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的英国,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千丝万缕又根深蒂固地和基督教会的神学思想纠结在一起,笼统着一圈神圣的光彩,国王的地位更是神圣不可侵犯。
恰恰是在基督教极为盛行的中世纪,英国两位国王遭受被废黜的厄运。一位是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二世,另一位也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理查德二世。
丘吉尔在他的著作中记述理查德二世时提到他是这样一位国王:他在谋略和行动上都有超人的能力,他时而做出惊人的错事,时而又迅速的恢复理智,他能够发挥超人的机智和耐心,也能干出傻子都懂得避免的蠢事。
理查德的性格和能力似乎决定了他的遭遇和命运,他同封建贵族进行了四次生死较量:1386年,理查德初次败阵;1389年,他取得胜利;1397年至1398年,他达到权力的顶峰;1399年,他彻底垮台。
理查德是所有英国国王中在坚持对立的观点方面走的最远的,他认为上帝遣送国王前来统治人民,这种信念使他在三十二岁时就丧失了性命。
爱德华三世统治的中后期,先是连续多年忙于对法战争长期不在英格兰,后因年老昏聩没有能力亲政,国家事务名义上是由幼小的王子代理,实际上是由一个包括高级教士、世俗大贵族和亲王在内的委员会管理。
理查德二世十岁即位之初,全国上下都暗藏着不稳定的因素,宫廷、议会和贵族之间为了各自的权力明争暗斗。
刚刚即位的新国王还是个年幼的孩子,十分软弱,需要由以岗特的约翰为首的摄政会管理国家。民众对在全国恢复和平和法律的渴望十分强烈,而国王的朝臣和仆从们很难放弃从爱德华三世时就形成的贪婪。
此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黑死病的沉重打击,瘟疫造成的致命创伤还在发出阵阵剧痛,社会秩序已经彻底打乱,社会的力量也已削弱,人口急剧减少,造成土地大量荒芜,物价上涨。
人们的地位也意外的有所升迁,农民和劳力非常缺乏。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借机改善自己的境况,却遭到封建主们的拒绝,封建主还要恢复强迫农民劳动的权力,许多农奴从采邑上逃走。
黑死病使三分之一的人口突然死去,而活下来的人发现他们的收入在物价飞涨的世界上没有一点变化,广大下层民众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封建主阶层却迅速扩大地产,累积财富。
1351年英国制定《劳工法案》确定工资标准和价格,要求任何劳工不论男人和妇女,农奴或自由人都必须接受黑死病以前的工资标准和价格。
理查德二世在1387年重申《劳工法案》使封建主与民众的矛盾更加尖锐。种种因素使社会结构从根基上发生了动摇,最终导致了1381年的大规模起义。
再者,这一时期也是个动乱的年代,百年战争也是理查德在位时期一个经久不散的噩梦,四十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使全国上下满目疮痍。
全国到处都是遣散的士兵,他们都精于使用长弓。贵族们也拥有私人军队,并且这些军队在战争中得到训练,准备对付除法国人之外的敌人。
近十年,英法之间的战争进行的也很糟糕,在理查德加冕的同时,法国军队袭击了英国海岸,到1380年,英军连连败退,除加莱等少数几个沿海城市尚由英军控制之外,其余领地均被法军夺回。
但英国人仍然抱有乐观的情绪,还未从克雷西和普瓦提埃胜利的陶醉中清醒过来,主战派在议会中占主导地位。
迫于压力,理查德二世与1383年与法国重开战争,然而国内的矛盾已使国家步履维艰,对法战争很难有作为,1396年英法签订二十年的停战协定,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英国失利而结束。
主战派对国王的无能怨声四起,对这种无能造成的代价更加不满。国王为筹备巨额军费,力图挽回在战场上的劣势,把繁多的税收重担压在底层民众肩上横征暴敛,民众对政府和国王更加深恶痛绝。
国内外的双重矛盾日益加剧,理查德的统治出现危机。 1381年的瓦特·泰勒起义被国王用欺骗性地手段残酷镇压以后,理查德亲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宫廷和部分权贵表示支持国王的要求,其中国务大臣迈克尔·德·拉·波尔就是主要支持者之一,国王的叔叔们除了兰开斯特公爵约翰以外,其他的都站在反对派一边无事生非。
