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了一周时间跑遍全城中介所,填了十几张表格交了上千块中介费,最后换来一个每天工作12小时月薪2800的流水线岗位。这就是求职者每天要面对的现实吗?马化腾这记重拳来得正是时候——微信「附近找工作」功能上线。

看看传统中介那些操作:800块中介费起步,承诺的"高薪轻松"岗位永远活在宣传单上。某三线城市劳动部门去年抽查发现,37%的中介机构存在虚假招聘信息。更邪门的是有求职者被收了1500元服务费,最后被安排到月薪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低200块的岗位。这些吸血鬼早该被收拾了。
腾讯这次把LBS定位和灵活用工玩出新高度。点开微信就能看见三公里内的兼职信息,从奶茶店小时工到会展临时接待,薪资明码标价日结周结任选。最狠的是接入电子合同和担保支付,去年深圳试点时,97.6%的用工纠纷都在48小时内解决。那些克扣工资的黑心老板,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

但问题来了,这些中介真的会坐以待毙?别忘了他们手里攥着多少劳务公司的资源。我在东莞调研时发现,有中介连夜开发「微信代刷岗」业务,专门帮企业在平台刷虚假岗位。某求职者向我爆料,自己在平台找到的"图书管理员"岗位,到现场才发现是快递分拣——这剧本怎么看着眼熟?
不过这次腾讯的算法还真不是吃素的。系统会根据用户投诉自动降权可疑企业,连续三次违规直接拉黑。去年双十一期间,杭州有家电商公司因为临时更改薪资被系统冻结账户,200多个兼职学生的工资秒到账。这种技术赋能下的监管,可比劳动监察大队跑断腿管用多了。

那些说腾讯抢饭碗的真是格局小了。某连锁餐饮品牌HR给我算过账:通过平台招小时工,每人次招聘成本从300元直降到28元。更关键的是灵活用工让企业淡旺季调配人手更精准,去年疫情期间,有茶饮品牌靠着这个功能硬是把闭店率压低了23个百分点。这不比养着整班整班的冗余人员强?
但别高兴太早。我在广州城中村看到的现象让人揪心:有宝妈为了多接单同时注册五个账号,结果被系统判定刷单封号;还有大学生轻信"日结500"的模特兼职,到现场才发现要自费买所谓样衣。技术再先进也防不住人性之恶,这一点腾讯该向公安机关学学联合治理了。

说到这不得不提日本Recruit集团的案例。这个拥有60年历史的招聘巨头,2014年推出灵活用工平台后,三年内让传统中介市场份额暴跌40%。但人家配套做了什么?建立全行业信用评分体系,推出劳动者意外险,甚至开发技能培训课程。反观我们某些平台,除了收服务费还会干什么?
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微信功能里藏着个彩蛋:每个完成20单的劳动者,都能解锁免费的法律咨询入口。在遭遇欠薪时通过这个入口直接联系到劳动仲裁委,三天就追回全部工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保障,才是互联网企业该有的温度。
说到底,这场变革早该来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口已达2亿,但其中78%的人遭遇过权益侵害。当58同城们还在靠竞价排名收割求职者,腾讯用微信月活12亿的超级入口,正在重构整个就业市场的游戏规则。这哪里是抢饭碗?分明是在给黑中介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