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江苏全境被湿热的高温笼罩着,刚刚打完郭村战斗的新四军,个个斗志满满,军营内外更是欢声笑语,热火朝天。
8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到达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后,奉命改称“苏北指挥部”,由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辖三个纵队,共7000人,并确定以黄桥为中心,继续东进建立根据地。
随后,苏北指挥部发布了政治动员令,提出团结、抗战、反顽口号,要求全体指战员做好打运动战、歼灭战的充分准备,严格执行纪律,宣传党的政策,开展群众工作。
7月12日,毛泽东下令:
“华中目前斗争策略,以全力对付韩德勤及苏北其他顽军切实发展苏北。”
部队完成休整之后,7月25日,陈毅、粟裕挥师东进,兵分三路,一纵插到黄桥以北营溪、老叶庄一线,二纵插到黄桥以东,三纵由西向东正面攻击前进。
在此过程中,“二李”依约让路。韩德勤得知消息后,一面电责李明扬不阻击新四军,一面令驻黄桥的江苏省保安第4旅何克谦部自黄桥向北攻击,陈泰运的税警部队由曲塘南下,南北夹击。
图片来自网络
陈泰运,别字化淳,贵州贵定人。家世务农,仅足自给。县立高等小学、贵阳南明中学及省立国学讲习所毕业。
1920年秋,他由胞兄陈开运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靳经纬(上海新建设杂志编辑,国民党上海党务特派员)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
毕业后,陈泰运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排、连、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上校参谋、第2军上校参谋处长。
1928年后,他任南京中央军校第一总队中队长、上校教官,1936年7月,他被授予陆军少将。随后,任第51师152旅少将旅长、副师长,军事委员会高参。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泰运任第13军少将高参,第88师副师长。1940年5月授陆军中将后,任长江下游挺进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淮南行署主任,两淮税警总团团长。
对于何克谦、陈泰运两部,陈毅、粟裕决计采取不同对策,我军东进部队到达北新街以南时,突然调头向北,一下子击溃了陈泰运的两个团,歼其一个多营。
不过,战后,我方迅速如数遣返俘虏,主动送还部分枪支,警告其不要跟着韩德勤制造摩擦打内战,全力团结抗日。
与此同时,新四军第2纵队占领黄桥以北及东北的蒋垛、古溪、营溪,并以第1纵队占领搬经,截断何克谦的的退路,第3纵队攻占黄桥及其以南地区。
28日,经一夜激战,新四军各部胜利完成了任务,于29日凌晨,解放了黄桥。
黄桥老街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此战,共歼何顽主力近二千,在我党团结抗日号召之下,何部两个团由陈宗保等人率领,于战后起义。
陈毅随即转兵,连克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并两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群众奔走相告:
“新四军是真来打日本鬼子的!”
攻克黄桥后,陈毅等人立即紧抓统战工作,先后拜会知名人士朱履先、韩国均,宣传抗日主张。
此外,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陈毅还委派了如皋、泰兴等五个县的县长,委托管文蔚筹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
同时,成立中共苏北区党委,陈毅任书记,陈丕显任副书记,使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初具规模。
然而,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对于韩德勤来说如鲠在喉,他于8月3日在东台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调兵遣将,企图利用秋水暴涨、新四军与八路军不便相互支持的时机,进攻黄桥。
9月3日,韩军分两路南犯,但是,其右路二李等部,采取观望态度,进展缓慢。
9月5日,左路保安第1旅占领营溪,第117师猛攻古溪,我新四军奋起反击,歼灭韩军先头部队保1旅1个多团。
韩德勤营溪失败后,改取堡垒政策,令保安第9旅张少华部进驻姜堰,企图引日军向新四军合击。
