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与飞凡,上汽的统合实践者|人物

autocarweekly 2023-01-13 15:05:35

文|乔伊

近期,各大车企都在上报去年的成绩单。而对于刚刚成立一年多的飞凡汽车来说,除了完成3024辆的交付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多里,在品牌独立之后,快速的渠道网络搭建、产品技术突破,以及首款量产车型的发布和交付……这个速度才是2022年飞凡汽车最亮眼的成绩。

吴冰,作为飞凡汽车的掌门人,对他来说,这才是“首战”。他没有现在很多互联网大佬的戾气,也从不高调,从他的身上以及谈话中,透露出的是一种真诚和务实,他,要对得起上汽。

去年三季度,吴冰接任了统领荣威、名爵与飞凡的上汽乘用车的总经理一职。这在当时似乎都有点让人意外,但要是反过来,如果用“权责越大、任务越重”这个角度来看吴冰的职务调动,似乎更顺理成章一些。当汽车工业、或者说传统的汽车品牌陷入困难,被拖入与新造车品牌的争斗,并处在劣势的时间点来看,似乎吴冰就是那个站出来,去真正进行改变的人。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起晚了的传统汽车品牌、传统国有汽车品牌,已经失去了制定规则的先机。因此,选择学法律出身的吴冰来推动这样的改变,似乎是个很合乎逻辑的选择。毕竟,搞法律的人,就是得习惯在已有的框架、现有的规则之下,找到属于己方的那一点点生机,去逆风翻盘,寻求胜利。

“新四化”的探求者

对于吴冰来说,在汽车产业中最黄金的时代,可能是他在2012年到2015年期间,担任上汽通用雪佛兰事业部部长的时期。

那个时候,汽车工业依然有序运行在旧有的秩序之下,上汽通用雪佛兰在中国依然处在能卖得动的时间点上。当时的科鲁兹无疑是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A级车之一;当时的迈锐宝,也依然是可以担得起中高级车之名的产品。但到了2016年,这些既有的规则,已经到了被打破的时候了。

随着新造车的崛起、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汽车工业,买车市场的整体运行逻辑与规则,从那时起开始发生变化。在更早之前,中国、甚至全球的汽车消费者,几乎都没有什么更多的选择。传统厂商造什么车,你就去买什么车,所能做的有限选择无非就是选品牌、选车型、选价格。

但是,新能源化所导致的造车难度变低、门槛变低则打破了这一切的规则。带着资本力量的新造车们开始逐渐掌握了足够多的话语权。他们打破了以往品牌阶级的限制、产品配置的限制、用户需求的限制、以及服务模式的限制,甚至车辆使用生态的限制。简而言之,只要能够赢得用户的喜爱,他们没有任何限制。

这对于早就习惯了闷头造车,以供挑选的传统汽车品牌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当然,也并非没有人意识到这样的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及制定出因应这个改变所需要的新打法。比如,2014上汽的董事长陈虹在整个行业率先提出的汽车“新四化”( 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而吴冰,就是这个“新四化”的实践者。

从2018年开始,吴冰开始担任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代表上汽集团,去做“共享化”的一个重要尝试,在那个时间点上,似乎想办法搞共享出行是一个重要的风口。相对于滴滴、Uber这样在当时完全靠互联网算法机制,来盘活市场隐藏运力的玩法,享道的一个更重要任务,是进行上汽集团过剩产量“消化”的尝试者。在当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

对于当时的吴冰与享道来说,融资不是问题,因为上汽集团这棵树足够粗壮。因此,享道每次都只融一点资(按照吴冰的说法,与那些每次要融资几十亿的共享用车企业相比,享道每次只需要融资几个亿),以试图在保证足够市场化、开放化的前提下,保证足够的自主性、规范性运营。

享道,可以说是车企集团的一次大规模共享化尝试,这样的尝试引发了大规模的车企向B端销售的新路径。后来的很多新、老势力其实都走过了这一条路线(甚至对于一些新势力来说,这条路径让企业活了下来)。

而此时,搞一条更宏大的、更上游的,更能够在新规则下致胜的路子,摆在了吴冰的面前——高端化与智能化。

对于上汽来说,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是相较于共享化而言,更重要的一步棋。共享化要解决的一个是产业形态丰富性的问题,另一个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说不重要,但不涉及根本,仍然是在产业的末端。而当上游的品牌、产品出现竞争力缺乏时,下游产业存活的可能性就变得更低了。

因而,在几乎同一时间的2020年,上汽搞出了两个新品牌。一个是完全打开融资渠道的智己,另一个则是在上汽内部催生的飞凡(当时还叫R品牌)。这样做的逻辑很容易猜透,通过不同的资本与市场的运作方式,去试验到底怎样的模式能够成功为老牌国有车企开拓一条新路,赢取新的生机。

