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冬季,北方一些地区最低温度已降至0°或0°以下。人们明白:仲冬开始了。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冬季第三。通常在每年公历12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斗指壬。据说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其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时节,降温是肯定的;包括“雪”在内的降水量是否增多,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感受到的。有些还不是按照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譬如,突如其来的降温、暴雪、冻雨、雾凇、流凌等天气或许就会不太好。老百姓或许更喜欢一夜大雪后,银装素裹,像换了一个世界一样的。在冰天雪地里赏雪景、嬉闹、滑雪、打雪仗,其乐融融。

大雪时节,不一定会下雪。“大雪”这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个专用名词,是充满美好希望的。南北方也不相同,从南到北不一样的风景令人惊叹: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江山如画。南方,雪比较罕见。小麦、油菜等作物还在缓慢生长,需要农人们适当劳作。北方,则大不一样。田间地头的主要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农人和土地都要进入一个“休整期”。
(依农时做农事,事半功倍)。

大雪时节,在北方,差不多农人们已进入了一个农闲期。地头的收获大体已经画上一个句号,可以合计合计明年要做些什么调整不?既然天气降温了,要是能痛痛快快下一场雪,该是多好啊!或许是“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或许是“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总之,像极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雪孩子》以及《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以“雪”有关的童话故事都是那么引人入胜、令人记忆深刻。

大雪时节话“大雪”也是挺有意思的。
大雪,与智者同行。
《三国演义》智慧的化身,应该是诸葛亮了吧。刘皇叔欲成大事,唱了一出“三顾茅庐”。第二回,那是冒雪而行,遇到了诸葛亮岳父黄彦直,踏歌而行,缓缓而来。刘备判定是孔明,黄老先生告诉他:歌,的确是诸葛亮做的《梁父吟》。这算是预出场吧。
诸葛亮高光时刻应该是“火烧赤壁”时,助力周瑜,施展了一个“借东风”,挺厉害的。不知读者注意没,战争期间,天公也下了一场雪。
诸葛亮五丈原将星陨落,智者谢幕时,正值大雪纷飞。

大雪,与勇者相伴。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向是息事宁人、唯唯诺诺、一退再退的林冲。在山神庙中,终于雄起,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说着玩的。一个字“杀”,上梁山。
大雪,净化心灵的良药。
《西游记》通天河的那场雪,告诉唐僧,也告诉我们:心,莫急。事出反常必有妖。金兜洞独角兕大王的雪,告诉八戒:心,莫贪。即便是死人的衣服也不能据为己有。

大雪,诗人的才华横溢。
《红楼梦》中对雪成诗的高手“诗翁”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都有佳作;其次是探春、李纨;打酱油的往往是贾宝玉。众人还教唆宝玉,去找妙玉,寻梅……
大雪时节话大雪,精彩故事何其多。

正是因为喜欢“大雪”,先人们才会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他们认为:大雪有三候。一候鹬鳴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都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他们告诉我们:这就是“干支历子月始”,“苦寒梅花香自来”,充满希望……


大雪时节,勤劳的人们还在快乐地忙碌中。南京地区俗语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之说。大雪节气已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操作程序繁杂,有经验的人们有条不紊劳作着。累并快乐着,这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