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时代,世界上最亮眼的股票,一般不是高科技股就是金融类股。
高科技引领未来,金融资本是高科技的幕后推手。对投资者来说,淘金就要到这些行业中去淘。
然而中国股市的第一股,却来自古老的酿酒行业。贵州茅台股价最高达到2500元以上,目前股价仍在1800元左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股。
A股历史上不乏千元股,有的ST股票,曾经还冲上过三千多元的高位。不过那都是投机炒作,疯狂的股价根本没有业绩做支撑。
贵州茅台不一样,这家公司上市以来的成长性,丝毫不弱于独角兽企业。更可贵的是,贵州茅台完成高成长后,还能一直保持业绩稳定,成了A股市场上比苹果还可靠的保值品种。
而带领贵州茅台创造出这一奇迹的人,就是贵州茅台前董事长、今年9月11日去世的袁仁国。
袁仁国爱喝酒,白酒企业的董事长不喝酒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但袁仁国对茅台情根深种,进入茅台酒厂过后他终生只喝茅台。
也许这样的忠诚度也是袁仁国把茅台带向巅峰的一个重要力量。
2001年,已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袁仁国,到香港出差途经广州,广州一家豪华酒店的总经理请他吃饭。
菜一上来酒店总经理拿出两瓶“XO”对袁仁国说:“袁总,今天我们尝尝这种酒。”
“XO”被周星驰一句“交叉零蛋”喊得毫无形象,其实这种酒是顶级白兰地,原浆年份都在十五到五十年甚至更长。
可是袁仁国瞟了一眼两瓶酒,就不顾社交礼仪断然拒绝,“对不起,我喝酒只喝茅台。”
“不是,袁总。我这两瓶‘XO’的年份可有……”酒店老总还要向袁仁国安利,袁仁国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毫不妥协地打断,“不好意思,不管这两瓶酒是什么年份我都不会喝,我只喝茅台。”
茅台如同是袁仁国的灵魂伴侣,他绝不会背叛。
自从和茅台结缘后,对袁仁国来说再喝一次其他的酒,都意味着对茅台的背叛。
酒店老总见袁仁国的的态度异常坚决,只好临时叫人搞来了两瓶茅台。
袁仁国对茅台情有独钟,并非仅仅因为他在茅台酒厂工作,他对茅台的情愫,更多是来自专业高度的品鉴。
有句流行语是“你品,你细细品。”
袁仁国认为西方的烈酒,不管是粮食类的威士忌,还是水果类的白兰地,其中的烟熏香和果香,都要细品才品得出来。
而中国白酒的浓香和酱香,只要质量上乘,都能一开瓶就香飘十里,确实“很不一样”。
“很不一样”是袁仁国谦虚的说法,其实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就是,中国的好白酒以品酒师的品鉴来看,在世上烈酒类中都是无出其右的顶流,而茅台又是顶流中的顶流。
抛开专业认知不说,从历史来看袁仁国的评价也有根有据。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茅台酒装在陶罐里,一副土鳖相杂陈于农产品中无人问津。
由于茅台在南洋劝业大会上得过奖,中国代表团有人提出,应该把茅台转到食品加工类展馆展出,以便引起世人关注。
结果搬动茅台展架时,有个工人不小心打碎了一瓶茅台,酱香馥郁而出引来展厅里众多人注目。
中国代表团有人见状灵机一动,提出开一瓶茅台倒在几个空罐里不上盖,用茅台的酒香来广而告之。
这招一出,果然引起轰动效应,茅台的酒香聚集了世界各国的酒类爱好者,不管酒徒还是品酒师,品尝了茅台过后无不感到惊艳。
茅台不仅酒香袭人,细品更堪称绝唱。如同飚到海豚音,还能具有丰满的磁性,还能保持烟熏嗓的浸染。这就是酱香茅台独一无二的魅力。
茅台拿到巴拿马世博会的金奖,奠定了世界名酒的地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又在全世界瞩目下,拿出三十年的茅台款待尼克松,茅台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酒。
尼克松在中国喝茅台三年之后,19岁的贵州怀仁知青袁仁国,被招进家乡的茅台酒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在袁仁国当工人的那个年代,他干过许多脏活累活,不过他当时的收入按购买力算,却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工人。
茅台酒厂在1978年以前连续亏损了十六年,就算不亏损,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奖金一说,再苦再累效益再好,袁仁国每月也只能拿到定死的微薄工资。
不过袁仁国很幸运,在茅台酒厂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熟悉了酿酒的各个环节。
他在工作中有机会就向老师傅请教,所以他以后改做行政工作,仍然获得了国家酿酒大师的称号。
袁仁国在基层锻炼了几年,茅台酒厂就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他对茅台酒的未来也有了新的认识。
1991年,从办公室秘书干到副厂长的袁仁国,面对的还是计划加批条的经营环境,茅台酒的销路用不着他操心。
不料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加上山西朔州发生工业酒精勾兑假酒,致27人死亡的重大事件,白酒市场一时间笼罩在愁云惨雾中,连国酒茅台也不能独善其身。
昔日排在茅台酒厂大门急等提货的车水马龙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向茅台酒厂袭来。
袁仁国受命于危难之际,在这一年当上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上任后,袁仁国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为茅台酒打开销路。
以前都是市场求茅台酒厂,茅台酒不仅“酒香不怕巷子深”,还有一种“客大欺主”的霸气,市场营销对茅台酒厂来说完全多此一举。
如今形势逆转,袁仁国在就职仪式上向中层以上员工提出,茅台酒厂要破局,必须唱好三首歌。
唱好《国际歌》,不靠神仙皇帝靠自己;唱好《国歌》,茅台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拼搏才有活路;唱好《敢问路在何方》,茅台要探索出一条自救发展的新路。
三首歌汇成两个字,那就是促销!促销!促销!