9月13日,我新四军强攻姜堰,经一昼夜激战,歼保9旅2000人。
为继续保持政治上的主动与优势,新四军在占领姜堰后主动撤出。
9月30日,又将姜堰移交给李明扬部接防,还给陈泰运部一百多条枪。
“二李”和陈泰运部再次表示愿守中立。
新四军这种委曲求全、顾全大局的姿态,博得苏北商绅各界知名人士韩国钧等人的欢迎,共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这时,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诚部已抵苏北涟水以北地区,随时可以支援新四军。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计划,毛泽东提出了“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的自卫原则。
然而,韩德勤把新四军退出姜堰视为虚弱,亲率其主力第89军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人,从海安、曲塘一线分三路南犯,并以“二李”、陈泰运部及五个保安旅置于两翼配合作战,妄图聚歼黄桥地区的新四军。
陈毅和粟裕考虑到黄桥决战不可避免,决定集中兵力,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术,在运动中歼击韩军。
陈毅在作动员时指出:
这次还击韩军对黄桥的进攻是一场决战,关系到苏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华中抗战局面的发展一定要全力以赴,务求必胜。
随后,他在严徐庄坐镇掌握全局,由粟裕在黄桥具体负责战场指挥。
粟裕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陈毅深知形势严峻,作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文稿全都坚壁起来。
10月3日,韩军分3路扑向黄桥,次日正式揭开了战幕。
下午3时,新四军第1纵队在高桥、周家庄之线,将由古溪经高桥向黄桥前进之韩德勤军截成数段,查明该部队确系独立第6旅。
在这里,该部遭到新四军第1纵队截击,大部溃散,一部消灭,其第17团向古溪方向逃窜。
根据上述情况,粟裕令第1、第2纵队以猛烈果敢动作,迅速将独立第6旅全部消灭,务于黄昏以前继续南下,于晚上12时总攻黄桥以东韩德勤军。
令第3纵队继续以全力固守黄桥,特别注意东西两面,防止韩德勤军乘隙偷袭,并以少数部队挺进到我军防御工事前方韩军侧后,实行袭扰,阻止其猛扑黄桥。
这样一来,进攻黄桥韩德勤军,因独立第6旅被截击,其第二梯队已无进攻能力。
至黄昏时,独立第6旅大部被新四军第1纵队歼灭,仅有残余部队退守高桥西南之张家庄、八尺沟一带进行顽抗,该纵队急于围歼此残余,未能迅速南下。
下午6时,新四军第1纵队全部仍然在高桥附近与独立第6旅残部纠缠中,而第2纵队进至八字桥后行动不明。
在黄桥东面,韩德勤军第33师正在集结,准备于5日拂晓总攻,其第二梯队已进至西官庄、刘家堡之线,有于次日拂晓配合该师作第三次猛攻黄桥的企图。
依据上述情况,粟裕做出处置如下:
令第3纵队于四日晚12时,以两个团兵力出击黄桥东面之韩德勤军,以打破其拂晓的总攻击,并配合新四军突击兵团夹击该敌;
令第1纵队将围困于张家庄之独立第6旅残部交由指挥部特务营负责解决,该纵主力立即全部南下,经何家桥、太平桥向刘家堡、野屋基之韩德勤军侧后攻击。
此时,新四军第2纵队已于4日午夜12时进占分界,与韩德勤军稍事接触后,即继续由分界向黄桥攻击前进。
第1纵队即由高桥经八字桥南下。
第2纵队则于5日凌晨2时左右,以两个团兵力使黄桥东面韩德勤军第三次总攻被击破。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由于第1、第2纵队未能在预定时间到达黄桥东郊,不能如期于5日凌晨以前,解决黄桥东面韩德勤军。
为扭转不利的局面,韩军拼命猛攻黄桥,以猛烈的炮火掩护部队向东门进攻,新四军防御工事大部被毁,部队伤亡很大。第89军第33师以三个团兵力发起攻击,其一部在尘土硝烟中,突进了东门。
于是,黄桥守卫战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新四军守城兵力十分有限,情况异常危急。
粟裕深知:
黄桥如果失守,对第89军的包围圈将被突破,在完全无预备队增援的情况下,不仅战役任务不能完成,几个纵队势将被敌人分割,被迫分散活动,形成打游击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他把“前指”包括炊事员在内的全体人员组织起来,编成突击队,亲自带队跑步冲往东门,其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英勇行动,令指战员们深受鼓舞。
这时,有报告说奉命增援的江南部队一个主力营,已到距黄桥仅10公里的季家市,粟裕振臂高呼:
“同志们,江南增援部队过来了!”
