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传统村落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俗文化。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村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在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古村+”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结合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和现代社会需求,寻求多元化的发展途径。

一方面,通过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打破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单轨”模式,引入“多轨”制度,为村落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将传统村落打造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村落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传统村落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向公众展示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通过精心策划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传统村落的价值,增加了村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此外,新媒体时代的交流互动性也为传统村落的“活化”提供了更多可能。传统村落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隔阂,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度较低。然而,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促进村落与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传统村落可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如文化讲座、手工艺品展示、传统美食体验等,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这种交流互动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村落与年轻人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挑战和问题自然也是有的,例如信息爆炸和注意力分散使得传统村落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村落需要创新方式和策略。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和展示传统村落的美丽风景,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将传统村落的价值和魅力呈现给公众。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村落,黄埔村保存了许多传统的建筑、文物和风俗习惯。这些历史文化元素构成了黄埔村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对黄埔村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黄埔村的价值。

旅游互动模式修复了黄埔村历史文化的“断裂”,将传统村落与现代社会连接起来。游客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了解和体验黄埔村的历史文化,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村落居民的“文化自觉”也是促进黄埔村文化活化的重要因素。居民们对自己村落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积极参与文化传播活动,推动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黄埔村文化“活化”的特征体现在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大众“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以及传播内容呈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是重要的特征之一。

不仅有传统的文化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还有普通居民、艺术家、游客等各个群体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
大众从媒介的使用者转变为媒介的参与者,通过互动平台和社交媒体参与文化传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形成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交流。
媒介通过唤醒和重构黄埔村节庆文化的“集体记忆”,让居民和游客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记忆和认同。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等形式,唤起了人们对于黄埔村节庆传统的记忆和参与热情。同时,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也促进了艺术家与文化之间的互动,通过“书写”和“勾连”展示黄埔村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开启:以媒介为“突破点”,展现黄埔村文化姿态
黄埔村充分利用新媒体媒介,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传播给更多人。通过新媒体的突破点,黄埔村成功地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姿态,吸引了广大公众的关注和赞誉。
重构:媒介话语实践中黄埔村多元“文化符号”
在媒介话语实践中,黄埔村通过多元的“文化符号”重构,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范例话语展现了黄埔古港“一口通商”下的辉煌,让人们感受到黄埔作为古代贸易重镇的历史底蕴。

描述话语挖掘了黄埔村的民俗文化和精神文明,弘扬了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流行话语则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主题,表达了主流思想和文化认同。最后,图像话语以传统祠堂类建筑为中心,展示了黄埔村的建筑风貌和传统艺术。
延伸:黄埔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黄埔村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展示,让更多人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了解黄埔村的历史和文化。

另外,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也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虚拟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埔村的历史意义。

1、文化符号单一,黄埔村品牌记忆模糊
黄埔村作为一个传统村落,其文化符号和品牌形象相对单一,缺乏独特性和辨识度。传统村落的品牌记忆应该是村落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但黄埔村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传统村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标识、形象和故事,能够让人们一眼就能联想到黄埔村。然而,黄埔村的品牌记忆在传播中缺乏凝聚力和连贯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突出村落的独特魅力。
2、媒介话语失忆,难以建构集体记忆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村落面临着媒介话语失忆的问题。媒介是传播和保存记忆的重要工具,但黄埔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权相对较弱,导致村落的集体记忆无法得到有效建构和传承。

传统村落的历史和文化是村民共同的记忆,需要通过媒介来记录和传承。然而,黄埔村在新媒体时代面临信息碎片化、记忆断裂等问题,难以形成完整的集体记忆,需要加强媒介建设,提升话语权和记忆传承的能力。
3、文化“数字化”建设不全,传承效率低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村落的文化建设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但黄埔村在这方面存在建设不全的问题,导致传承效率较低。数字化建设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展示,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传承的便捷性。
黄埔村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和不完善的情况,缺乏有效的平台和工具来进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和传播,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传承效率和推广效果。


1、整合传播渠道,加强黄埔文化传播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黄埔村的文化价值,我们需要整合传播渠道,将黄埔村的故事传播给更广大的受众群体。可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将黄埔村的特色文化和发展成果呈现给公众。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及时发布黄埔村的最新动态、文化活动等信息,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此外,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活动,如文化讲座、线上直播等,增加黄埔村与公众的互动性,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2、加强媒介营销,打造黄埔文化品牌
黄埔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可以通过加强媒介营销,打造黄埔文化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形象。可以通过与旅游机构的合作,推出黄埔村的旅游线路和特色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可以邀请知名文化学者、艺术家等人士来黄埔村进行考察和创作,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创作力,提升黄埔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推出黄埔村的文化衍生品、纪念品等,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黄埔村创造经济效益。

3、充分利用新媒体,建造“数字化记忆”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村落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机遇。黄埔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造“数字化记忆”,将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和传承。
可以开展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呈现黄埔村的历史建筑、传统工艺等文化元素。
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平台,收集和展示黄埔村的历史照片、影像资料、口述历史等,让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黄埔村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可以开展在线文化教育项目,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讲座等形式,传授黄埔村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