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谁能想到,写下此等热血语句的人杨度,是一位热衷于帝王之术的人,一生辗转腾挪,投机不断。
杨度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同治十三年腊月初一(1875年1月10日)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杨家世代务农,家境清贫。到了杨度祖父一代,有了一些转机。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需要乡勇,杨度的祖父杨礼堂带着大儿子杨瑞生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杨礼堂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官做到正四品都司衔,后来战死,湘军高层为了奖励战死的杨礼堂,对他的儿子杨瑞生大加提拔,最终给予了他总兵的职务。
杨度的父亲不是杨瑞生,而是杨瑞生的四弟杨懿生,但杨瑞生在杨度10岁时去世,因此杨度被过继给大伯杨瑞生。杨度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识字过目不忘,被人称为“神童”,杨瑞生也非常重视杨度的学业。光绪十八年(1892年),18岁的杨度考中秀才,一年后又考取顺天府乡试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杨度去北京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也参加了这个政治运动,并结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人,建立起人生的第一张关系网。回到老家湖南以后,杨度以举人的身份拜在衡阳第一大儒王闿运门下。王闿运饱读诗书,性格独特,一生醉心帝王之术。
什么是帝王之术呢?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权力斗争手段。帝王之术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效控制臣下,让臣下为他们卖命,再让臣下去控制人民,由此控制整个国家。王闿运当年曾极力怂恿曾国藩东南自立称帝。杨度跟随老师王闿运学习了整整三年的帝王之术,彻底改变了杨度的一生。通过帝王之术的学习,聪明的杨度已经有了很大的野心,他决定要找一个所谓的“明君”,然后用自己所学的帝王之术来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先谦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杨度加入其中,认识了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等人,建立了新的关系网。不久,留学之风在中国兴起,甚至出现了所谓“西洋镀金东洋镀银”的说法,杨度心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瞒着老师王闿运自费留学日本。不过杨度在日本过得并不如意,第二年被迫回到国内,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清朝大臣张之洞,并得到赏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获得了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但清政府怀疑他有革命的倾向,没有给他任何官职,杨度非常失望,再次回到日本求学。在这段时间里,长袖善舞的杨度广交朋友,很快认识了孙中山、汪精卫等人,并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选为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他在东京和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他不赞成孙的革命思想,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拒绝参加,愿各行其是,他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后因反对中国留学生游行抗议《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被中国留学生攻击指责。
杨承瓒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开始进行所谓的“预备立宪”,并派五大臣出国考察,熊希龄知道五大臣考察不出什么结果,为了交差,偷偷跑到日本,请杨度和梁启超写考察报告。杨度认为这是一个向立宪派靠拢、扬名的好时机,于是洋洋洒洒写下了两篇名为《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的文章。这两篇文章让清政府如获至宝,开始在国内大肆传播,杨度也名声大噪。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立宪派在东京创立了《中国新报》,杨度担任总编辑,大肆宣扬君主立宪,与同盟会大唱对台戏。此后,杨度回到湖南,召集一批人起草《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请愿书》,通过民间舆论为清政府立宪造势。经过一番“努力”,杨度果然获得了不小的好处。在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合举荐下,“精通宪法,才堪大用”的杨度被任命为宪政编查馆提调,官衔四品。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成立所谓“皇族内阁”,杨度因为马屁拍得好,被任命为统计局局长,成了中央一级的高级官员。可没等杨度局长的位置坐稳,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清政府彻底垮台。心思灵动的杨度立刻投奔了袁世凯,成为其幕僚。在南北谈判期间,杨度来回奔走,用他的口才和人际关系为袁世凯捞取好处,立下了不少功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春天,袁世凯如愿以偿地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水涨船高的杨度也出任了参政院参政、政治会议员等职务。
然而杨度并不满足,他在与袁世凯交往中发觉袁有称帝的野心。杨度认为这是一个实施自己帝王之术的大好时机,如果自己成为推动袁世凯称帝的第一人,政治收益肯定会更高。
民国三年(1914年)成功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觉得再也没有障碍,于是下令解散国会,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杨度认为这是劝袁世凯称帝的大好时机,整天围着袁世凯不断鼓吹帝制。民国四年(1915年)4月,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一文,宣称“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几个月后,杨度组建了筹安会,自任理事长,主张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为了制造舆论,杨度一手策划了所谓的 “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等滑稽的组织,彻彻底底的一场政治闹剧,但是袁世凯喜欢,高兴之余授予其二等嘉禾勋章”,还亲笔写下“旷代逸才”四个字送给杨度。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称帝,宣布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中华民国改为 “中华帝国”。一时间,举国哗然,各地纷纷举起讨袁大旗。杨度作为袁世凯称帝最大的帮凶,也成了万夫所指的人物,舆论称他是“袁世凯的文化走狗”,连他老家湖南的乡亲们也骂他无耻,好友纷纷宣布跟他断交。
杨承瓒
重压之下,袁世凯不得不于民国五年(1916年)3月2日宣布取消帝制。两个多月后,袁世凯在惊怒交加之下病死。临死前,袁世凯对撺掇他称帝的杨度极为不满,大喊三声“杨度误我”气绝而死。杨度写下挽袁世凯联:“共和误中国,中国不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明公负洪宪,洪宪不负明公;九原可作,三复斯言。”杨度听完吓得赶紧往外逃,身后是追打、咒骂的袁家人。
黎元批继任总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杨度位列第一名。声名扫地、无处立足的杨度被迫宣布遁入空门,在天津、青岛等地的租界闭门学佛。此时杨度认识到立宪在中国已经没有前途,于是转而支持共和。民国六年(1917年)张勋复辟,邀请杨度入京,杨没有接受。他通电张、康“所可痛者,神圣之君宪主义,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之日。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他宣布披发入山,学佛参禅。他认为禅的基本精神就是无我,提出“无我主义”的“新佛教论”。民国十一年(1922年), 陈炯明叛乱,杨度受孙中山委托,游说曹锟,成功制止吴佩孚援助陈炯明,帮助孙中山度过了危机。民国十一年(1922年),杨度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从这之后,杨度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杨度后来与共产党人有过接触,还了解马克思主义。民国十六年(1927年),李大钊被捕,杨度曾经设法营救,可惜没有成功。民国十七年(1928年),已经53岁的杨度迁居上海,在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的门下当了一名清客。在这段时间,杨度秘密地为共产党提供过不少情报。民国十八年(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厉害的时候,杨度居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秘密完成了入党仪式。据说当时曾有朋友讥讽杨度一辈子投机,到老了也不肯改变,杨度生气地反驳道:“现在白色恐怖, 随时可能掉脑袋,哪里谈得上投机呢?”他的党员身份鲜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后周恩来病危时才公之于世。197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和王冶秋谈话时说,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他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
杨度墓
杨度晚年根据孙中山的建议,准备撰写的《中国通史》,做了许多准备,并写好了大纲,然岁不与人未完成。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患有严重肺病、胃病的杨度自知时日无多,写下挽联:“帝道真知,如今都成过去事;匡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评价自己的一生。9月17日,杨度病逝,逝世后安葬在万国公墓(今宋庆龄陵园)。周恩来、潘汉年前往吊唁。至此,帝王之术后继无人。
综合来看,杨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杨度的人生经历既充满了曲折与矛盾,又包含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有所建树,同时他的思想和立场也经历了多次转变。正是这种多重身份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杨度成为了一个具有时代色彩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