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真的是草包吗?他为何能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

羽昕吖 2025-01-07 20:48:06

成王败寇。

胜利者,往往被贴上各种金,就连缺点也会被说成是优点。

失败者,则往往要被妖魔化,被贬得一无是处,就连优点也会被说成是缺点。

因此,提起袁绍,后人一般只有“色厉内荏”、“好谋无断”之类的印象,简直视他为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至于他曾经的强大,人们大多都归因于他“四世三公”的显赫出身,并不认为这是袁绍自己有多厉害!

然而,虽然袁绍“四世三公”,但他庞大的军队、广阔的地盘,都不是继承来的,而是靠自己干出来的!

所以,他有不错的出身,但他绝不是草包。

他能一度成为天下最强的势力,与他出色的个人能力是分不开的。

养名纳士之能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身份。

然而,后人往往因此直接将袁绍坐大直接归到这个原因,这自然是想当然了。

一来,“四世三公”,只是说明其家族有显赫的地位和庞大的社会关系,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兵马。

如果是太平盛世,出身“四世三公”的子弟,自然是平步青云、前途无量,但如果要在乱世中做强做大,只靠这个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同样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不就长期留在公卿系统中,他们虽然依然地位显赫,但其命运却长期被董卓、曹操把持,闹不出大名堂吗?

二来,即便是在汝南袁氏,袁绍也是庶出之子,地位远不及袁术。

后来,袁术就感叹:怎么天下英雄都去跟着庶出的袁绍去混了呢?

袁术的叹息,正说明:袁绍的强势,靠的是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过人胆识。

确实,少年时期的袁绍,刻意养名,倾心折节接待宾客,广泛结交游侠和豪杰。

尤其是在党锢之祸中,袁绍冒着生命危险,秘密援救和掩护一大批党人脱难,由此声名鹊起,赢得了豪杰的倾心效力!

说起袁绍被推为盟主,后人多强调汝南袁氏的名望和人脉。

其实,反董同盟的参与者,大多不是袁氏的门生故吏。相反,许多都是袁绍早年的“奔走之友”,大家认的是袁绍,而不是汝南袁氏。

而袁绍集团的核心人物,田丰、沮授、许攸、麹义、张郃,也皆不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也多是袁绍自己吸纳的。

可以说,从后来袁绍被推为讨董义军盟主,到士人多曾投靠袁绍,都与袁绍过人的养名纳士之能分不开!

后来,我们都根据荀彧、郭嘉之语,诟病袁绍“能聚人而不能用”。

确实,袁绍用人是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只侧重于袁绍“不能用”,而忽略袁绍“能聚人”,又是极不客观的!

早定大略

汉末群雄中,袁绍是群雄中最早形成总体战略的。

讨董卓时期,袁绍就对曹操阐述了他的战略意图: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当时,曹操尚只有以“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相对。虽然曹公的话格局很大,但就战略成熟度而言,当时是远不及袁绍的。

而包括董卓、公孙瓒、袁术等人在内,当时都尚没有如此成熟的战略。

而且,袁绍也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战略设想发展的。

当时,关东争战。袁绍任命了豫州刺史去与袁术、孙坚争夺豫州,自己则仍然长期留在河内一带,以集中全力谋取河北。

后来,袁绍又曾多次派兵支援曹操,但自己的主要精力仍然用于在黄河以北的争夺,毫不动摇!

袁绍能发展成天下最大的诸侯,与袁绍早早定下大战略,并坚决围绕既定战略展开行动是有莫大关系的。

精心筹划,化虚为实,据有根本

袁绍取冀州,与刘备取益州,情况是比较相似的。

就实力而论,取冀州之前,袁绍的实力是远弱于韩馥的。

袁绍再怎么“四世三公”,再怎么做天下盟主,在取冀州前,他的军事、经济实力皆远远不是韩馥的对手。

但是,与后来的刘备一样,袁绍善于经营。

刘备、诸葛亮看准了刘璋“暗弱”,而袁绍则看穿韩馥怯懦志小。

因此,袁绍一面拉拢与韩馥不和的麹义及人士,一面怂恿公孙瓒来犯。

然后,借着公孙瓒的威胁,士人的恐吓,袁绍迫使韩馥交出了冀州。

就手法而言,袁绍取冀州所展现的枭雄风范,不在刘皇叔之下!

