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规划面临哪些困境?高校生涯教育如何破局?|专访

新锦成研究院 2024-07-26 11:03:01

教育部2007年发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首次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说生涯教育在高校圈已经有了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积累了丰富的生涯教育经验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一些共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学生在生涯规划时面临哪些困境?生涯规划破局的关键点在哪?如何帮助学生实现高效且低成本的决策?本期专访,新锦成邀请到CDI国际生涯咨询师、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特聘专家金国良老师,一起聊聊生涯教育中高校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01高校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新锦成:金老师,您认为当下高校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金国良:这个问题要结合当下具体的形势来分析。首先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攀升,2024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1179万。与此同时再看另一个数据,去年6月份我国16-24岁城镇人口失业率为 21.3%,就业情况属实不太乐观。另外,技术革命也将进一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应用在医疗、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直播数字人,还有最近萝卜快跑推出的无人驾驶等等,前沿科技已经开始和人“抢饭碗”了,这些现象绝不是偶然,而是对未来趋势的反映。在多种挑战叠加的状态之下,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在有限的职业生涯周期内明确方向、找到路径、积极行动,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将会成为当下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

02大学生生涯规划面临的困境

新锦成:当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面临哪些共性的问题?金国良: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大学生是按照怎样的流程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的。第一步叫生涯觉醒,这是很多生涯课程的第一课,当一个人意识到应该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并采取行动的时候,指导老师的后续工作才会有价值。唤醒之后,指导老师会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自我探索主要是对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探索,职业探索是对地域、行业、组织以及具体职业的探索。两方面探索的目的就是搜集相关信息。比如说在自我探索环节,用SDS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在兴趣这个维度让学生把喜欢的职业罗列出来,再结合能力、价值观、性格等,把每个维度适合的职业罗列出来,从中筛选符合自身实际条件的职业。两方面的探索之后,就是基于自我和外部的信息做合理的决策并确定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努力将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可以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计划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最后一个环节是风险应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指导老师会引导学生将可能的困难罗列出来,并预想一些资源支持或解决办法,应对可能的风险。这就是当下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大体流程和策略。

有了这个常规的流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环节可能出现问题。第一,信息不可穷尽。决策基于对自我和外部职业的探索,而探索时所依赖的信息是不可能穷尽的,对自我和外界职业的了解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第二,进行自我、外部职业探索所凭借的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今天被认为对的明年可能就不对了,比如天津某区宣布教师终身制改聘用制,全国各地公务员的福利开始削减等,从前人们认为的“铁饭碗”没有那么“铁”了。第三,人是无法做到绝对客观的。每个人都会基于个人的角度,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可以说每个决策都是基于偏见做出的,比如有的人用了很多年时间,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自己现在的工作。这三点意味着学生的决策和目标之间很可能会出现偏差。

03生涯规划的破局关键点

新锦成: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应对您刚才提到的几个问题吗?金国良:这是我想要重点阐述的。当下更适合什么样的规划思路?首先生涯觉醒和自我探索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必要的。因为认识自我,才能够接纳自我、真正去改变自我。我们比较熟悉的方式是通过各种量表跟过往的经验做结合,让学生对自己有基本的认知。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办法,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心流日志和头脑风暴。什么叫心流日志?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一个人特别投入的事,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可以做到心无旁骛、忘却时间、甚至不关心结果好坏,只会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和欣喜,这就是心流状态。心流日志就是把这些事件描述下来,并给心流状态的强度打分,引导学生总结这个事件中什么真正吸引他,把能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的点找出来。头脑风暴就是围绕能够让学生达到心流状态的事件向外无限发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层层发散出去。看看这些发散的内容哪些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针对这些吸引点,看哪些职业方向能够涵盖这些点,然后把对应的职业方向写下来。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心灵日志和头脑风暴两种方式。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是尽可能扩大选项清单,而不是在起步阶段就开始做减法。经过以上两个步骤,学生可以得到扩大版的职业清单。地域决定机会、行业决定收入、组织决定了发展、职业决定了满意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关的职业探索,可以把现有的职业目标像过漏斗一样过滤,过滤完之后,将得到一个缩小版的职业清单。

接下来开始验证试错,把职业清单里的各个职业方向都尽可能去验证一下。如何用更小的成本投入得到验证结果?三种方法,生涯影子、实地参观、人物访谈。什么叫生涯影子?很简单,观察意向的职业角色到底每天都干些什么,有哪些挑战;实地参观则是近距离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官去体会;还可以有目标地对一些人展开访谈,直接获得一些信息。通过初步的验证可以排除掉一些选项,得到胜出的职业清单。

针对胜出的这些职业,还要进行再一步的验证。此时通过什么方式去验证?兼职或者实习。让学生去感受这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工作、这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自己是否具备、未来的发展以及薪酬收入是不是满意。当用兼职、实习等方式进一步验证后,再次胜出的目标会更加精准。之后再找这样的工作,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职业能力会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可以看到每个环节都会有验证,都是尽可能通过低成本的投入得到验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主动权并且有具体体验和感知的,可以避免错误的决策,风险就会小很多。

还要特别提醒的地方就是,要让学生做到对过程开放,让目标浮动起来。按照现有既定方向努力的时候,也要对外界的变化保持开放的态度。当更好的目标出现时,及时调整。这并不意味着目标不那么重要,生涯规划确定目标的重要意义是通过目标积极去开展有效的行动,不是制定一个目标之后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确定目标是为了让当事人少一些纠结,少一些犹豫,在积极行动中去创造意义与价值。这个社会在急速地发生改变,因此在行动过程中,要对外部资源保持开放,对目标也保持适当的灵活性。按照这个思路整体验证下来,就可以做到去伪存真、守正出奇。

新锦成:如果胜出的职业目标清单中还是有很多选择,是不是可以考虑使用就业胜任力模型来帮助学生决策?

金国良:是的,这时候就业胜任力模型会起到很大作用。我知道新锦成研究院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面向高校逐步推广就业胜任力模型的使用,它针对的是应届高校毕业生作为准职业人应该具备哪些胜任能力,跟学什么专业没关系,是一个通用的模型。

我们可以用它帮助学生拆分工作岗位背后的胜任能力是什么,还可以借助这个模型做个人优势的评估。当了解了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和自己有哪些胜任能力的时候,彼此一对照,哪个岗位应该被优先验证,学生内心就有答案了。就业胜任力模型起到了一个催化剂、加速器的作用,能够更好帮助学生选择优先验证的目标。生涯教育指导老师可以用它来为学生生成胜任力九宫格,其中的优势区、发展区可以优先去验证,回避区就可以不再考虑,帮助学生进一步决策并制定可行的提升计划。

0 阅读:7

新锦成研究院

简介:专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分享最新数据与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