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帆贼到折冲将军,再到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江表之虎臣甘宁

傅山聊文化 2024-11-10 17:08:37

汉末,东吴的一位将军,本来算是强盗,到了宋代成了“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在小说中和老百姓口中被称为“吴王”,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这位将军叫甘宁甘兴霸。他曾夸下海口关羽不敢进军。两军对峙,不知是什么原因,关羽果然退兵啦。据说,关羽听闻甘宁来,知道敌军有了准备,便放弃了渡河计划,而在岸上捆扎柴木为军营。双方剑拔弩张,后以湘水为界,结束。

吃瓜群众们未能看到“龙虎斗”,多少会有些遗憾,也会创造些舆论,譬如,“关羽怕甘宁”、“甘宁能力敌关羽”等等。众所周知,关羽可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那可是,光芒万丈的名人。诚如说,能和名人相提并论,本身就是“胜利”,不是吗?

那是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军攻打濡须口,饮马长江,号称兵马四十万。孙权率军七万迎击,对抗五、六倍的敌人。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才能提升士气,直面强敌?孙权命甘宁为前部督,给兵三千,令袭曹营。

甘宁从中精选一百余人,给予御赐米酒,共食。而后,用银制酒具,亲饮两碗酒,下传。手下有一个都督吓得伏地痛哭流涕,不肯饮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与甘宁比如何,甘宁尚且不惧死。你受知遇之恩,为什么独你一人怕死?这位都督起身施礼,接碗,饮酒,下传。一百余人各饮酒一杯。

待到二更时分,甘宁亲率这百余人,裹甲衔枚,潜至曹操军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杀,擂鼓,放火……曹军震惊,以为东吴大军来袭,如临大敌,一阵忙乱。未等敌军醒过味来,甘宁已率队斩获曹军数十首级,撤退归去,百余人安然回到自家军营。

孙权大喜,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之后,春水暴涨,曹军退回北方去了。

能与张辽“足相敌也”。殊不知,张辽乃是曹魏集团中的“五子良将”之首,盖世绝伦。显然,甘宁,在孙权心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甘宁何许人也?据说是巴郡富豪出身。年少时,喜欢头戴羽饰,身佩铃铛;“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因名气大、有力气、好游侠,追随了一帮少年郎。他们步行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他们不仅身披锦绣,连船上也常常用锦绣维系,离开时割断抛弃。对于轻慢他们的官员,进行掠夺,甚至贼害官长吏员。时人以“锦帆贼”称呼他们。

以命担保

甘宁向孙权请求放了邓飞。战前,孙权命人准备两个木盒,用来装黄祖、邓飞的人头。如今,正如愿取得了胜利。孙权面对甘宁请求,尚有顾虑。没想到,甘宁竟以自己性命担保。并向孙权汇报了情况:

二十岁后,甘宁开始喜欢读书,诸子百家、兵书战策皆熟读于心。

当年,甘宁知道鲁肃、诸葛瑾具为孙权座上宾,便于投靠。阴差阳错,投靠了黄祖。为黄祖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然而,却得不到黄祖重用,甘宁郁郁寡欢,甚是不得志。

多亏邓飞为其谋划,甘宁方的脱离牢笼,实现投靠孙权夙愿。

孙权知其有情有义,念其战功卓著,准其请求,赦免了邓飞。

攀缘克城

孙权亲征皖城。兵至城下,孙权问计诸将。大家都说,城池坚固,需要制造攻城工具,堆大土堆,方可克城。吕蒙极力反对:制造工具、堆土堆耗费时间,贻误战机。一旦曹军援军到来,前后夹击,形势危机。他认为甘宁有办法,推荐甘宁为“升城督”。

只见甘宁,手持铁索,身先士卒,冒箭矢、巧躲滚木垒石,攀缘而上。士卒们看到自家主将如此勇猛、拼命,也勇敢攀缘精进。最终,甘宁攻上城池,活捉了庐江太守朱光。张辽率援兵到,见城池已破,只有退去。战后论功行赏,甘宁仅次于吕蒙,位居第二,被拜为折冲将军。

媲美“隆中对”、“塌上策”

由于周瑜、吕蒙推荐,孙权对待甘宁像原来的老臣老将一样器重。甘宁心情愉悦,献策给孙权。据《三国志》记载,甘宁的“军事策略”与鲁肃的“治国对策”不谋而合。

一样的耀眼夺目,却有不一样的关注:世人皆知诸葛亮的《隆中对》;知道鲁肃的《塌上策》也比较多;然而,知道甘宁《军策》的就比较少了,令人遗憾。

与树结缘

刘秀麾下有个征西大将军冯异,每次打完仗,不与人挣功炫能,悄悄坐在大树下。久而久之,将士们称其为“大树将军”;据说蜀汉刘备年少时也曾静静地坐在大树下,有相士看到后,大吃一惊,认为:这个少年不得了,将来必成大器;而甘宁将军恰恰是坐在大树下,与世长辞……无论是真是假,听起来,挺神奇的,不是吗?

0 阅读:4
傅山聊文化

傅山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