会破坏,即将达成的和平协议,为北平解放,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傅作义决定通过一些政治手段,让蒋介石的飞机无法顺利抵达北平。

指示相关人员,利用天气状况等客观原因,使得飞机无法在预定地点降落,设计了一些障碍,确保飞机无法接触到目标。

也没有停下与解放军的对话,与解放军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双方在几个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坚持的就是北平的解放,必须以和平为前提,不能因为外部干扰,让这座古老的城市陷入战火。

1月18日,蒋介石的飞机在北平上空盘旋,缓慢坚定地飞过这座城市的上空。

北平的天空阴沉,寒冷的风卷起尘土,似乎在预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变局。

蒋派出的飞机,原本是希望迅速执行任务,将李文、石觉等军官及一些武器送往南京,以帮助蒋介石,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

蒋的意图十分明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自己在,即将失去控制的地区,仍能保持一丝影响力。

当飞机飞临北平上空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解放军的防空火力突然发动,几发炮弹如同警告般,在飞机的航线上爆炸,炸得飞机不得不急速调整航线,绕开了预定的降落地点。

蒋介石派出的这批飞机,未如他所愿顺利降落北平。

飞机继续在空中盘旋,耐心等待着进一步的指示,傅作义坐在指挥室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天上的飞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解放军的火力,没有把飞机击落,只是迫使它多次绕行。

傅作义的计划成功了,这样的成功不意味着完全的胜利,蒋介石眼中的失望和愤怒,傅作义感同身受。

蒋介石显然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如此大的阻力。

飞机的每一次试图降落,都无果而终,蒋的计划就这样被打乱,傅作义接到蒋介石的电话时,电话那头的蒋介石,语气中带着几分愠怒。

他问道:“为什么没有按计划执行?”傅作义轻描淡写地回应了一句:“飞机的天气状况不佳,解放军也加强了防空措施。”

对于傅作义来说,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自己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北平的命运,也被自己的一举一动牵动着。

蒋介石没有在电话中,进一步追问,他心里已经有了其他打算。

飞机飞了几圈,最后无奈地撤离,返回了南京,蒋介石的这一计划,彻底破灭了。

傅作义表面上与蒋介石合作,心中的算盘早已打定,蒋介石这一失误,也许注定成为,北平解放的重要转折点。

对蒋介石而言,这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他失去控制的无情写照。

蒋的最终退却已是不可避免,只不过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傅作义的决策,正是为了让这个局面,尽量平和地过渡,避免更多不必要的冲突。

1月20日,傅作义的行动变得更加果断。

解放军与傅作义之间的秘密谈判,开始进入关键阶段,双方已经在多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傅作义的立场越来越清晰:他要确保北平不被战火波及,更要在政治上,寻求一个妥协的方案,以保障这座古老城市的安宁。

1月31日,解放军正式进驻北平。

傅作义站在城门前,亲眼看着解放军的队伍,进入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城。

北平宣告解放,傅作义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心中没有激动,也没有愤怒,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解脱。

至少,在这场历史的博弈中,北平的命运,没有被战火吞噬。

解放后的傅作义,在水利部部长等职务上,继续发挥着他的作用。

在国家重建的过程中,傅作义积极投身到,国家发展大潮中,为国家的水利建设贡献力量。

傅作义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几度沧桑,北平的和平解放,成为他一生中的重要历史时刻。

2 阅读:438
有范又有料本人

有范又有料本人

有范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