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众车主,最近忍不住关注了一下新出的ID.7。摸到实车之前,能说的不多,但目前来看至少有如下优缺点:
1.纵向空间和储物空间继承了迈腾B8和二代CC的优良传统,2965mm的轴距和掀背尾门深得我心。
2.150kW单电机后驱版相比自主品牌同级产品偏弱,但好歹也不输汽油版迈腾330的水平;230kW四驱版动力还是比较强劲的,几乎不存在不够用的场景。
3.84kWh电池,也不小了,按经验来看华北冬天高速也能续航三四百公里,春秋市区开保600km争700km不在话下,有桩就更没问题了。
4.迈腾一直都是液压舱盖,身为同级车型的ID.7居然有脸用回手动小铁棍,秉承了ID系列一贯的作风,给档次感减分。
5.和前几款车一样,又是四个车窗只给两个升降键,为什么这种糟粕设计还能传承这么多款ID产品?
6.小仪表盘还是不太能接受。毕竟大众油车的仪表盘是行业精品之作,拓展性、易读性、信息量、功能性和界面设计都很好,中看又中用。这样的好东西在ID系列上居然被摒弃了,难道是成本太高在电车上用不起了?
7.内饰大面积软质材料,低配也用了不少翻毛皮,手套箱和门板储物格植绒传统没丢,整体用料保持了大众的高水准,没毛病。
低配车内饰
8.全景天幕又来了,这玩意儿在网上被吐槽多年依然不肯拿掉。作为一个夏天经常烤浴霸的大众旅行车主,我实在不喜欢这类东西。
9.外形是ID系列里我唯一比较喜欢的,没丢掉大众应有的质感。
IQ light随动大灯目测是标配,即使是自主品牌也是同级稍有
10.作为纯电动轿车,电池厚度不可避免地影响座舱竖向空间,后排大概率顶头或者地板过高。
总之,ID7优点突出却也不乏槽点,平心而论整体静态表现还不错,我作为3台大众的车主也有点儿心动。但我和车友群的小伙伴都有个心照不宣的观念:大众的原价=冤价,大多数人都是奔着优惠几万才下手。比如当年的蔚揽,低配标价二十六七万,实际上优惠完22万就能落地了。200kW的美规CC,2021年全美车市普遍加价的时候4万美元也落地了。所以在中国品牌崛起之前的一段时期(2017-2020),我一直说外资主流品牌里大众比丰田实惠,就是因为优惠给力,实际入手价格反而比指导价理智但优惠很少甚至没有的丰田本田同级车便宜。
这玩意儿2018年就已经卖到裸车20万出头了(标价27万),比迈腾只贵不到2万,还不够交关税的
至于大众的指导价,我从来都觉得虚高,只是为了维持全产品线的定价体系才不大幅官降。别说现在中国车市卷得白热化,就算是回到5年前的行情,至少也得给个三四万优惠才是大众好车的打开方式。如果23.7万能拿下顶配四驱版,我倒是很乐意考虑把我的帝豪EV换掉。不然你让优惠到25万的i3 35i情何以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