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广州围绕“制造业立市”构建新经济增长极
锚定多个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支柱
其中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文创等领域取得不俗成效
日前,根据权威媒体报道,广州举办“二次创业”再出发之文化创意产业媒体访谈会。会议公布了广州游戏产业营收近千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VR设备产品已占据全球市场20%
这是一个值得贺喜的,那么广州是如何做到的呢?
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园区702家,主要为数字创意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24家、省级21家、市级49家,产值超百亿园区5家
而根据数据显示,广州文创产业基础扎实,但明显存在IP不足、体验场景少等重要痛点,无法持续吸引和留住游览人流
历经COVID-19,我国的旅游消费也发生显著变化,不再单纯观光游览,而是要与当地文化深度互动,比如永庆坊是个成功案例。为游客或市民提供沉浸式的广府文化体验氛围,热度从开业至今未消退过
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
事实上,广州市已认定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6项(含扩展项目),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95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总量均居全省首位
意味着广州有较为充裕的非遗项目,支撑打造爆款IP和体验场景,不要只是打造风景,要多打造场景
日前,广州当局也宣布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软实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个行动从荔湾区开始
广州首个非遗街区落户荔湾区(荔湾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形成集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已引入荔湾区优质非遗传承人工作室20家,包括“三雕一彩一绣一窑”、采芝林中药文化、西关正骨等荔湾特色非遗项目在内
该集聚区不仅积极挖掘广州及广府地区的非遗物质文化,同时探索非遗保护发展的新模式方案,显然做足了很多功夫
广州文俗活动“摆七娘”
换个角度分析,广州许多非遗项目待宣传发扬,需要做的是政府+社会(资本)力量共同深挖呈现,做成景点IP,让游客或市民不只知道粤剧,亦或永庆坊、北京路
荔湾区担当广州非遗重地无可厚非,大量广州特色的文俗和建筑片,应当加强与现有成功活化案例连接,例如开设永庆坊/北京路→其他非遗区的专线旅游巴(天河、海珠)
天河区石牌村非遗
即使摩天林立的天河区也有非遗文物,例如龙舟、醒狮、粤剧、武术等岭南文化均在该地区一脉相承
如何让新一代石牌人传承非遗文化、如何让非遗文化更有影响力?
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当局表示,为了让非遗文化焕发新彩,通过拍摄祠堂剧和微电影讲述温情龙舟故事、将狮武艺术与电竞赛事结合、开设非遗文化培训课堂及文创市集等方式,推广石牌乃至天河的非遗新文化
相比于要花长时间去打造大文旅IP,应聚焦于小IP或者细分领域的,可以是故事、传说、民谣的再现,也可以是影视、动漫、游戏,串联成为大动能,同样能够擦亮广州文旅品牌
你怎么看?
广州的饮食文化要加强,天上飞地上走水里游,其他地方不敢认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