部队立即士气大振,在纵队司令员陶勇和纵队参谋长张震东的率领下向敌人扑去,终于夺回了东门。
此后,战局出现了对新四军极为有利的转折:
新四军第1纵队经黄桥东北的八字桥插到东面的分界,第2纵队己由八字桥与黄桥之间南下,与守卫黄桥的第3纵队,完成了对己经进入黄桥以东地区的李守维部的合围。
至此,新四军己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10月5日凌晨3时,黄桥以东之西官庄附近枪声甚密,新四军第2纵队已经抄袭敌后,但未取指挥部得联络。
粟裕急令第3纵队已出击的两个团迅速猛攻,打破韩德勤军的拂晓攻击。
随后,韩德勤军拂晓总攻又告失败。其第89军大部集结在黄桥东北大焦庄、小二房庄、罗家庄、何家塘、何家庄、野屋基、胡家堡之线,准备最后猛扑黄桥或固守待援。
粟裕决定第1、第2、第3纵队于下午实行总攻。
10月5日上午8时,新四军第2纵队已由分界进至刘家堡、西官庄一带,其一部已进至大焦庄与第3纵队前哨部队取得联络。第1纵队则已进至八字桥以南地区与韩德勤军对峙。
就在这时,新四军指挥部得到情报,韩德勤军增援部队约八个团已进至黄桥东北不远的地方。
当时,粟裕决定于10月5日黄昏总攻。接此消息后,陈毅估计韩德勤军增援部队可能没有八个团,但二三个团或有可能,为在其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先解决当面之韩德勤军,电告粟裕尽量提前实行总攻。
于是,粟裕令第2纵队派兵一部向分界方向阻止敌增援部队,主力迅速向西攻击。
但此时来已不及向突击兵团传达命令,便采取了如下办法:
令第3纵队首先以小部队向黄桥以东之韩德勤军佯攻,引起韩德勤军回击,造成浓密枪声,以此作为新四军同第1、第2纵队的联络信号。
战场上,枪声就是命令,第1纵队闻枪声而迅速南下,第2纵队闻枪声迅速西进。
待至5日11时半,粟裕再令第3纵队全部出击,第33师全部动摇溃退,在新四军第2、第3纵队东西突击下,大部被消灭,一部向东北突围退至野屋基、何家塘之线,与其军部及第117师靠拢。
这时候,新四军第1纵队已进至野屋基以东、以北与韩德勤军激战。至下午5时,韩德勤军军部及第117师仍固守野屋基附近各村庄,企图待援或于黄昏后突围。
晚上9时,韩德勤军大部主力已被新四军解决,粟裕接着下达如下追击命令:
“(一)情况(略)
(二)各部应不顾疲劳,不惜一切牺牲,不重缴获,而在于乘胜追击以占领海安。
(三)追击任务及路线区分如下:
(1)第1纵队由现地(野屋基)经八字桥、古溪,向营溪、孙家庄,经胡家集渡运盐河,由海安以西向海安进击。
(2)第2纵队由现地(何家塘)经太平桥、古溪以南芦家桥、小塔头桥、花园桥、祖师庙,由海安以南向海安进击。
(3)第3纵队由现地(大焦庄)经分界、搬经、加力、花园桥以东,由柴湾镇以北渡运盐河,经立发桥绕攻海安东北,截断海安顽军向东台之退路。
(4)各部自行酌派兵力打扫战场,收容伤兵,应将主力之大部迅速兼程前进,务于十月六日早晨到达海安。
(5)我随中央纵队前进。”
10月5日晨,新四军缴获韩德勤军第33师电报,得悉其请求韩部从海安派第117师701团,经由分界迅速增援黄桥。
据此电报,粟裕判断韩德勤军第701团尚在营溪附近,有经分界向黄桥增援之可能。
但是,若该团得知第33师已被消灭,亦有退至营溪和海安之可能。
因此,粟裕命令追击部队注意在海安外围歼灭第701团,不使其退守海安,以利于新四军进占海安。
不过,5日晚上,新四军部队疲劳,同时退守野屋基之敌未能完全解决,因此,未能达成于6日早晨占领海安的任务。
10月6日拂晓,各追击部队从八字桥、野屋基、黄桥附近分路向海安追击,乘势包围第89军军部,军长李守维仓皇逃窜,淹死于八尺沟河中。
李守维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顽军失去了指挥,极度混乱。但其第349旅拼死抵抗,在野屋基村附近与我展开逐屋争夺战。
我军经多次白刃格斗,终将顽军反抗气焰彻底压倒,该旅大部被歼灭,其残部沿原路溃退。由于地形复杂,桥梁道路早被我所控制,在一片“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呼喊声中,纷纷缴械投降。
奉命增援第33师的顽军预备队进至分界以西,因该师被歼,转守营溪。
很快,第2纵队追至营溪,将其包围,激战半天,歼敌大半,残部向海安方向溃逃。韩德勤纠集来的其他保安旅团见势不妙,也争先撤退。
为了囊括通、如、海、启,控制长江,向大海边发展,我军把海安作为追击战的首要目标。
在作战命令中规定:
“不顾伤亡,不计俘获,占领海安就是胜利。”
海安是个十字路口,控制了这里,就能割断如皋、南通、海门、启东四县顽军与海安以北顽军主力的联系。
当时,粟裕对江南增援来的部队说:
“你们才从江南赶来,本来应该让你们休息一下的,现在任务紧急,只能先执行任务了。”
部队立即出发,和各兄弟部队争先前进,逢水过水,见桥夺桥,不怕疲劳,边打边追,直奔海安。
至此,顽军第89军及独立6旅几乎全军覆没。
自10月3日起至6日止,新四军共歼顽军主力12个团,保安第6旅全部,保安第3旅、保安第5旅各一个团,共计一万一千余人。
敌军长李守维溺毙,旅长翁达自杀,俘韩部师长以下军官600余人,同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新四军鏖战之时,泰兴日伪军一部进至黄桥以西7.5公里处观战;李明扬、陈泰运部列兵于运粮河东西之线,按兵不动。从而形成了在一个战场上,两方苦战、多方观战的战争史上的奇观。
韩德勤见大势已去,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狼狈逃窜。
我军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到达东台,停止向西北追击。
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击了苏北伪顽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对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