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刚走完长征的毛主席,衣服破烂,满脸憔悴,瘦得令人心疼

赵婧瑶说历史 2024-12-26 14:28:54

这张照片同时向我们传达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应心怀希望、坚守信念。

还有比当年的长征更艰难的困境吗?

还有比老一辈经历的战争更困苦的日子吗?

当你觉得自己难以支撑下去的时候,看看这张照片,想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的豪迈气概,你也一定能够挺过来。

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随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陕北保安县的吴起镇。

这并非单纯的运气使然,而是胜利最终选择了那些意志最为坚韧的人。

尽管每个人都筋疲力尽,然而内心的激动之情却难以抑制。

70多年后,据陕北红军的后人回忆:当年抵达陕北的红军,存在三个 “分不清”—— 男女难以分辨,人人头发都很长;枪杆与棍子难以区分,大家都把它们当作拐杖撑着走路;衣着难以辨别,没有统一的军装,只有破破烂烂的衣服,有的人甚至用兽皮裹在身上……

那么,毛主席呢?

照片中的他,瘦得不成样子,衣服也皱巴巴的,满是补丁。

但他的眼神,依旧那么坚定。

他矗立于一座斑驳破旧的窑洞之前,用镜头捕捉下了这张既心酸又引人心疼的照片,以此铭记这场历经艰辛所获得的胜利。

在领导红军的过程中,毛主席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智慧。

尤其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他的用兵之妙,堪称神来之笔。

红军以小部队在敌人重兵布防之下,完成了从左至右三路包抄,再由北向南迂回的战略行动,最终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毛主席的巧妙布局和灵活应变,以及对敌军动向的准确预判,使得这场战役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范例。

然而,红军初到陕北时,连生存下去都面临极大困难。

当时,毛主席与周恩来让红军采办处主任杨至成盘点中央红军还剩余多少家底。

结果显示,七千多人的中央红军仅有一千多块大洋。

周恩来焦急万分:这么多人要吃饭,将来还要打仗,去哪里找钱呢?

如何筹措到粮食和衣被,成为中央红军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这时,毛主席突然想起几天前见过的红十五军(原为陕北的红军部队)团长徐海东。

于是,他对杨至成说道:“我给你写个借条,你拿去找找徐海东如何?我相信,只要有可能,海东一定会帮我们这个忙的。”

毛主席在信中写道:

“海东同志:请你部借二千五百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此致,敬礼!毛泽东。”

党中央向陕北红军借钱,而且又是初来乍到,若不是万不得已,断不会如此。

徐海东看到借条后,立即叫人把供给部部长查国桢找来,问道:“咱们现在总共还剩多少钱?”“还剩七千块大洋。” 查国桢答道。“那好,留下两千,五千给中央。” 徐海东说道。

第二天,红十五军团供给部就派人把五千块大洋送到中央红军后勤部,并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而且,命令每个班挑一把最好的机枪送给中央红军,就连最精锐的骑兵团,都直接交给中央指挥。

后来,毛主席、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人都将这五千块大洋视为雪中送炭。

这笔钱究竟有多重要呢?

若干年后,毛主席对这件事依旧念念不忘,经常提及徐海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称徐海东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虽然在1940年后由于积劳成疾,长期担任闲职休养,但在1955年授衔时仍在大将中位列第二。

为了渡过难关,1936年3月,毛主席又想到了宋庆龄,希望通过她向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宋子文借一笔钱。

然而,此时的宋庆龄与宋子文早已分道扬镳。

宋庆龄只好将孙中山逝世抚恤金全部取出,又将自己唯一的一处寓所 —— 莫利爱路寓所典押出去,这才凑够了五万美元寄给中共中央。

关于长征的意义,毛主席曾在长征结束后发表过一段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讲话: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就连美国记者斯诺进入陕甘宁苏区,采访了刚结束长征的毛主席和红军干部。

在交谈中,他被这些身体瘦弱、衣衫褴褛的红军所感动。

那是他在北平、上海所看不到的一种精神,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群有信仰、意志坚定的战士。

在他拍摄的照片中,每个人虽然穿着破旧,眼睛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它告诉世界:这些经历过长征的共产党人,是不可战胜的。

结 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不仅铸就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更孕育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毛主席和他的战士们,凭借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勇气,跨越了无数艰难险阻,谱写了不朽的传奇。他们的故事,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长征精神告诉我们: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只要心怀希望,坚守信念,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

红色记忆-雨花党史丛书第二辑,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0 阅读:3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