为政宽仁,深得民心

袁绍的政治才能,其实也是十分了得的。

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献帝春秋》

袁绍为政宽厚,他去世时,百姓莫不流泪!

不管是军阀还是地方官,能得到百姓如此爱戴者,都绝对是牛人+好人了!

汉末群雄中,袁绍可说是唯一一个受到百姓如此爱戴的军阀了。

只不过,到了曹操一系口中,“绍以宽治,公以猛纠”,反成了袁绍不及曹公之处。

经济之能

袁绍治政得人心,搞生产也是好手。

袁绍在河北之初,“军人仰失桑葚”,没有基础。

然而,官渡之战前,“辎重有万余乘”,储备的物资极为丰厚!

因此,官渡之战时,袁绍在兵力、财力上皆完全压制了曹操!

后人常赞曹操实施屯田的政策,“足兵足食”。

然而,到官渡之战时,“足兵足食”的却是袁绍!

显然,这既是因为冀州的生产条件好于兖州、豫州,也是因为袁绍搞经济搞得就是比曹操好!

善于处理民族关系

同时,袁绍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也是极强的。

袁绍采取联合乌桓,打击匈奴的政策,基本上安定了北方。

后人常夸诸葛亮治南中有方。

然而,蜀汉时期,南中仍时有叛变;蜀汉灭亡前,未见南中之人全力拥护蜀汉。

而袁绍的治理下,北方边境基本平安无事。

而袁绍的儿子败亡前,北方的少数民族可是实打实的出兵相救了的!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袁绍创业之初,他就确立了“兼戎狄之众”的政策,即实现对北方游牧势力的整合。

可以说,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无论是战略还是微操,袁绍都是精当的。

军事之能

至于袁绍的军事才能,后世则更是轻视了!

毕竟,官渡之战,以强击弱,一败涂地,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确实,用兵之能,袁绍不及曹公。

所以,曹公、郭嘉批一批袁绍是可以的。

但是,其他人,还是不要笑话袁绍打仗的水平了。

因为:袁绍的军事才能,绝不是草包!

袁氏之攻,似若神鬼···——《典略》中公孙瓒所言

1、以弱胜强,击败公孙瓒的进攻。

袁绍得冀州之初,其军事实力是不及公孙瓒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公孙瓒,袁绍尝试让出渤海郡,企图争取时间,但人家得了渤海后继续进攻!

于是,在界桥,袁绍与公孙瓒进行决战!

界桥之战,袁绍大破公孙瓒,安定了冀州。

后世论及界桥之战,多叹服麹义之勇。

其实,界桥之战,麹义虽然居功至伟,但麹义也不过是一将,统帅者正是袁绍本人。

只感叹麹义神勇,却不承认统帅袁绍的军事才能,这是说不过去的!

2、淡定从容、大将之风。

袁绍既要与公孙瓒对敌,又要应付后方的黑山军等武装力量。

多线作战,没有淡定从容之风是不行的。

袁绍的首府邺曾被黑山军夺取,当时,袁绍及众将的家属皆被敌人控制了。

众人皆畏惧,唯袁绍神色自若,从容指挥收复了邺!

这样的大将之风,除了曹操、刘备之类的人物,试问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

3、军事创新。

袁绍在军事上的创新也是不少的。

公孙瓒精心修筑了易的防御系统,以为足以自守。

公孙瓒也是军事经验丰富的统帅,他认为足以自守,说明以一般的、传统的方式,“百楼不攻”,他是安全的。

然而,袁绍大量使用地道等手段,摧毁了公孙瓒的防御系统,取得了完全胜利!

公孙瓒叹“袁氏之攻,似若神鬼”,足见袁绍当时进攻的组织,是开创性的!

确实,袁绍攻公孙瓒之战,是古代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地道进攻。

可以说,军事能力上,袁绍确实不及曹公,但也算是比较强的!

还是那句话,您要是曹操、郭嘉,可以说袁绍打仗不行,但一般人,还是不要这么说人家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曾在浪花中弄潮的,都是英雄!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袁绍,曾坐拥四州之地,雄视天下,可说曾是最大的一个弄潮儿。

这样的人,怎会是草包呢?

遗憾的是,成王败寇,人们论及袁绍,总是贬低贬低再贬低,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取的。

0 阅读:4
羽昕吖

羽昕吖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