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傅山聊文化 2024-09-04 16:50:46

公历9月7~9日,太阳达黄经165°,斗指葵,有一个节气叫“白露”。她,标志从孟秋进入仲秋。从此以后,暑热结束,天气渐凉。白天尚有余热,夜晚已感凉意。昼夜温差大,在傍晚和清晨时分,树枝、草尖上,甚至小道土地上会有一些小露珠,甚是可爱。老百姓通常按季节之故,称之为“秋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正是智慧的体现。古之先贤常常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曰:“白露”。

说到底还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南移,“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秋天。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差不多在白露时节就开始忙着秋收啦,大江南北都在忙。虽然,收获的物种不太一样,但都是劳动成果。农人们的心情是愉悦的,这种喜悦的心情也不知不觉感染了周围的人。大家议论起当年收成觉得有些早,便趁着开学季,总会勉励一下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总之,无论是农作物的收获,还是孩子的前程,都是希望满满的。

白露时节,自然有些不一样。民谣有“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一下子把秋天节气六个总结了四个,挺厉害的,抓住了重点和代表性的事物,了不起。显然,到了白露,鸟儿忙起来了。它们是不是已经开始布局过冬啦:积累和储备过冬的食物,此其一,其二是找个合适的地方。候鸟集体迁徙,“鸿雁来,玄鸟归”,“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就是:避寒南飞。人们通过观察,比对,优选出鸿雁做为秋天到来的象征,意义非凡。

(鸿雁的行为和习性,符合中国传统仁义礼智信“五常”美德,从而被赋予“禽中之冠”的美誉。很显然:鸿雁是益禽。《水浒传》中有宋江赋诗赞美鸿雁)

白露节气,时节很重要。人们往往会抓住这个时期天气特殊性,做一些认为很重要的事情。譬如,酿五谷酒,喝白露茶,采白露液,祭大禹王等等。

湖南一带,白露时节一到,家家户户便开始酿酒。料用糯米、高粱等五谷杂粮,加上当地的环境和白露时节的气候,能酿造出一种好喝的“土酒”。它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当地人往往拿它作为佳品,待客。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喝茶,是中国人的习惯,也是中国人最先发现其中奥妙的。喜欢喝茶的人,往往更喜欢喝白露前后的“白露茶”。他们认为: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微苦。它是经过了夏季的酷热,一路走来进入白露成了一个最好的生长期。此时采摘刚刚好,它多了一些“火”的味道。轻轻一呷,唇齿间便满是甘醇和满足。

白露时节的秋露是个好东西。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要不要试试?

太湖一带的老百姓通常会在白露时节祭奠一位大英雄:大禹。因治水有功,太湖畔的渔民称之为“水路菩萨”。规模挺大,历时一周。

白露时节的养生,需要注意:

饮食生津润肺为主;

穿衣因势而为,合理安排好“白露身弗露”与“春捂秋冻”的妙处;

通风换气,登高望远……

其实,诗人们挺喜欢白露的,创作出了许多美好经典语录。譬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情跃然纸上;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显得那么恬淡……

0 阅读:0
傅山聊文化

傅山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