国王对他的亲信普施恩惠,在感情上也十分依赖,尤其是对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国王封他为爱尔兰伯爵。
对此,反对派贵族特别不满,在他们眼中理查德的这些亲信都是一些无耻之徒,坚信他们就是爱德华二世时期的德斯潘塞。
1385年理查德不顾反对坚持出征苏格兰最后无功而返的行动再次激怒了反对派贵族。1386年兰开斯特公爵约翰被卡斯提尔王位之争牵绊离开英国,反对派贵族乘机联合起来对国王发难。
在议会中他们猛烈抨击国王的亲信,要求撤销德·拉·波尔司法官的职务,甚至直接威胁国王,要求成立由十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来监督国王的行为。
国王对此坚决反对并专横的答复:他不会因为他们的坚持而从他的“厨房”里撤掉任何一个人。理查德迅速离开伦敦前往爱尔兰与自己的心腹部下回合,经过商讨国王决定以武力解决反对派贵族的无礼行为。
然而国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当以格洛斯特、阿伦德尔和沃里克为首的反对派贵族带领300名骑士进逼威斯明斯特宫时,国王被迫只得让步。
此时兰开斯特公爵之子亨利·博林布鲁克也加入了反对派的行列,反对派贵族实力大增,国王完全处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除罗伯特·德维尔逃脱以外,所有理查德的支持者都遭到了反对派的残酷报复。在1388年的议会中上,五名身穿金色外衣的反对派贵族以上诉人的身份对国家事务和国王的支持者全面抨击,有五名法官被判为叛国罪并处以绞刑,理查德的家庭教师也未能幸免,发对派贵族取得了彻底胜利,这届议会在后来被称为“无情议会”。
面对支持者惨遭杀戮,理查德忍受悲痛,在隐居生活中决心发展势力报仇雪耻。
1389年5月理查德开始了最初的行动。在一次御前会议中,国王出乎意料的询问参会者他有多大了,被问者随口回答国王已经22岁时,理查德当即宣布:“我已到了管理我的家,我的王室和我的王国的年龄。目前我的处境比我国最低贱者的处境还要糟糕,这看来是不公平的。”国王这早已计划好的举动令御前会议成员不知所措,无奈之下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交出了国玺。
吉尔伯特主教交出了财政大权,而恢复了支持国王的贵族威廉·威克姆和托马斯·布兰廷厄姆国务大臣和财务大臣的职务,同时国王向全国各郡送去急书宣告他已亲政,这一消息在全国收到普遍欢迎,理查德初露锋芒便告大捷。
初次获胜后理查德谨慎行事,与兰开斯特公爵之子亨利·博林布鲁克言归于好,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与反对派贵族友好相处。
就这样,理查德成功的瓦解了在无情会议上结成的反对派联盟,取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国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外交方面。
1394年在解决爱尔兰的矛盾之后国王在那里建立了一支私人军队,用来威慑贵族反对派。1396年理查德与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儿伊莎贝拉结婚,同时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并约定日后理查德如果遇到臣民的威胁,会得到法王的援助。
看似平静的局面并没有让国王忘记仇恨,1397年贵族反对派内部发生分裂,其中的博林布鲁克和莫布雷伯爵站到国王一边,反对派势力大为削弱,国王借机处置了其他三位贵族并进行类似无情议会式的审判:阿伦德尔伯爵以叛逆罪被处死,沃里克伯爵被终身放逐,国王的叔叔格洛斯特伯爵先被关押后后秘密杀害。
此时理查德的权力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国王不仅把他的敌人统统称为叛徒,还可以肆意窜改议会记录,任意的征收赋税,将自己的意志完全凌驾于议会至上,甚至有人将此时的议会称为“国王的议会”。
是以前各代英格兰国王所不能比拟的,甚至连征服者威廉也望尘莫及。博林布鲁克和莫布雷在看到这样的结局之后不免心生疑虑,担心自己以后的处境。
