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英雄好汉,那一定是“上山能打虎,入海捉蛟龙”,才算杠杠的。譬如,打虎英雄武二郎,提起来都是竖大拇指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施耐庵老先生送给武松的绰号是“行者”,而把“打虎将”的绰号送给另一个好汉。

而这个好汉,在108将中排名86,《水浒传》里也没有描述他打过虎,据说是因为长得健壮魁梧,人送外号“打虎将”。上应地僻星,到了梁山职司为步军将校。显然,比较善于步战。喜欢《水浒传》的都知道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之说,论武功、战斗能力,这位“打虎将”也算武松这一波啦。
这个“打虎将”,名字叫李忠。李忠,听起来,也没什么特别,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因为,普通,所以,叫的人比较多,多数都是常人。
当然,叫李忠的也有非常人。譬如,唐代有个李忠,唐高宗的孩子,长子,类似于刘邦的孩子刘肥;东汉有个李忠,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可见,叫李忠的人很多,这就是所谓的:重名重姓。《水浒传》中的李忠,出场比较早:数三数四。仅次于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第三个水泊梁山好汉,如果加上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那就是第四个登场。
李忠自己搞了个小舞台——打把式、卖艺,卖膏药,就是传说中的“撂地”。用现在的话就是通常所说的“摆地摊”。即使到了现在,有些“赶集”、“赶会”上还能看到一些卖祖传膏药的、卖消食丸的……打开场地时,也会舞刀弄枪,或耍镗拳等等来吸引观众、顾客,这种情况的目的,相信大神们都是很明白的:不就是想多卖些药吗?混口饭吃,而已。

因史进的缘故,方才能与鲁提辖到一个桌上去吃饭喝酒。书中,鲁提辖是这么说的。换句话说就是,看九纹龙的面子,给李忠一个机会。毕竟在水泊梁山108将中鲁智深排13,史进排23名。当时,鲁智深还是鲁提辖,当官的。
做为跑江湖混饭吃的,像极了邻家大哥的李忠,愿意结交像鲁提辖这样的达官贵人做朋友吗?书中没有看出来有什么端倪。只知道,李忠很想把卖药钱收了再去。或许是刚刚操练了一番,或许是刚刚宣传推销了一波,或许已经开始有人买药啦……鲁提辖心急,不愿等,场子给搅黄了。李忠大哥也没说什么,认为鲁提辖忒急。

说个小细节,不知道大神们注意到没有:史进称李忠为“师傅”,李忠称史进为“兄弟”。
这是挺有意思的:九纹龙是当街叫的师傅,显然是很尊敬师长的。都知道,史进有好些师傅。同时,也说明史进豪爽真英雄。
李忠不以师傅自居,只做弟兄看待,是不是有点谦虚的意思。也或许常在江湖飘,已知江湖事:人在江湖,称兄道弟或许更好些。



李忠武功不如史进,也很正常。玉鼎真人法术看上去也没有杨戬高。再说,史进不止李忠一个师傅,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师傅,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恰似托塔天王李靖的师傅主要有两位,分别是度厄真人和燃灯道人。有了燃灯传授的黄金玲珑塔,李靖法术才能更上一层楼。即便是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也没有忘记他的度厄师傅。
事实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代韩愈《师说》)。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李忠怕惹上官司,逃亡后上了桃花山,从此,良民变了身份。
李忠能与水泊梁山108将排名第8的呼延灼大战十余合,武功不算太瞎吧。三败高俅,南征北战也是屡立战功。和多数战友一样,“征方腊损兵折将”,追封义节郎。

明末清初文学家王望如,经典点评《水浒传》,评价李忠“不念旧恶”、“肝胆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