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也有很强的乞丐。明末时,襄阳住着一个名叫史沁权的人,家里很富有。在他的父辈中,因为他的爸爸喜好行侠仗义,因此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就会出手相助,从来不会向任何人借贷,而是直接赠送钱财。就这样,他们家渐渐变得贫穷起来。到了他这一辈,家境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富裕,但也算不错了。但史沁权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豪气干云,乐于助人,从来不会斤斤计较。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史沁权见一名叫化子躺在雪中,一副饥寒交迫的模样,心生怜悯,便将自己的外袍解下,披在那叫化子的头上。那叫花子很是诧异,起身将长袍穿好,却没有说一声“谢谢”。
史沁权也不以为意,上下打量着那名乞丐,只见他额头宽阔,颔下留着几缕胡须,颇有几分不凡之处,不由奇怪,道:“你看起来也不像是普通人,为何如此贫穷?那叫化子说:贫穷乃人生之常态,并不稀奇,我也不愿靠着旁门左道来求富贵,因此未能成功。“你懂不懂书法?”那乞丐道:会啊,你要是知道,就不会这么尴尬了。史沁权一听,就知道这小乞丐不是一般人,便将他迎进了屋子里,一边说着话,一边让人煮了一碗稀饭。从此,这个叫花子就一直生活在史沁权的家中。刚开始的时候,史沁权给的都是一些简单的食物,因此,他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一个月的生活。
乞丐们对此并不在意,每日里不是弹琴,就是绘制一张地图,告诉哪里可以集结军队,哪里可以伏击,哪里可以布置陷阱,简直就像是一个统帅一样。经过数日的考察,史沁权确定这个叫花子绝非一般人,便将其奉为上宾。他不仅为那叫花子换上了漂亮的衣裳,还送上了好酒好菜,而且对他越发的尊敬,甚至连那藏书阁都可以让他进去。说来也怪,那叫花子并不领情,依旧和以前一样。天天吃喝,该干嘛干嘛,从不提要离开,也不提回报。这一等,又过了三年,那叫化子突然要走,史沁权不忍挽留,便摆了一桌酒席,送他上路。临走时,史沁权赏了那叫化子百两,那叫化子说:“我要去当兵,替国除奸,怎能在这里郁郁不乐?”说罢,也不道谢,直接离开了。
一晃就是五六年,可是史沁权那边却再也听不到任何关于乞讨的信息。因为他经常为了别人的钱财而去做善事,动辄就是数十两、数千两,就算是家境富裕的人家,也吃不消。史沁权家里很贫穷,于是他就到处去卖,最终把自己的屋子都给卖了,自己也成了流浪汉。他的一位好友,曾经向他借过一万多两。史沁权听说他当官了,便向他要钱,好让他过上好日子。没想到,他的朋友竟然要他拿出一张欠条来,而他从来都不需要别人给他写一张欠条,于是,他就气冲冲地走了。从此,史沁权四处流浪,靠着行乞维持生计。幸运的是,他可以写作,可以画画,可以生存。那时有人谋反,在城里到处打打杀杀,史沁权很倒霉地给抓了起来。那贼人原想弄死他,但一听他会写字,便把他的头发刮掉,让他当了记载官。
史沁权几次试图逃脱,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没办法,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小偷的助理。不到一年的时间,盗贼团就被击败了,全部都投降了。这时史沁权已经剃光了头,做了一个记载官,似乎有些权利,所以就把他带到了中央军帅帐。而他原本的首领都被斩了,不出意外,他也会被杀死。来到大营,史沁权被押着跪倒在地,一名将领见了他,大吃一惊,道:“这不是恩公史沁权么?你来做什么?说着,他在将军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便将史沁权搀扶了起来,放了他的绳索,让他坐下,命人送上酒菜,这才跪了下来。
史沁权一头雾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人微笑道:“少爷,你可还记得七年之前,在一场大雪之中,有一个叫花子?当初我离开你的时候,就去当兵了,穿上铠甲,战无不胜,战功赫赫,托了皇上的天恩,才升到了这个位置。史沁权终于认出了眼前的人,正是当初的小乞丐,千恩万谢。
从那时起,史沁权便一直活跃在军队之中,在军队中,士兵们见到他都是毕恭毕敬,并且每日吃喝拉撒,连骑马出游都有人安排,更是由专人带着。没过多久,史沁权就说他很想念家乡,所以就回来了。出乎意料的是,总督并没有答应,而是让他在军中呆了一个多月。史沁权再也坚持不了一个月了。过了一个多月,他再次向省长提出要回乡,这次省长没有再阻拦,赏了他3000两黄金,还派出一队人马,将他送回家乡襄阳。到了家门前,史沁权见这屋子的确很漂亮,便说这不是他的家。听一名兵丁说,当年他走的时候,老家已经被战火摧毁,如今这间屋子,还是一个月前,总督让人重建起来的。
听到这话,史沁权心中的感谢就更多了。从此,史沁权结婚生子,从此衣食无忧,甚至连自己的安危都不必担忧。有的时候,一个人的人品,比道谢更重要。若是那时感激涕零,将来发达了,不懂得报答,与叫花子也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