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机,字尔张,生年公元1542年、卒年公元1616年,明代嘉靖、万历两位旷工皇帝,全让李廷机赶上了。
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他被李廷机万历皇帝抬举,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得以进入内阁,明代虽有朱元璋的废除丞相(宰相),无奈后世皇帝做不到像朱元璋那样废寝忘食、任劳任怨地工作,所以明代中后期就有了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的内阁。
内阁一般有3-5位阁臣,他们是中央的权力和神经中枢,在这几位阁臣中领衔的人就被称为首辅,虽有宰相的部分权责,但民间一般称为阁老而非宰相——作为内阁的领头人,他既需要解决皇帝提出的要求或者问题,也需要安抚好其他阁臣以及满朝大臣。
(一)按照《明史》的记载,李廷机的学问、人品、操守不仅不歪,而且正得令人无限倾佩,但李廷机最终“歪”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印高悬、自主退休,是被万历皇帝的懒惰与不作为、朋党尤其是东林党的庞大和狂悖给逼“歪”的。
李廷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读书不仅十分聪慧,而且异常刻苦,是最接近“三元及第”的一位,他在乡试、会试中皆拔头筹,却在殿试中屈居第二,憾失“三元及第”称号。
因为天才往往不是完美的,李廷机主要是吃了长相的亏,他从小长得并不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看上去反而显得“筋浮睛露”——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明史》上的,胆子小的人甚至觉得李廷机的长相令人有些许不安,因为他从小被家乡父老相过面,比如“乡父老谓非寿相,父母亦忧之”。
这在古代,尤其是明朝其实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缺憾,想想另一位学霸张居正,不仅书读得好,而且人长得帅,否则怎么可能既当得帝师,又做得首辅。
进入仕途后的李廷机,清正廉洁、乐于救助,有些迂腐但却非常可爱、可敬。
比如乞丐们在坊间听到李廷机的口碑,便每天都在他的府邸门口等候,一见他出门就成群结队地拥在轿前乞讨,李廷机当然勉为其难,但却慷慨过了头,尽管后来位极人臣、荣耀入阁,但在财富方面却一贫如洗。
至于“庙祝阁老”这个绰号,对李廷机的一生来说,这个首辅当得很无奈很心酸;很荒唐也很不正确。
(二)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李廷机终于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央朝廷的九部全部高级官员加一起31人,空缺竟达24人,中层官员更加稀少,一个人要顶三四个人用。
补缺的请求,历任内阁首辅及阁臣打了无数遍报告,万历皇帝就是不批,不仅不批,还全部留中——连个反馈意见或者安慰言辞都没有,只当一切没有发生过。
这是当时朝廷的常态,是正常的,不是万历皇帝当时心情不好,以四年前即万历三十年为例,明代两京即南京和北京,就已经有近200个中高级官员的空缺,一直不补,拖到现在。
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以赵焕为例,万历四十一年即公元1613年,他从南京右都御史升任刑部尚书后,麻烦也就来了:需要他一人身兼吏、兵、刑三部尚书,而这三个部的侍郎,却各只有一人;郎中和员外郎的空缺就更多了。
【万历皇帝】
这不是一个人要顶三四个人用,这是要求大家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所有这一切,万历皇帝完全不闻不问——以前大家只是觉得他累、他懒,最终才发现,他只是看透了一些事情,不想再跟任何大臣(当然包括各派朋党)有任何联系。
万历皇帝在位48年,中晚期时长达20年不朝、不见、不批,造成朝廷中枢机构近于瘫痪,最典型的是各级官员的空缺得不到补充,无论北京还是南京,空缺超过10年不补的不胜枚举。
老实人李廷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内阁里玩命工作,任劳任怨地日复一日,再加上东林党有自己的内阁阁臣甚至首辅的人选,所以经常以点评朝政、讥讽时事为名,对李廷机展开人身攻击,不仅肆无忌惮,而且绝大部分抨击都是捕风捉影、为喷而喷。
【万历皇帝的头冠:金翼善冠】
(三)李廷机在内阁首辅的任上苦心熬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实在不想干了,用四字就能形容他当时的心境:身心俱疲。
于是他连续写了5份辞职报告,向万历皇帝请辞,同时为了表明心迹、绝不留恋,李廷机还特意把自己的宅邸捐给穷人,让全家老小先行一步,返回福建泉州老家,自己则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住,那意思是:请皇帝务必批准我的辞职,否则内阁首辅长期住在寺庙,您和帝国的脸面也不好看。
完全低估了万历皇帝的耐受力,在这方面,万历皇帝只能用深不可测、底线无边来形容。
会不会是皇帝没看到李廷机的报告?不可能,这可是内阁首辅的亲笔报告,而且万历皇帝只是不上朝,并不是不看报告——只看不批而已。
会不会是皇帝不知道李廷机住庙里?更不可能,大家都知道锦衣卫、东厂、西厂的能耐,连这点儿消息都打听不到,那就白白存在200多年了,尤其是李廷机这种级别,方方面面都盯得很紧。
李廷机只好咬牙一边坚持工作,一边继续挨喷,一边顽强上书请辞——最后李廷机在庙里住了5年、前后写了123封辞呈、为自己赢得“庙祝阁老”官场绰号和民间感慨。
此时已经彻底崩溃的李廷机,不想再保持正直、正派、正统的美名,不要了,都不要了,他做了非常不正的事情,冒着违规下岗、非法旷工的杀头危险,自作主张跑回福建泉州老家去了。
不过万历皇帝知道这件事归根结底是自己做得不厚道,所以没有追究李廷机——能20年不上朝还可以悠哉游哉的皇帝,都不是笨蛋,相反,聪明的很。
跑了就跑了,再物色一个继续当首辅也就是了,这是万历皇帝通过宦官给朝臣们的反馈意见,于是面面相觑的反而是东林党的大官小官了。
四年后即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李廷机在福建家中去世,时年75岁,当年他在京城庙里寄居多年的时候,曾经很担心不能在家乡终老,如今算是如愿以偿了。
【明代的状元及第】
结语对于这样一个老实人,万历皇帝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赠李廷机少保头衔、谥号“文节”。在明代文官的谥号等级中,“文正”是最高的,其次是“文贞”,“文节”能排第16位,绝对靠前。
至少证明李廷机的勤奋、忍耐和清廉并没有白费,也至少能证明万历皇帝并不怪他,更不想难为他——也就难为了五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