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史太公的长子。因不喜务农,只喜刀枪棍棒。史太公便先后请了多名枪棒教头,教他习武。刀枪无眼,难免受伤,身上总是挂彩。请高人来绘图掩饰。高人果然出手不凡,因势利导绘就九条青龙。世人称之为“九纹龙”。
私下认为,作者是不是要隐藏些什么?听说:九条龙的龙袍,只有皇帝专用,不是吗?大师们、大神们对此,肯定有高见。

史进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并且还很用功,早晚练习,甚至是心无旁骛……没想到,有一天,一句“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外加一棍一“撮”,就这么一回。史进算是见了真佛——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在王进指导下,仅半年时间,史进武功就上了个台阶,武艺大成。
正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史进喜欢刀枪剑戟,且一直努力学习、练习,老天便安排了一个王进师傅,路过这里,住进史家庄。史进像往常一样练习时,恰好,孝顺的王进师傅安排好母亲休息,出来遛遛,正心平静气的。他看到一个后生,打心里就喜欢。又感念史太公收留,愿意助力,这或许就是师徒之缘吧。


告别师傅王进后,第一次亮相是:生擒陈达。少华山三位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白花蛇杨春、跳涧虎陈达,因山寨缺粮,准备到华阴县借粮,路经史家庄。本来,他们听说史进厉害,计划绕道蒲城县。陈达却不以为然,坚持走近道,闯史家庄。此时,史进已接掌史家庄庄主,艺高人胆大,直面强寇,一番操作,生擒跳涧虎。

朱武、杨春自缚、请见,愿与陈达同生共死。史进深为感动,随后与三位寨主渐成好友,彼此来往,饮酒吃饭。
或许正是因为认识了少华山三位英雄好汉,史进的生活轨迹有了一些改变……

同样是庄主的李应,也是不经意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
独龙岗李家庄庄主李应也是一个好习武之人。书中交待:李应是郓州人氏。(这本没有什么,奇怪的是,郓州在宋代有改变:从郓州改成了东平府,介绍李应是郓州;书中另一好汉出场是在东平府。施耐庵老先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李应武艺高强,善使浑铁点钢枪,尤其是背藏五把飞刀,百步取人,神出鬼没的,江湖人称“扑天雕”。
这一天,管家杜兴告诉他:朋友(有恩于杜兴)的朋友被祝家庄捉了去。他们本是过路人,误闯祝家庄,偷吃了一只鸡,而已。

李应愿意帮助杜兴,讨要这个偷鸡者。专门让门馆先生书信一封,署名。后送到祝家庄,不肯放人。李应亲笔书信,命杜兴去,祝家庄仍不放人。祝彪撕毁书礼,宣称拿李应当梁山贼寇抓去见官。
李应当然是气不过:本来李家庄与祝家庄就是协作关系,说好的要共同防御梁山贼寇的。怎么为了一个过路客,即便是偷了一只所谓的报晓鸡,有值几个钱?一而再,不给面子。如今还要把我当梁山贼寇抓,也太嚣张了吧……

李应带领人马去会祝彪。祝彪仅十几个回合就不抵李应。但是,祝彪使坏,用暗箭伤人,射中李应臂膀。看来,一时半刻确实要不回人来,李应需要休养,放弃啦……
对于杜兴的朋友而言,显然是“帮,而未果”。只能是另寻救助,上了梁山。一番风雨过后,李应原来的生活不在……

梁山大聚义时,李应排在第十一位,座位还是挺靠前的;主要负责掌管梁山的钱粮,这是不是一个好差事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危险系数较小;上应天富星。
史进相较李应来说,就有些曲折、坎坷了:与少华山三位好汉来往被猎户李吉揭发,官府围困史家庄。虽然,史进打赢了,但是还是待走。他选择了远走渭州寻师。王进师傅没找到,与鲁达结为兄弟,与开手师傅李忠相遇。

眼看就可以舒坦些,怎料出来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史进还得走。延州寻师,仍未果。北京小住,银两几乎殆尽。赤松林打劫,遇到的却是旧时相识——鲁智深。他分一半干粮给鲁智深吃,两人杀死崔道成、丘小乙。鲁智深去东京,史进上少华山。
上梁山,史进排第二十三位,上应天微星,八虎骑兼先锋使。战童贯,砍死吴秉彝;征辽,连斩楚明玉、曹明济二将;征方腊,杀死沈刚,生擒甄诚……留下辉煌英雄成就一串串。

最终,无论史进的死,还是李应的活,他们都是很努力的“向阳而行”。顺势而为,活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