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站式科普第9期:实性肺结节治疗思路、随访管理及干预指南

戴纪刚的笔记 2024-07-31 01:31:01

之前说过磨玻璃结节的处理思路,磨玻璃结节作为特殊的“早早期肺癌”是没有没有传说中的那种致命性。绝大多数的磨玻璃结节止步于良性病变的状态,极少数变化的磨玻璃也相对可控,且通过合适的治疗也可以治愈。

同时我也说过,磨玻璃结节相对实性结节,更容易出现变化,但是恶性程度低;实性结节变化概率很低,但是比较容易出现恶化的“升级”,出现更大的风险。所以在门诊的时候,就遇到许多有实性结节的结友们,有更多的焦虑。所以今天借用文章的方式,来给大家破除实性结节的焦虑。

所以针对肺结节,我们要做的是在初次发现的时候都不需要立刻干预,而是先消炎,随后进行复查,在合适的时间段内进行对症的管理和治疗,会获得疾病治疗的最佳效果。过早或过晚的干预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或风险。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同时最小化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

随访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来确定结节高危因素的变化、尺寸的具体发展和倍增周期的变化情况,从多个维度一起对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化管理(结节的倍增周期是有着相对“固定周期”,增周期小于一个月,那么极大可能性是细菌引起的感染或炎症;若是倍增周期大于18个月,则很可能是肉芽肿、错构瘤等良性病灶;肺癌病灶倍增周期一般4—8个月)。

实性肺结节——低风险

大家可以从这个表格中看的出来,针对实性肺结节根据其风险因素来划分为低风险/高风险两个类别(血管征、密度变化、胸膜牵拉、“面相恶”等高危因素)。小尺寸的实性结节,更多的是低风险结节;大尺寸的结节,也并不一定就是恶性结节,需要根据其具体尺寸来进行具体划分。直径小于4mm的微小结节,可以直接忽略不用关注;小于等于6mm但大于4mm的实性结节,只需要年度随访即可(这两个尺寸可能只是一些淋巴结、钙化点或是陈旧病灶的痕迹,对健康并不会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实性结节直径小于等于8mm但大于6mm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针对关注了(这个尺寸的实性结节有一定的概率出现恶化),我们需要两次随访来确认结节尺寸的倍增周期,通过倍增周期这个关键参数来辅助确认这个实性结节的具体“类别”。

如果结节的尺寸大于8mm,那就有相当的概率出现恶化的可能(这里只是概率的提升,并不是一定出现恶化,大家一定要区分之间的差异,无需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焦虑)。那么就需要用高频次的CT复查来确定这实性结节的具体情况(也可通过PET-CT或活检的方式来确定其具体性质)。

实性肺结节——高风险

这个时候,就和低风险结节有较大的差异,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高风险结节的随访周期均上升了一个“档次”,这是因为在新桥以往的临床数据里,我不止一次发现小尺寸的高风险结节出现了恶化的情况,所以在高风险结节更需要随访管理。

这里我专门说一下尺寸大于8mm,且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实性结节,这样的实性结节恶化的概率很高。这个尺寸的高风险实性结节理应在第一次随访之后,就考虑通过PET-CT来进行定性(这时候不用等待活检,防止活检出现更多风险),确定具体情况后可以直接考虑手术治疗了(大于8mm的实性结节且怀疑中到高度恶性,只要PET-CT扫描为高代谢,就可以肯定其类别,不用进一步复查就可以直接手术治疗)。

有结友对于PET-CT不是很了解,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有很强针对性的“特殊CT”,因为PET-CT对于大于8mm的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诊断准确率在80%~90%,是非常好的诊断工具。

总的来说,对于实性结节,我们不需要恐慌,也不能完全“忽略”,而是应该在正确的治疗思路的引导下,进行合适的随访管理和及时干预。根据随访的结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治疗方案,必定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0 阅读:6

戴纪刚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