促销不是双十一大降价,而是建立销售队伍跑市场。
他亲自挑选出17名销售精英,对这些人进行短期强化培训,然后由公司中层领导带队,直奔全国销售第一线搞推销,并进行市场调研和监控。
袁仁国自己也当起了推销员,他在家中举办宴会请客,请的都是全国各地糖酒公司的负责人。
以前这些人都只有请他的份,果然世上的事总会遇到风水轮流转。
“今天我们喝杯患难酒,是朋友就干了!”
酒桌上袁仁国举起杯中茅台,和糖酒公司的负责人们一饮而尽,场面很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在袁仁国带领下,茅台酒当年就渡过了危机,2000吨的销售任务顺利完成,销售额还比危机发生前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三,利税增长百分之七点七,工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五,各项指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应对了突发危机,袁仁国又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危机。
茅台酒长期供不应求,也造成假茅台在市场上横行的局面。
茅台遭遇了卖不出去的窘况后,袁仁国意识到必须整肃茅台酒市场。
再像以前那样,谁拿着批条来,都可以成吨成吨提茅台酒拿出去卖,消费者不知道哪家卖的真货哪家卖的假货,久而久之必定会疏远茅台酒。
特别在广州拒喝“XO”的那次经历对袁仁国的触动很大,酒店老总找人拿来的两瓶茅台酒,袁仁国接过来看了几眼就断定是假茅台。
于是他现场教学,从各方面帮助现场的人鉴别真假茅台。他这样做既是对茅台酒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在回报主人的一番盛情。
豪华酒店拿茅台的渠道应该比较正规,可还是拿到了假茅台,假茅台的猖獗由此可见一斑。
教人鉴别真假茅台,纯属万不得已的举动,相对茅台面临的生存环境来说于事无补。
在酒席上,袁仁国就断然推迟去香港的行程。
他自己喝酒时看到假茅台,让他的“心在滴血”,他“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广州端掉这个制假窝点。”为此他恳切地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能配合他。
在袁仁国亲力亲为操持下,那家售卖假茅台的窝点被广州公安和工商部门端掉,并顺着线索端掉了一个制作假茅台的窝点。
端掉一家假茅台,全国还有不知道多少家假茅台。在广州亲历假茅台,让袁仁国认真思考起打假问题。
思来想去,他觉得打假与其扬汤止沸,倒不如釜底抽薪。
只要自己的公司严格把握住销售渠道,假茅台造出来也找不到地方卖,这才是解决假茅台问题的终极手段。
于是从香港回来后,袁仁国亲自到一个个省一个个城市去建立茅台销售片区,设立茅台专卖店,并对以前的茅台酒经销商进行了大规模的甄别和清理。
有信用有实力的经销商,以及名商场、名酒店的销售渠道被保留下来,经销渠道中的不良商家被坚决取缔。
袁仁国那时就在计划,要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2800多个县级市,建立起中心配送站,到经销商,再到专卖店(柜)的销售网络,既保销量更要保质量。
茅台专卖许可证的推出,又进一步强化了茅台的打假措施,假茅台泛滥的势头,在袁仁国的霹雳手段下受到了很大遏制。
茅台酒的门槛高了,袁仁国对诚信茅台经销商却没有端架子。
在他眼里,这些经销商都是茅台酒面对市场的战友。
茅台酒的经销商都知道,要见袁仁国其实并不难,他在厂里的时候,吃饭时总会来给经销商敬酒。
一个四川小县城的经销商,一年卖不了多少茅台,袁仁国照样对他尊敬有加。
这个经销商感叹:“卖茅台不仅能挣到钱,还能挣到面子。”
打开销路,遏制假酒,是袁仁国带领茅台走向巅峰的基础。
可是茅台酒用传统工艺制造,要经过35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历时五年才能出厂,提升产量却不是易事。
而且生产茅台酒离不开茅台镇,离开酒的品质就会下降,茅台酒的生产场地也受到很大限制。
产量上不去,茅台酒再好也只能小打小闹。如果最终茅台成了“高定”类的奢侈品,又怎么当得起国酒的称号。
为解决这个问题,袁仁国上任伊始,就和茅台酒厂的专家共同努力,经过五年的技术攻关,终于在2003年把茅台年产量提升到万吨以上。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124小时获救的卞刚芬,出院时向营救她的消防官兵喊话:“亲人们,我出院了。我要请大家喝茅台!”
袁仁国闻言热泪盈眶,他终于不负所托,让茅台成了真正的国酒。
袁仁国执掌茅台这些年,把茅台的产值从10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一千多亿元。
茅台产值破千亿是袁仁国确定的目标,然而他刚好在达到目标这一年离开了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