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敢相信,但这就是历史

书童读史 2025-01-08 16:02:20

如果你去过陈德墓,也许你很难相信,他曾经是一位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

这就是今天写的一位曾经的名将,陈德,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后来却身居高位,他被封侯,1378年,陈德死,朱元璋三天没有上朝,这也可见他在朱元璋心中还是有一定的位置。

造化弄人,在他死后,却又被牵连到胡惟庸案,他的爵位被除。

元末,局势逐渐混乱,各地的农民起义逐渐增多,而这些农民起义中,选择加入谁的队伍,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选择,这意味着身家性命,已经交付给了这支队伍。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陈德,日子也挺难过。后来,他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他是朱元璋的早期部下。

朱元璋投奔濠州起义军,加入郭子兴的队伍,其实也是实在没办法,如果他能吃上饭,也许历史的进程就会改写。农民,就想吃饱而已。他们的要求高不高?

在太平盛世,农民吃饱,也许不太难,但是在乱世,农民吃饱,其实是个非常难的事情。

说句题外话,如果你仔细读明史,你就会发现,其实旱情,蝗灾,水涝,这些自然灾害贯穿于明朝的历史进程,从明初到明末,《明实录》中常常会看到关于赈灾的史料。

在大明王朝的财政状况还算是比较稳定的时候,可以拿出钱来赈灾,这是关键。

这种赈灾力度,能让百姓维持基本的生活,百姓的生活,也算是有指望。

这是大明王朝的国祚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重要原因。

而到了明末,在天灾面前,明朝统治者也无力赈灾,财政出现问题,那各种矛盾就会激化。

元末,同样也是农民日子过不下去了,所以各地起义军出现。

朱元璋选择了投奔郭子兴,但是他发现,郭子兴看起来也不像是他最想追随的那种人,所以,他就有了其他的想法。

朱元璋主动寻找他能信任的部下,而陈德,就是朱元璋能信任的部下之一。

陈德跟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州、太平,并且跟随朱元璋渡江,攻克南京。

当攻克南京后,朱元璋有了根据地,也就可以更好地规划以后究竟要怎么发展。此后的陈德,在跟随朱元璋征战的过程中,在军中的职位也一路提升,他的战斗经验也在增加。朱元璋对于陈德,也是有了更多的信任。

在朱元璋发展的同时,他的竞争对手们也没闲着,都在积攒力量,在朱元璋心里,他最想先除掉的竞争对手,其实是陈友谅。

陈友谅,元末的起义军里,以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著称。

陈友谅是渔夫的儿子,但是他可不想过渔夫的生活,他想追求富贵。

陈友谅加入了徐寿辉的队伍,原本不起眼,但是徐寿辉的部下倪文俊企图杀害徐寿辉,这让陈友谅看到了机会,陈友谅找了个机会,把倪文俊杀了,而且把倪文俊的部下吞并了。

这时候的陈友谅,走出了第一步,尝到了不择手段的好处,他深信乱世就得不择手段,人不狠,他陈友谅就站不稳。

此后的陈友谅,势力逐渐壮大,徐寿辉更多是成了他的表面领导,陈友谅与徐寿辉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后来,徐寿辉想迁都,陈友谅不同意,这件事成了激化两人矛盾的关键。

陈友谅连表面文章都不想做了,1360年,陈友谅杀掉徐寿辉,陈友谅称帝,改国号汉,改元大义。

究竟是怎样的人的内心,才能在如此不择手段之后,改元大义?

历史的细节里,那天正好遇到大雨,这些手下们向陈友谅发起祝贺,也无法举办特别隆重的仪式。

朱元璋对于陈友谅这个敌人,是很重视的。

陈友谅称帝后,和朱元璋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手,是1360年的龙湾之战,陈友谅在军事实力上占据优势,但是朱元璋取得了胜利。龙湾之战中,陈友谅损失严重。

陈友谅吸取了教训,他吸取的教训是,他要有更加强大的水师,他相信这样他可以击败朱元璋。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决战,是在1363年。陈友谅攻打洪都,但是遇到了洪都守军的顽强抵抗,在洪都之战中,历史记住了朱文正这个名字。

洪都被围85天后,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决战在鄱阳湖上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决战中,双方都打得非常艰苦,朱元璋所在的船一度搁浅,在此危急关头,陈德挺身而出,奋力杀敌。陈德身中九箭,依然没有逃走,后来朱元璋的援兵到了,保住了朱元璋的性命。

在这场战斗中,很多人的表现都非常勇猛,包括大将常遇春。

朱元璋能够最终脱险,常遇春功不可没。

因为在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企图于乱军从中夺得朱元璋的项上人头的时候,是常遇春在旁边射中了张定边,让张定边的船退却。

这就是战争,失去的机会,有可能是决定整个战争走向的机会。能不能把握住机会,有时候也得看运气。

张定边没有抓住杀掉朱元璋的机会,而陈友谅的性命,永远地留在了鄱阳湖。鄱阳湖上火光冲天,鲜血染红了江面。朱元璋火烧陈友谅战船,在史书中也常常被提起。

如果说选一个鄱阳湖之战里,最遗憾的一个人,我选张定边。

陈德身中九箭,也是命大,保住了性命,如果陈德就此身死,那1370年的封侯,就不一定是什么情况了。

战场上,活下去,胜于一切。其实人生如此,很多时候,总觉得前路坎坷,但是只有活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写到这里,想起张岱,张岱出生于明末,前半生享受荣华富贵,后半生颠沛流离,支撑他选择活下去的,是为了修明史。

他想把大明王朝的荣辱得失,写成不朽的著作,留给后来人阅读。很难想象张岱是在怎样的毅力下完成这样的著作,他是一个生于名门望族的公子,在这样巨大的人生落差里,他居然可以坚强地活下去。

张岱选择了活下去,我们也得以在很多年后,读到《石匮书》《石匮书后集》。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的征战还在继续,陈德也跟随着朱元璋,继续征战。在平定张士诚的战争中,陈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方局势逐渐明朗,但是元朝在北方的势力,依然不可小瞧。朱元璋决定北伐中原。陈德随军出征,讨伐中原,攻克汴梁。河南行都督府设立后,陈德被任命为府事。

讨伐中原的数次战争中,都有陈德的身影。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陈德战功显赫,他被封为临江侯,食禄1500石,朱元璋还赠予他世券。这时候的陈德,当然想不到他死后,会发生的事情。

1371年,陈德随着傅友德出征,平定蜀地。

1372年,陈德被任命为左副将军,又随着冯胜出征漠北。

这里说一句,无论是冯胜,还是傅友德,结局都挺惨。

1374年,陈德在北平练兵。

1377年,陈德返回凤阳。

1378年,陈德结束了他的一生。

关于他的死因,我也不知道,正史没有记载。

陈德被追封为杞国公。

陈德死后,他的儿子陈镛袭爵。

1387年,陈镛跟随冯胜出征纳哈出,但是在即将到达金山之时,与大军由于道路不同而失散,战败而亡。

1390年,已经死了的陈德,被打入了胡惟庸党,陈德被打入胡惟庸党的理由是,因为陈德在征西时,由于犯错被责难,于是陈德与胡惟庸勾结。

已经死了的陈德,就算是皇帝的朱元璋,也不能再把陈德拉出来再杀一次,陈德的爵位被除掉了。

如果陈德死后有知,面对此情此景,他又会作何感想?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实录》

0 阅读:0
书童读史

书童读史

希望是永远不会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