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清朝第五位统治者。在他统治之前,康熙给他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康熙在位时,收复了台湾,几次出征驱逐边境的沙俄士兵,保卫藏族……
康熙从小悟性极高,孜孜不倦,长大后因为小时候得过“天花”并且痊愈,而被推选为新的继承人。14岁康熙便上朝执政,但是当朝的大臣在内部互相勾结,权力甚至大过了康熙,相当于将康熙架空。

而康熙从小也跟随孝庄皇后学会了许多治人办事策略,采取一系列措施,趁其不备将其削官逮捕,从此才算真正执掌政权。

康熙在位末年,朝内不和谐现象频发,腐败现象严重,甚至多地出现暴动,但当时康熙已经无心管控,心存“尽量少事”之心,不愿深究那些腐败风气的来源。最令康熙感到难过的也许就是自己的几个儿子争夺皇位了,对于这件事,界内称之为“九子夺嫡”。

雍正的母亲出身低微,最终却被选为皇帝,这必定会使另外几个皇子感到极其不满。但是他出色的处理政务能力和为民着想的心胸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
他从小因出身被排挤,所以察言观色、以智取胜的“谄媚”手段他张口就来。在康熙末年,康熙喜欢听的,喜欢做的他都能干,因此得到了康熙的“不否定”。

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雍正年少便开始偷偷积攒势力,而这部分势力不仅保证了他的安全,也在他登基的关键时候出了一份力。
上位后,雍正不得不谨慎,从小到大都遭人挤兑,如今成了皇帝,要做的有两件事。一,巩固自己的地位;二,管理好国家,大力改革旧制,也是巩固统治的一种。
在雍正与其他几位皇子争夺帝位时,他就已经大概了解到内部究竟有多么腐朽。他下定决心从内部开始整顿。康熙遗留下来的问题他需要一一解决。

例如康熙那“尽量少事”之心的传播。他主张反对那种守旧思想,逐渐将人们的思想“扭正”,毕竟康熙留给人们的印象深刻,他的思想人们也会下意识去推崇。
在还未登基前,雍正就经常跟随康熙去地方上处理政务,了解到许多民生问题。从小的经验和所见所闻驱使着他改善民生,民生问题的改善极为困难,需要考虑各方各面的问题。例如,各地赋税的征收是否公平,赈济粮食是否均匀发放,各地制度是否适合当地居民······
与前朝一样,雍正在整改过程中也遇到了“刺头”——“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在最初是为了有利于管控中央管不到的地方,由元朝创立。元朝统治者并不是真正的中原人士,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
元朝中央人才较少,大多是有勇无谋之人,也就导致了对各地的管控不够到位,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土司制度建立了。
中央无暇顾及,便想让其“自治”,即自己管理自己,中央只要控制住最高领导者就可以了,借此也进一步约束了汉族的发展。

为了控制住“自治地”的最高首领,元朝中央做的是给他们好处,珍宝锦缎应有尽有,家族世袭,亲戚当官。加上在“自治地”的统治地位,久而久之,土司势力逐渐壮大,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发展到一定地步后,甚至可以与皇帝相比高。
在这段时期,中央确实有官员曾经上书说过此事,但元朝统治者不以为意,认为小小的地方并不能引起什么恐慌,相反,不去管控还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为朝廷办事,管理边疆。
日复一日,土司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和实力范围,在当地,土司就是“皇帝”,并且他们要交的税也很少,只是做表面功夫。表面上看他们隶属于中央朝廷之下,而实际上早已经有了独立生产生活的能力,随时可以脱离出朝廷的控制。

由此可见,元朝是好心做了坏事,其灭亡也有土司制度的一份原因。
在元朝因为土司制度吃亏之后,明朝吸取教训,着手改正土司制度。可是土司制度确实有其他制度不可比拟的作用,所以明朝也只是局部对土司制度进行了调整。
在明朝,土司制度继续发挥着他安抚偏远地区民众,组织发展生产等作用,并且在其他方面对其进行了整改。

明朝在土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文官职位,使其相互牵制并且无法集中人力财力发展自己。还将土司引入政府系统,使其与中央的联系更为紧密,不至于像前朝一样被受其牵制,甚至可能会忘记边疆还有那么一个小地方需要定期治理。
调整过的土司制度在初期看起来还不错,所以中央加大了土司制度的使用范围。但也因此,明朝中期暴动频发。
统治者只注意到了土司制度的优点,没有考虑到制度的弊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改良过的土司制度虽然表面看起来对统治好处颇多,但毕竟某个制度在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后总能被抠出漏洞,土司也寻找到了其中的漏洞,并且利用漏洞去脱离控制。

比如当地土司逐渐转换方法,仗着自己被朝廷保护便胡作非为,多征税,少交税、跟朝廷管征税的人打好关系,照样也能悄无声息的发展势力。

早在顺治时期触碰到土司制度的时候就遭到了“回击”。某总督曾建议将边远地区的人民移至土地肥沃,较为发达的地区,有利于民生。可是却遭到了众多土司的抵制,导致这项工作难以进行。

由此可见,土司如果集中起来力量,连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雍正决心要改革的时候就应该能想到会有“土司制度”这个硬茬儿,改革途中,某巡抚曾建议直接废除土司制度,受到了雍正的赞同。
若是土司只简单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倒也不足以惹怒雍正,雍正也不会同意直接废除土司制度。可是土司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中央的权威,令朝廷难堪,就不得不治理了。
因此,雍正时期对土司制度的治理方式便是“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展开说就是,改土司为流官。将原土司撤掉,换成偶尔被流放的官员。

在那个封建时期,民族凝聚力较弱,大家甚至将外族人视为敌人,由此也出现了许多本不该出现的暴动。
流官大多接受过四书五经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民族归属感,并且大多为汉族。而将土司换成流官派他们去管理边远地区的好处就是,在无形中增强其他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更加有利于民心统一,极大程度上防止分裂。
伴随着官员的改革,对于一些顽固的土司势力只能用武力来清除。雍正派出将军前去攻陷云南某土司民族聚集地。在中央攻破该势力强大的土司之后,其他土司都开始坐立不安,不少土司都纷纷上交兵器,金银。

不仅如此,为了更直接的避免祸端,雍正直接在偏远地区设置政治及军事机构,做到了直接管理,并且尽可能让他们也拥有肥沃的土地,减少了叛乱的几率。
土司在时,对于自己的民众时常征收重税,而缴纳轻税,在中间谋取巨大利益。由此,雍正重新派人规定了各地的赋税政策,极力保证民众的基本用度。另外,考虑到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新丈量土地,分割土地也被提上日程。

在那样人群和思想不够集中的地区一番改革下来,受土司制度限制多年的普通人也过上了不被压榨的生活,自然心向中央。

据了解,自“改土归流”以来,生产力大大提高,人口总数大幅增加,多数荒地得到开垦,整体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这次“改土归流”使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了中央是在切实为他们考虑,这为日后的民族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然环境带给人们的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可以设身处地的为民众考虑,揪出问题的本源并解决问题,一切政策的推行大抵都会极其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