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有超过200个医疗大模型问世

凌青谈健康 2025-02-12 13:06:24
国内已有超过200个医疗大模型问世

中国非公医协互联网医疗健康分会

中国医疗行业大模型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截至2024年,国内已有超过200个医疗大模型问世,覆盖了从自然语言处理到机器视觉等多个技术分支,并在医疗领域展开了应用探索和实践。这些大模型不仅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展现了显著价值,而且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布局医疗大模型领域。百度发布了“文心医疗”大模型,应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阿里巴巴推出“阿里健康AI”,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和辅助诊疗;腾讯发布了“腾讯觅影”,专注于肿瘤筛查和疾病预测;科大讯飞研发了“智医助理”,微医推出的“微医医疗大模型”、“微医医疗助手大模型”和“微医健康助手”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的全流程……

据赛迪四川统计,截至2024年9月,我国共有超100家企业和机构发布了医疗健康产业大模型。企业占比达到81.3%,高校和研究机构占比分别为10.3%和5.6%,医院占比为2.8%。目前,中国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为82亿元。医疗大模型在2024至2027年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27年我国医疗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超过260亿元。

大型医疗机构也开始使用大模型来处理日常诊疗任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智能导诊和病历书写自动化,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医学影像识别的准确性,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此外,大模型还在新药研发、遗传咨询、远程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医疗行业大模型依托于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底座,通过医疗行业的特有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和微调,形成了符合医疗行业的特有大模型技术应用。主要涉及的行业技术有:

AI医疗影像分析:利用大模型技术进行医疗影像分析,如X光片、CT、MRI等,实现快速、准确识别病灶,辅助医生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AI精准医疗:基于强大的计算能力,AI大模型能快速完成海量基因数据的分析,挖掘并更新突变位点和疾病的潜在联系,提供更快速、更精确的疾病预测和分析结果。

教学和科研AI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和虚拟现实技术,构造虚拟病人和虚拟空间,模拟患者沟通和手术解剖等医疗场景,辅助医学教学。

AI制药:以医药大数据为学习研究土壤,运用AI大模型技术参与制药过程,加速新药发现,降低研发成本。

未来,医疗行业大模型将持续演进,并更加深入地融入医疗服务体系:大模型将不断突破参数规模,融合多模态数据,实现更强大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大模型将应用于更多医疗场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医疗大模型将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科技公司等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

尽管医疗大模型的应用前景广阔,但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医疗行业数据孤岛问题突出,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大模型的训练和研发。

二是医疗大模型产品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面临谨慎和保守的行业态度,以及算力和私有化数据部署的成本和安全性问题。

应对挑战,专家建议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加强数据共享与标准化:推动医疗行业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推动技术创新与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降低部署成本和提高安全性。

完善法规与伦理框架:建立健全医疗行业大模型的法规与伦理框架,保障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

医疗大模型正深刻改变医疗行业,通过提升诊断精度与速度、促进个性化治疗、加速药物研发及降低医疗成本等应用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医疗大模型将成为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乙巳元宵,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团圆!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数字医学

0 阅读:10
凌青谈健康

凌青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