于是亨利·博林布鲁克抢先一步向国王回报莫布雷散步逆君言论,在国王调查时,二者互相推诿提供不出明确的证据,最后指控的判决只能用最原始的决斗方法,在双方都已准备好决斗时,国王改变了主意做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决定,判处莫布雷终身放逐,亨利·博林布鲁克被放逐十年。
理查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1399年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去世,理查德变本加厉的宣布亨利为终身放逐,并没收了兰开斯特公爵的所有财产。
国王的这个举动触犯了西欧封建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大忌,也激怒了整个贵族阶层,贵族们担心这样的结局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为维护自己的权力,决心与国王再次对抗。
理查德并未发现事态的严重性,在1399年5月带领几乎所有的支持者和军队出征爱尔兰,国内军力空虚,各个阶层蠢蠢欲动,整个局面混乱不堪。
亨利得知消息后即刻采取行动带领军队返回英格兰,他打着恢复兰开斯特家族继承人身份的旗号在约克郡登陆,亨利的进军不仅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还得到了英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在爱尔兰的理查德得知情况后立即回国,并集结军队试图与亨利对抗,途中的所见所闻使理查德认识到败局已成,无力回天。
8月众叛亲离的理查德被迫乞降被关进伦敦塔,9月30日国王被迫宣布退位,并宣布在他之后由亨利继承王位统治王国,国王从他的手上摘下金色的指环戴在了亨利的手上。亨利·博林布鲁克在议会的支持下加冕为王,为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的继位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那些理查德的支持者们,最后被亨利四世血腥镇压,他们的反对也把理查德推向了死亡,1400年2月,理查德在蓬特夫拉特城堡被杀害。
理查德二世的废黜是在由五名反对派贵族把持的议会中进行的,议会首先宣布了国王的退位声明,然后又例举了国王的33条罪状。
如国王将王国的大部分法官召集前来在他的秘密支持者面前强迫这些法官就一些问题站在国王的立场上代表国王表态,国王的这一举动触犯了法律。
一些贵族在议会中以上诉人的身份提出对国王的不满,国王则煽动罗伯特·威尔带领军队以武力表示反抗,结果却给王国带来更多的牺牲和不幸。
当兰开斯特公爵之子和诺福克公爵准备争斗时,国王阻止了决斗并判处兰开斯特公爵之子十年放逐,国王的这一举动不仅违反了王国的公正、法律和惯例,也触犯了骑士的权力。
等等这些都是对理查德的控告,与被废的爱德华二世的罪名“无能和行为不端”不同的是理查德的罪名为“专横、破坏了自由和法律,不正当的利用议会,践踏议会法规”,可以看出此时英国宪政意识的发展和以后法律对国王的约束以及王在法下的确立。
理查德没有得到更多贵族的支持,也没能为自己的统治建立一个广泛的基础,1397年之后那些支持他的贵族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和贪婪。
他们不是那种为重申王权而轻易就能够笼络起来的人,这些贵族的阴谋和背叛加速了理查德二世的垮台。
理查德的失败表明他没有得到像他祖父爱德华三世拥有的贵族们的支持,由于他的无能和不情愿,贵族们不愿为国王提供他们的军事才能,甚至战争中的胜利和利益。
理查德不仅自大傲慢、暴躁易怒,还有很浓厚的复仇情绪,这些性格特征在他统治的最后几年里越来越明显。
在十四世纪人的眼中,一个暴君统治者是以自身的利益准则统治王国而不是公共利益,是以自己的意愿处理人员和财产纠纷而不是法律,1399年理查德的统治就被定义为暴政而被亨利取代。
理查德二世统治时期他的权利曾达到了顶峰,就像他在身前为自己写的墓碑文一样,他打到了那些侵犯王权的人,甚至与征服者威廉时期的权力相比,但盛极而衰。在权力高峰的理查德为所欲为、专横跋扈,引起了贵族阶层和普通民众的不满,最终走向失败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