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你的中药我不能喝了,一喝就放屁,这个屁多得无法控制,我现在变成出屁虫了,走到哪里放到哪里。不行不行,朱医生你要帮我想办法!”病人在门诊抱怨着。
“好的,那么我问你,你没力气的情况好一点了吗?”我问。
“没力气?这个倒是好一点了,你不说我倒是最近没什么感觉了。”病人回答。
“那我知道你是什么问题了,我帮你调整一下处方就会好的。”我说。
矢气与中医
中医称呼放屁有一个比较书面的词汇叫“矢气”,最早出现于《伤寒论》,接下来我文中均以“矢气”代替“放屁”这一俗语。
每个病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样都是找医生治疗乏力,但用药却是千差万别。比如有人乏力是因为肾亏造成的,有人是因为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有人是因为贫血,甚至有人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而我肿瘤科最多的是放疗,化疗后出现的无法缓解的疲劳乏力感。
中医改善疲劳无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补气,既然病人是因为力不足造成的不适,那么我们就用药物把力补进去,而补气药大家最熟知的就是“黄芪”。当然中药里含有补气的药材还有很多,比如人参、党参、大枣、山药等,但黄芪被称为“补气之长”,其补气的功效最为可靠并且疗效明确。
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个杯子,而整个人的气比喻成杯中的水,那么正常人应该是一整杯的水,而一般气虚之人就是三分之二杯水,严重的就是半杯甚至三分之一杯水。要把气虚的人治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往杯子里倒水,把杯中所缺少的水补满不就让病人恢复成正常的人了吗?
道理很简单,临床治疗起来也就是遵循这这样的方法,中医的正治法即“虚则补之”之法,但道理虽然简单可遇到现实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杯子太小
一部分气虚的病人用黄芪一类的补气药之后,症状改善很快,精力恢复了,动不动就累的情况也缓解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不过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一喝药就矢气变多的情况,严重的出现肚子胀气,非要打个嗝或者放个屁才能舒服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一个普通人的杯子容量是200ml的话,那气虚病人杯中只有100ml水,那么只要补足100ml的水病人就能恢复健康。但有些病人的情况是杯子不是200ml大小,而只有100ml的容量,杯子比正常人小一半。这类病人气虚其实只有50ml的水在杯中,这时候如果按照常规100ml的补气药去滋补,那么就会有50ml的水装不进杯子里会溢出来,而溢出来的水表现在人体上就是矢气增加,并且如果病人胃的功能不佳就会出现打嗝嗳气的情况。因为多余的气总需要找到一个人体的出口排泄出去,它不是往上走,就是往下走,如果都不走,那病人就会出现肚子胀气难受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在补气的同时有需要兼顾到理气,不能让多余的气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同时又不能一味理气,因为理气药大多会消耗气,耗气大于补气病人还是不能恢复健康。因此治疗这部分病人就是要把杯子撑大,让100ml的杯子恢复到正常的200ml,只有这样气才能补得进去,并且病人在结束治疗之后能获得真正的康复。
我写的新书
《我想问中医——100个实用中医小知识》现在全网有售,大家有兴趣可以买一本参考,谢谢!
朱氏内科传人又来总结啦!
我经常看到门诊的病人强势地要求医生开具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其实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杯子只有100ml大,盲目地补气是不会取得好的疗效的。
补气有很多种方法,如果矢气多那可以适当加一些缓解胀气的药物,比如生萝卜籽(莱菔子)或者生白萝卜切片凉拌食用,都可以缓解胀气的情况,又或者一部分病人适合用陈皮来改善黄芪补气引起的肚子胀气。方法远远不止这些,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中医博大,种种情况其实古人已经早有解决的方法,我们只要细心专研,办法总比困难多!
补气药不要乱用,我一直反对大家没事不要喝红枣其实也是担心病人补气太过造成腹胀,因为外行人一提没力气立马想到的就是人参、黄芪、西洋参,这些药材都是有副作用的,治疗效果越好副作用往往越大。因为补气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的大枣、山药,体质不适合的人吃了也会出现腹胀的副作用,所以大家切记没事别到处找药吃哦!毕竟平和的食物才可能造就平和健康的身体,药性猛烈的药品长期过度使用肯定是会出现副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