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江南的小桥流水,却具有独有的川西风韵,这就是‘天府第一名镇’的魅力所在。”日前,走进黄龙溪古镇,分享这里的繁华盛景。黄龙溪古镇凭借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先后被评为 “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成都后花园”。
黄龙溪古镇,古称赤水,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总面积50.4平方千米。黄龙溪古镇,就像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地坐落在那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双流县西南部府河、鹿溪河交汇处。这座古镇从它蜿蜒的古街、古朴的建筑,我们仿佛能看到往昔岁月里的繁华盛景。
当踏入黄龙溪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街道。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温润。街道两旁是木质结构的川西民居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这些建筑有的是传统的商铺,挂着古旧的招牌,售卖着各种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传统小吃;有的则是居民的住所,偶尔能看到老人坐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宁静祥和的笑容。
沿着街道漫步,便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黄龙溪古镇的水,是它的灵魂所在。府河与鹿溪河在这里交汇,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河面上,古老的水车缓缓转动,像是在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孩子们在水边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古镇。在这里,水与古镇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水乡氛围。
黄龙溪古镇的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火龙灯舞。这种舞蹈以其热烈、壮观的表演形式而闻名。舞者们手持火把,在夜幕下舞动,那跳跃的火焰仿佛是一条腾飞的火龙,将整个古镇的夜空都点亮。这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古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的方式。
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黄龙溪古镇也是一座天然的教育宝库。它是历史文化的实物教材,亲身感受古建筑的魅力,了解古代建筑的结构和艺术价值;观察古镇的生活方式,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参与民俗活动,理解民俗文化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17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已经在黄龙溪镇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黄龙溪镇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末代蜀王在此作最后的决战。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屯兵于此,以备南征。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渐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最早记录这一建置的古籍是《宋会要辑稿》。
与此同时,黄龙溪古镇称赤水。《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成都平原上。它既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值得去保护、去传承、去宣扬。走进黄龙溪古镇,感受它的魅力,让这座古老的小镇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者按:“深化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擦亮各地“风景独好”文旅名片。从2024年8月31日起,我们在凤凰新闻等20余个平台陆续推出《风景名胜》专栏,寻觅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等人文景物,激发各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旅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为游客当好风景名胜的“活地图”。
文字整理:杜鹃、马文
摄影:苏东华
责任编辑:春鹏、童铃
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