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克氏原螯虾南繁北养技术试验

稻田克氏原螯虾南繁北养技术试验

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JATS〔2021〕362);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特色水产产业(2019-SJ-009-5);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克氏原螯虾快长抗逆新品系选育及规模化繁育(JBGS〔2021〕123)

_张敏等

江苏省地跨北纬30°45'—35°08',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早春升温晚。江苏与江西、湖北等其他小龙虾主产区相比,小龙虾春季生长期晚20天左右,集中上市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底,而小龙虾销售价格通常在3—4月较高,养殖户无法获得最大效益。目前,江苏省小龙虾主流养殖模式依然为“一次放苗、多年收成”的粗放模式,养殖户不舍得清塘花费,造成第二年虾苗泛滥,导致成虾养成规格较小、价格低。随着近年来早春虾、大规格虾价格高且稳定,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接受通过提早繁苗、繁养分离来养早虾、养大虾的养殖模式。通过调研发现,3月江西地区的小龙虾苗即可捕捞进行养殖,且价格低、规格大,如果运输至江苏地区养殖,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早上市,增加养殖效益。2021年,盱眙金联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尝试江西繁殖、江苏养殖的“南繁北养”试验,效果较好,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种养地点 试验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盱眙金联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养基地,面积54.54公顷,通过对稻田改造,共分为18块稻虾种养田。

2. 田间工程 已开挖“L”形沟,沟上口宽4.5米、底宽1.5米、沟深1.2米,坡比1∶1,开挖环沟的泥土逐层夯实加固、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坡比为 1∶1,埂高出田面 1.0 米,埂面宽2.5米。稻田内一边留4.5米宽的机耕便道,用于水稻机械化栽种与收割。因稻田承包前已进行开沟,实际生产中稻虾轮作模式(一稻一虾)可不开挖环沟,只需将稻田四周田埂加高至0.8~1.0米即可。

3.防逃与进排水 用硬质塑料薄膜加PE网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地面以上高40厘米,下埋20厘米。进水系统为沟渠,使用水泵提水入田,排水系统由排水沟和排水口组成,排水沟使用已开挖的沟,排水口位于沟底的最低处,与排水沟相通,排水口设置排水管。

4.水草种植 12月初,水稻收割后进水30厘米,使用漂白粉消毒。10天后移栽水草,环沟中种植伊乐藻,栽植面积控制在50%左右;大田中移栽伊乐藻,保持水草行距 8~10 米,株距 1.8~2.5米,栽植面积控制在30%左右。

5.苗种来源 小龙虾苗种来源于江西省鄱阳县饶丰镇,苗种规格为18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2 500尾/公顷。由于之前进行过稻鳅养殖,稻田中仍会有泥鳅产出。

6.苗种运输 采用长4.2米通用箱式货车运输,车厢配备空调、给水喷淋装置和漏水槽。装运过程需在低温、清洁的环境中进行,避免阳光直射,保证小龙虾鲜活。采用小龙虾苗专用密眼框装运,规格为60厘米×40厘米×20厘米,每框盛放虾苗5千克左右,每车可运输虾苗约1 500千克。运输工具在装货前进行清洗、消毒,做到洁净、无毒、无异味。运输过程中防温度剧变、挤压、剧烈震动,不得与有害物质混运,严防运输污染,每1.5小时喷淋1次。从江西潘阳县苗种基地运输到江苏盱眙县养殖基地,路程700千米,时间7~8小时。

7. 苗种投放运输车将要到达养殖基地时,调节空调温度,使车厢内外温度逐渐趋于一致。放苗时,先将虾苗用泼洒有维生素C的稻田水浸泡20秒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20秒,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将虾苗均匀取点、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水中。每个稻田放苗时要规格整齐,尽量一次性放足。

8. 饲料投喂小龙虾投喂以配合饲料为主,前期投喂粗蛋白质水平32%的饲料,后期投喂粗蛋白质水平28%的饲料,日投饲量占存田虾总量的3%~8%,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状况和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

9. 水稻插秧与方法选择产量高、米质优、耐高温、广适性好的甬优4949,6月初育秧,7月初开始插秧,整个过程采用订单式服务,由专业秧苗合作社完成。每公顷栽插穴数约20万穴,每穴 1~2 株苗。插秧前 7 天,施缓释性复合肥料600 千克/公顷,用旋耕机翻耕耙匀;插秧 10 天后,追施尿素450千克/公顷。

