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有郑州人自称为北方第二城。郑州要坐二望一的拉下天津,最终成为北方第一城。
其实最贴切最实际的定位,郑州还是应该立足于中部六省。
中部六省中,河南的GDP排名第一,这个是常年霸榜。
但中部六省的四大省会,郑州,武汉,合肥和长沙,在近几年里你追我赶的最为激烈。
这一波的新能源浪潮,改变了全国的汽车产业城市格局。中部的四大省会又同时把汽车制造,作为各自城市的支柱产业。
残酷的现实是,和新能源汽车抢走燃油车市场份额一样,造车新城的崛起夺走的是造车老城的份额。
2024年,郑州和长沙的汽车产量双双破百万,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超过130万。
而老牌汽车制造城市武汉,产量相比巅峰期则下滑了超过三成。
目前来看这场此消彼长的战斗,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会更加惨烈。
趁着战斗间隙,咱们一块来了解一下四大省会的汽车制造产业。
先说合肥。
长久以来,武汉是中部六省望尘莫及的造车大哥,率先对武汉实现反超的是合肥。
2023年合肥汽车产量超过武汉10万辆,到了2024年,合肥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合肥全年的汽车产量应在170-180万辆上下,而这其中约七成为新能源汽车。
近几年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持续变动:
2021年是上海,2022年是西安,2023年是深圳。
2024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30万辆。所以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争夺,合肥也正式加入了。
以“风投”闻名的合肥,拥有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和安凯等六家整车企业。
合肥实现了外资造车、央企造车、新势力造车和地方品牌造车的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
尤其是比亚迪,合肥新能源汽车2024年的产量飙升超过七成,主要就是来自于比亚迪合肥工厂。
比亚迪约贡献了合肥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其次是郑州。
相比合肥,郑州的增幅最为夸张。
数据显示,2024年的前11个月,在郑州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下线52.9万辆、增速为112.9%。
据测算2024年全年,郑州整车产量将突破110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是2023年的两倍。
郑州现在聚集了上汽、比亚迪、宇通、海马等7家车企,200多家配套企业。
其中主要的汽车产能,集中在比亚迪和上汽集团这两家。
2017年上汽集团开始投建郑州基地,到2023年时,该基地的汽车年产销量超过了44万台。
郑州也因此成为了上汽在全国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
2023年比亚迪郑州工业园建成,2024年前11个月,郑州比亚迪的汽车年产量达到47万辆。
郑州的目标是力争2025年,整车产量超过18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
然后是长沙。
长沙是中部四大省会里汽车产销体量最小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长沙汽车产量将突破100万辆。
长沙汇聚了上汽大众、比亚迪、广汽埃安和北汽福田等整车企业,全市共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约280家。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肥、郑州和长沙这三个城市,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都离不开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比亚迪。
2022年西安一炮蹿红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靠的也是比亚迪。
所以说这几个城市的汽车产能目标能否达成,全系于比亚迪一家企业了。
这是好事儿,也有隐患。
最后是老牌汽车制造城市,武汉。
迄今为止武汉尚未公布2024年的汽车产量数据。
根据测算,2024年上半年,武汉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约为50万辆、15万辆。
全年产能按翻倍计算来看,武汉是勉强把产量维持在了百万辆。
现在来看,2017年是武汉汽车产量的最高峰,全年189.8万辆。之后一路下降,到2023年只有121.4万辆了。
作为老大哥,武汉另辟蹊径,把汽车产业重点放在了自动驾驶上。
比如去年火遍全网的“萝卜快跑”,在武汉的服务已经触达人口超770万。武汉的自动驾驶,开放里程和区域数量均保持全国第一。
武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
以上就是中部六省的汽车制造产业现状。
说一千道一万,2025已经来了,真正的厮杀正式开始。
鹿死谁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