上汽的统合实践者

如何赢得生机,并不是有钱就能行的。新的秩序已经建立,老集团、老品牌,就算过往再辉煌,也已经站在了全新的、统一的起跑线上(甚至位置更差一些)。但对于吴冰和他所带领的飞凡来说,似乎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相较而言,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是几乎所有新造车厂牌所不具备的。

从2016年开始,上汽荣威就已经开始打造所谓的首款互联网汽车RX5,这代表了他们在网联化方面的尝试并不落后。

而到了飞凡这里,这些年新四化下的打磨所积累的技术,已经到了完整爆发的时代。吴冰的重要工作就是将上汽集团已在三电技术、L4级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和软件等领域拥有的丰富技术积累及经验,完整地、合适地应用在飞凡的产品之上。

这是让新造车很眼馋的一整套完整打法。对于新造车们来说,在更早之前他们想要做到这些事,首先是融资,其次是研发,然后是试错,再然后才是送到市场上接受用户的检验。而对于吴冰与飞凡来说,他们依托上汽的整体实力,是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多项跨域技术的齐头并进与快速迭代的。

这算是吴冰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从提出新四化,到具体落实到产品上,上汽这些年一直在布局,而此时到了一个要破发的一个节点。不论是做芯片的英飞凌,还是做电池的上汽时代与时代上汽、又或者是搞SOA平台的零束,以及整智能驾驶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汽AI LAB),甚至造智能大灯的华域视觉,都需要一个统合实践者,而这些就是未来飞凡要做的事——智能网联化与电动化。

说未来,又有点远了。从目前看来,吴冰和飞凡已经开始做这些事了。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飞凡R7完成了1531台车的销售量。这个成绩在整体的车企销量中并不算显眼,但细分来看,这个销量在中大型纯电SUV销量榜中位居第四位,其中上海地区上险数达到927台,在中大型纯电SUV上海地区上险量排行榜中占据榜首位置。

这不算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配置堆满,科技上新,品牌重新出发的飞凡,在产品力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而新品牌的向上冲击,还有一个很大的助力,就是体系实力以及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

体系实力的最重要的展示。首先在于换电,这不是飞凡的首创。就目前来看,似乎从蔚来开始,所有人都开始要挤入这个全新的赛道中去,一个全新的电动车续航解决方案趋势,似乎就是由此而催生的。但不要忘记的是,这是一个重要的基建项目。

早在2007年,日产雷诺就曾经想要在这个领域进行尝试;而到了2013-2015年,马斯克也曾自主研发过这一套技术,但最终也是因为技术与资金的原因而最终放弃。如今尚未取得盈利的蔚来,则在研发汽车之余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中,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卧薪尝胆(很多时候,蔚来的换电站更容易开设在偏远的非核心区域),但又是想要订立标准的企业不得不去做的事。

对于拥有上汽这个体量的汽车大集团作为背景的飞凡来说,这一切就变得更容易一些了。

在去年早些时候,飞凡组成的换电阵容囊括了宁德时代、中石油、中石化这些行业巨头。简单来说,合作各方看好的是飞凡基于体量与集团支持所带来的巨大销量潜力。而对于飞凡来说,有宁德时代的技术支持,还有中石油、中石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网点铺展。

而这样一支换电“国家队”,无疑是吴冰为飞凡打造出的最重要的背景支持。自此,飞凡的产品将从根本上摆脱电动车的出行焦虑,续航里程焦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仍然是“共享化”的一个重要延伸,在飞凡的车主之间,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电池共享,焦虑消除。

与此同时,从成为上汽乘用车的总经理之后,吴冰的一个更重要资源,海外销售网络也开始有了被更高效利用的可能。近年来,在海外市场变得风生水起的名爵品牌,这些重要的资源,也开始有机会成为包括荣威、飞凡在内的上汽乘用车集团所有品牌的共享资源。

对于吴冰来说,这又有可能成为战略上的一步大棋。如果将其用好,那么包括飞凡在内的所有品牌,都将获益。这是上汽“国际化”所不得不走的一步,更完全可以是盘活全局的一步。

总结

而这些原因,相较于外界普遍认为的升迁,我更相信这是吴冰成为上汽乘用车总经理,所真正蕴含的深意——以“共享化”的理念,采用上汽集团已经成熟的丰富技术,打造一个“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飞凡,并最终凭借不断成熟的全球经销网络,实现品牌与产品的“国际化”,从而最终完成品牌的向上突破。

这,可能是吴冰,一个学法律的人,所有可能在现有条件下,现有规则下,所能够带领飞凡、乃至上汽乘用车下的所有品牌,所最终实现的逆袭。

0 阅读:106

autocarweekly

简介: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