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定要懂得“藏锋”。
陈发财在进入40岁后就意识到他过去是太浮躁了,心高气傲,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结果步步荆棘,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磨难。
傲慢自负实际上就是浮躁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虚弱和无能,否则何必要趾高气扬,咄咄逼人呢?
当然有点才能的人往往自信心强一些,他们不甘于平庸,这会促使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
但是,如果你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那你就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中国是人情社会,“木秀于林”的压力很大。每个人都有彰显自己的自由,但前提是你有真才实学,要能够让别人由衷的佩服你,至少也要让人不能给你带来阻碍。
这现实中谁能做到?
“我们都是处于各种人际关系中,身边所遭遇的人大多数都是跟你一样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优越感。”
陈发财想得很明白,因为他过去就是这样的人,他也因此遭受了挫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假如时光可以重来的话,陈发财就不会这样的心态了,他甘心低头,顺应别人的需求,不在这种幼稚的心理游戏中浪费太多时间,“不值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谁要出类拔萃就自然受到身边人的抵触和阻碍,你越是不服气,压力就越大,反正你无法超脱这个环境。”
所谓明智,就是尽量避免“群起而攻之”的局面。陈发财做生意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老板,这个人就是自我膨胀的样子,他老是以为别人都在注意他,特别是在酒后,非要“性情一把”,表现得自己好像很特别。
“其实他就是标新立异,潜台词就是让周围的人承认自己平庸,以赢得他的友情为荣幸,这个人太自恋了。”
对于这种人,陈发财原来就是针锋相对,他见不得这样的嚣张气焰,结果就是两个人跟斗鸡一样,两败俱伤,谁都想要面子,但谁的面子也保不住。
但凡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其实就是小人之心作祟。看看历史就知道,想要一枝独秀的人,下场有几个好的?
你越是想证明自己优秀、别人不优秀,那别人就会被你逼到对立面,大家“群起而攻之”,非要把你打落尘埃不可。
40岁后,切忌锋芒毕露!年轻时候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老想着证明自己,热衷于玩一输一赢的游戏。等到在现实中撞到头破血流才明白,这个世界是自己的,也是别人的。
“我是43岁想明白这点的,世界上有我也有别人,众生平等,大家都是一样的人。”
所以陈发财在43岁之后的行事风格跟之前截然不同,“人狂天收,骄傲其实就是发狂,锋芒毕露其实就是朝着别人进行无声的攻击——想让人承认不如你。”
这样的想法太扯淡了,你以为你是谁?陈发财现在看到这样的人就觉得幼稚可笑,装模作样的人都在演独角戏,看破的人早就走远了。
“四十岁后还没有自知之明,不能克服自我的狭隘和局限,不能超越自我,实际上是没出息。”陈发财如是说。
人到中年,静水流深。过去的幼稚情有可原,年轻人有点锐气是好事,这个世界不能指望年轻人都跟老年人一样暮气沉沉。
不过当一个人从年轻走向中年,就像湍急的溪流涌进了大江大河,自然就应该沉静下来,表面看起来是平静的,实际上力量不知比过去强了多少倍。
这个过程就是生命的蜕变,从幼稚到成熟,从浮躁到沉静,而人一旦是静下来了,自然就有智慧,由此具备承担重任的能力。不然的话,就算遇到了大的机会也很难承担。要知道居功须担责,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反面,财富功名的背后就意味着重担。
千万不要妄想投机取巧,只要好处不要付出什么,这样的聪明人顶多得逞于一时,最怕是侥幸成功,洋洋得意,结果最后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那时候就后悔莫及了。力小而任重,本来就是灾难啊。
陈发财身边的朋友说想回到年轻时候,陈发财就笑了,“我宁愿留在现在也不想回到过去,因为那意味着放弃自己饱经风霜才得来的智慧。”不得不说,陈发财修行算是小有成就了,他也从一个生意上转变成了“哲学家”,哲学是人生的罗盘,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某种时候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