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杜素娟教授,因其对中国年轻人与家庭关系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提出的“断亲”观点,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亲切的称其为“网络妈妈”。
“断亲,是为了让亲情变得更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会有“断亲”的想法?首先,这代的年轻人是在中国高速发展中长大的,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环境,自我意识的形成也是更加的强烈,对于个人权力、个人自由和选择,有着更高的要求。
但是普遍家庭里,各家长的观念依旧停留在之前的陈旧思想之中。众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生养之恩大如天”,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指点。
尽管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跨越时代、生活差异、思想鸿沟等众多的阻碍,但仍有家长会固执的认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平等的的交流下,激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孩子对父母,也会更加的沉默。除却自己的父母之外,大家庭中,“沾亲带故”的亲戚,也会借着各种“长辈”的名义,对年轻人或者孩子,以教育的口吻批评讽刺,或者进行其他各式各样的干预。
这种矛盾在孩子幼小时期,因其年龄等客观条条件太过弱小,长大之后有自我意识之后,无疑是进一步加重“断亲”的决心。
02 引导年轻人正确的“断亲”
“断亲”是年轻人在各种家庭矛盾无法沟通和解决之下,选择的“最悲壮的一种方式。”父母和长辈也应该正确的引导年轻人“断亲”。
“断亲”不是年轻人与自己的父母断亲,而是让其与不合理的家庭伦理文化断绝,是为了维护亲情关系,让其更加的健康,保护中国之后的一代代孩子的。
03 年轻人想要什么样的亲情?现代的年轻人并非社会所评价的那般“冷漠自私”,其实他们对亲情的渴望是强烈的。
年轻人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明白其内心的欲望和诉求,在其痛苦难过无助时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安慰,而不是冷漠和无视,或者一昧的指责。
04 家长该如何对待和引导?如果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与孩子之间可以适当的“怼”,但必须是在给予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可以在生活中的小摩擦、小冲突中,“怼”的形式慢慢提出要求,或者进行反驳。
要知道,不论孩子,还是家长,都没有永远的正确,尊重是建立双方友好沟通的桥梁,其次才是有效的和平的解决好问题或矛盾。“长痛不如短痛”这可以用来理解这句话,一时的痛苦可以解决以后的麻烦。
年轻人,也应该认识并接受长辈可能存在的“认知局限”,如果其长辈思想实在根深蒂固,无法沟通相处,那可能需要彼此之间在空间上拉开距离,互不打扰各自的生活方式。
05 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的是自我的成长年轻人不论是考公考编,还是谋求其他的生存手段,外部环境可谓是以瞬息万变,为应对不可预料的风险和环境,更应该坚持自己的成长,决不放弃自己。
06 年轻人向往爱情吗?年轻人对待恋爱还是期待的,但又是“清醒的”。网上有个很好玩的梗,入室抢劫般的爱情”正好可以来形容年轻人的爱情状态。
不论现实是怎样,我能要勇敢的前往!时代属于新一代,但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我们是“年轻人”的角色,还是“家长们”的角色,我就是我,过好自己喜欢的人生,好好爱自己,也是对自己的责任!
对于“断亲”你怎么的看呢?快来评论区聊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