10.水质调控正常天气条件下,每7~10天加水1次;高温季节,每3~5天加水1次,每次加10~20厘米,加水后使用生物制剂1次;在连续阴雨、气压较低的情况下,开启增氧机,泼洒抗应激产品,增加水中溶氧,调节pH。保持养殖期间水体溶氧充足,微碱性,透明度在30~40厘米。

11.水位管理插秧前根据小龙虾养殖管理需求调节水位。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水位控制在3~5厘米;够苗晒田,将田面水排干,进行晒烤,轻烤2次,每次3~5天。孕穗期水位控制在20~40厘米;之后一直保持深水灌溉,或者淹水灌溉;高温期间水位控制 15~20厘米;收获前10天排水干田,待田干后即可收割水稻。各月水位控制见表1。

表1 稻虾综合种养各月份水位管理情况

12.捕捞收获 经过30~40天的生长,部分小龙虾开始达到上市规格,进行捕捞上市。第1次起捕时间为4月28日,采用密眼地笼捕捞。起捕时使用鱼筛在水中过滤,小规格虾留在水中继续养殖,大规格虾上市销售,由于产量较大,采用统货方式出售。另可选用具有选择性的大网目笼梢捕大留小。捕捞时间持续2个月,6月底结束。经过120天左右的生长期,水稻于10月底开始进行机械化收割,11月中旬收割结束。

二、试验结果

经过1年的生产试验,小龙虾产量1 552.5千克/公顷,水稻产量11 250千克/公顷,整个养殖生产周期,净收入达到 27 630 元/公顷,比普通“一稻一麦”模式增效 18 630 元/公顷,效果显著。具体投入与产出情况见表2。

表2 投入与产出情况

三、分析与讨论

该试验验证了“南繁北养”模式是可行的,其核心技术是保证小龙虾苗长距离运输的成活率。通常养殖户认为小龙虾苗不耐运输,往往采取就近购买的方式,通过本次试验验证,小龙虾经过700千米、共计7个多小时的运输,养成规格虾的最终成活率为70%左右。此次小龙虾苗种投放密度为82 500尾/公顷,和本地购买苗种投放密度一致,苗种成本降低50%,苗种规格提高30%,但最终成活率下降15%左右,导致最终产量较低,以往产量为1 875~2 400千克/公顷,需适度加大投苗量。本次试验首次捕捞日期为4月28日,平均规格 18 克/尾,大部分未达到 30 克/尾的上市规格,离早上市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该养殖模式完全符合农业农村部201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平原地区每公顷产量不低于 7 500 千克。符合“稳粮增收”的根本前提,实现了“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本原则。

稻虾轮作(一稻一虾)模式目前在江苏省种养大户中广泛推广,该模式操作简单,成本低,优势显著。一是经济效益显著。稻虾轮作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水稻产量稳定,小龙虾养殖效益高,每公顷可增效12 000~37 500元,小面积精养模式每公顷利润可达45 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户积极性,减少了冬季抛荒现象。二是生态效益显著。通过轮作模式,小龙虾残饵和粪便作为水稻肥料得到循环利用,营养物质转化率得到了提高,大幅度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生产过程中基本实现少用药、只补水、不排水,实现了节水、节能、环保。三是社会效益显著。通过稻虾轮作技术推广应用,新模式与新技术的优势在生产中充分显现,单位产量增加幅度提高、达到了“市场产品更丰富、产品质量更可靠、种养户效益更稳定”的效果;“繁养分离”新模式、微生物制剂新理念使用面积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理念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江苏省稻渔综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稻虾轮作种养模式比普通种植增效显著,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一是可进行“一稻二虾”甚至“一稻三虾”模式提升。在稻虾轮作基础上,合理安排茬口,可进行“稻中虾”或“稻后虾”的养殖,进一步发掘养殖空间和效益。二是进行稻米品牌化运作。稻虾种养模式比普通种植模式大大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出的大米品质好、绿色生态,需进一步进行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做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每千克米的价格可达10~20元,大大提高种养效益。三是开展规模化合作经营。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种养户”模式开展合作,将公司、合作社和种养户三方利益充分衔接、合作共赢,通过签订收购合同、开展技术支持、统一组织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并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带动加工、物流、仓储、休闲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1 阅读:137
吉山花瑶三农[已注销]2

吉山花瑶三农[已注销]2

介绍三农与分享三农的那些事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