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给大家聊了鼎益丰、药王谷这两大骗局,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公益骗局。
聊这个骗局之前,有俩事儿得给大家先说清楚:
一个是公益组织的运营。
近二十年来,公益活动在我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神圣不可亵渎,任何好人不容置疑。
只要你说自己是做公益的,你的道德水准就会被群众们顶礼膜拜。群众们把你视为圣人,任何人胆敢质疑都会被口水淹死。
逻辑,确实是这么个逻辑。
但公益活动毕竟不是在天上做的,公益在人间,就要食人间烟火。
公益组织需要办公场所,有人工、有水电、有各种的运营支出。
所以干公益不仅要有爱心,还需要花钱。
我国《慈善法》规定,慈善机构可以提取筹款金额的不超过10%的管理费。
这个管理费就是项目执行费用,换句话说你筹的善款越多,你能提取的管理费就越高。
因此,有些公益组织会对筹款进行KPI考核,对公益团队定任务额。
总之,有些好人做公益,不仅因为他有爱心,也因为这是一份拿工资养家的工作。
另一个事儿是我国的多层级救济保障。
我们的社会是有多层保障维度的,避免有谁遇到事儿的时候,让人走投无路。
拿医疗保障来说,我们大致有四层保障:
主体保障是包含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城乡居民医保含有大病保险。
主体外,辅以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
这是基于税收全国统筹的保障。
第二层保障是私益,主要针对个案筹款和个案求助,比如水滴筹这些。
第三层是互益,这个大家也不陌生,像支付宝互助、美团互助这些曾经的互助项目就是互益。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
第四层是公益,相对于私益而言,群体性的救助就是公益。
这俩事儿说清楚了,接下来咱们开始聊儿童大病救助的公益骗局。
某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大病网络筹款患者平均的治疗费用达39.3万元。
其中罕见病、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费用超过45万,均高于各地10万到20万元的医保封顶线。
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费用那就更高了,都是以百万计。
当一个人有大病住院的时候,会触发医保中的大病保险。拿河南省医保的大病保险来说,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40万元。
再加上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55万元。
说实话这个额度已经很高了,但对于像白血病这样的大病,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缺钱,有些大病患者会选择放弃治疗,就等死呗。
但对于儿童大病患者来说,很多家庭是砸锅卖铁也要救治的。心酸的是有些父母都已经倾家荡产了,还是凑不够孩子的救命钱。
这时候,公益组织和患儿家属双方就产生了联系。
前面说过,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团队是有筹款额考核的,但最近几年,这项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了。
早些年,公益组织在网上发几篇文章,配上几张孩子在病房里的照片,就能够轻松收到各种捐赠。
每天几十万上百万的善款到账,都是常事儿。
但这几年,个案筹款还行,群体性的公益项目突然就彻底不行了。
某公益组织开展了一项为大病重疾家庭募捐的群体性项目,半年多的时间只筹得3730元,仅有113人次参与。
一头是患儿家属砸锅卖铁,四处借钱心急如焚,一头是公益组织的考核目标完成,遥不可及一筹莫展。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自然的走到一块成了利益共同体,联合炮制了一场公益骗局——套捐。
套捐这个词衍生于配捐。
配捐是一种筹款模式,指个人捐款后,爱心企业或慈善平台会出钱为每一笔的个人捐赠额外“加码”。
目的是鼓励捐款。
配捐刚开始的时候,慈善平台会1比1配捐。
比如有人捐赠了1万元,爱心企业会跟着捐1万元;有100个人捐了100万,爱心企业会跟着捐赠100万。
配捐在设计之初,确实对公益捐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效果和影响都是正向的。
但后来病友和部分公益组织工作者很快发现,与其等待公众的捐款到账后再配捐,不如自己直接把钱投进去。
所以就有公益组织以“配捐”为名,要求患者家庭将钱财汇往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账户,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本金和“配捐额”。
自此,病友自筹甚至借贷“套捐”的现象,一度成为大病救助领域里公开的秘密。
理论上来说,这是双方合谋向第三方套钱的事儿,不出意外的话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但不出意外的话就一定会出现意外。
前面说过,现如今的公益募捐特别难。
有爱心、要做公益的人和组织越来越多,但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少。
在任务额的巨大压力下,有些公益组织觉得套捐还远远不够。
他们开始疯狂的打广告。
他们把以“配捐”名义层层上收的患者家属资金,变成了“救救白血病孩子"的商业广告。
投放在微博、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上,幻想通过广告投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捐赠。
这类广告我经常刷到啊,一般是个穿着病号服的小孩儿,男孩女孩儿都有。
男孩儿会显得皮包骨头,女孩儿则侧重眼神的渴望。话术很煽情很直接,请好心人帮帮我们,谢谢叔叔阿姨之类的。
然后配上悲苦凄凉的背景音乐,确实很容易触动人。
点开视频就直接跳转到了捐款页面。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投流的公益广告,投放回报率在1:1.15到1:1.3之间。
我们按高的1:1.3来计算,意思就是投放1000万元的广告,收到的社会捐赠可能是1300万元。
减去成本,投流的毛收益是300万元,这是理想状态。
还有一种可能是投了1000万的广告,捐赠收回来了800万。
这就赔钱了。
这时候账就对不上了,不仅病友的配捐额没了,本金返还都困难。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啊,2023年儿慈会配捐风波发生一年后,河北接连暴雷了四起案件。
累计涉案金额超过6000万,波及了超过400个大病家庭。
这五起案件中,儿慈会确认是拿病友的钱投流广告,玩砸了。
目前已经在陆续退费中。
其他四起案件还在调查中,据说有人拿病友的钱玩理财,被套了。
孩子的救命钱没有了,孩子接下来咋办,我不敢想也不敢说。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一系列大病诈骗风波后,监管从互联网慈善募捐扩大到了个人求助。
一系列的强监管和整改,意味着大病患者们新的救助还没有出现,老的筹款渠道却加速收缩了。
此刻,我不想说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只想知道,这些患者家庭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阳光下的渠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