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不得不让每个中国人都竖起大拇指,如果没有他或许中国就不会开启新篇章。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引领国人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伟人,与他的自身修养和能力脱不开关系。毛泽东能够成为一代领袖,并不是历史的偶然。他不仅在政治革命道路中立足于巅峰之位,在文学造诣中也颇有成就。
无论是《沁园春 雪》还是《念奴娇 昆仑》,都能够从中体会到毛主席独有的诗词创作风格,他总是能够将中国汉字组合在一起,借古思今,以景抒情,营造出一种酣畅磅礴之气。或许诗词的风格与作者相关,毛主席本人就散发着凛然正气,因此他的诗词也总是透露出澎湃轩昂之意。
让人意想不到的评价很多读者在看过毛主席的诗词以后,顿觉慨然,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奋进勃发的同时还能够创造出绝世名作,实在是令人敬仰佩服。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认为,比如中国著名文学作家胡适曾经以批判性的语言评价过毛主席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
胡适看到毛主席所创作的那首《蝶恋花 答李淑一》之后,直言:“真肉麻,全国人民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是通的”。也就是说胡适认为毛主席的这首诗词的情感表达过于肉麻,而且在他看来言语不通顺,韵脚也不合乎规矩。
关于胡适所说的这一点,毛主席也曾坦然地解释过。其实这首诗词的韵脚之所以看起来有些奇怪,就是因为这首诗词的内容与妻子杨开慧有关,如果为了押韵而更改韵脚,那么恐怕读者会对作品含义产生误解。
倒不能说胡适是胡乱点评,但是他公然以主观思想和批判性的言语来评价这首诗词,多少显得有些刻薄,有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而且胡适并不是只有这一次用这种态度去评价毛主席的诗词,他还曾经说过毛主席的《沁园春 长沙》不配称为薛蟠体。可能很多人未曾了解过薛蟠体的意思,薛蟠体可以理解为白话文形式的诗词。
批判性评价的背后是私人恩怨与政治立场很显然胡适的这番点评很像现如今网络上的恶意差评,不顾客观实际,只凭主观臆断。说到这里,或许你也能够大体上猜得出来,胡适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多少掺杂着些个人恩怨。或许无论毛主席写出怎样的诗词,到了胡适这里都不会得到好评,因为当时胡适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很深,他在政治见解上与毛泽东曾经产生过分歧。
而且胡适此人十分的倔强固执,他甚至在内战时期,曾经亲自致信给毛主席,而信的内容居然是让毛主席放弃抵抗。可想而知,胡适永远不可能与毛主席站在同一个政治方向上。
其实胡适与毛主席之间关系的变化,的确让人想象不到,因为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还曾经以胡适为师。毛主席比胡适小了两岁,当毛主席年轻时还在图书馆里做图书管理员时,胡适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校园里的新派教授。当时的毛泽东经常去听胡适的课,而且还曾经表示过胡适是他敬佩之人。
因为胡适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专注于新文化运动,他是新思想浪潮中的楷模人物。而且青年毛泽东还曾经与好友共同到胡适的家中进行拜访,以诚挚的敬意与胡适探讨新思想的有关问题。然而岁月漫长,世事难料,曾经志同道合的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柳亚子与鲁迅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都掺杂着个人情感,大多数的文坛人物还是对毛泽东的诗词十分认可和敬慕。著名的文坛巨将柳亚子先生曾经以“算黄州太守,尤输气概”这样的观点评价了毛主席的那首《沁园春 雪》。
柳亚子曾经直言,就算是让苏轼辛弃疾等人再次复活或许也写不出像《沁园春 雪》这样气势磅礴、语出惊人的诗句。可以看得出来,柳亚子十分欣赏毛主席的诗词,甚至拿出苏轼、辛弃疾的著名古代诗词创作人的名字来与毛主席相媲美。
除此之外,鲁迅也曾经对毛主席的诗词进行过客观评价。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可以比喻为擎天之柱,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有唤醒深处灵魂的力量,更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和个人风格。
无论是鲁迅相关的历史记录,还是曾经的老照片,鲁迅都给人一种直爽而不肯屈服的印象。就好像他永远没有惧怕的人,也永远没有不敢说的话。由于鲁迅的言语十分犀利,在叙述和分析时常常一针见血,因此鲁迅有了一个名为“毒舌”的外号。
实际上鲁迅和毛泽东并没有见过面,但是二人却有着相同的愿望他们都希望中国人能够觉醒,并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天地。可以说鲁迅与毛泽东虽然身处异处,但是心灵是相通的。鲁迅曾经就毛主席的这首《西江月 井冈山》,作出了幽默而客观的点评。他在读过这首诗词以后表示,这首诗所体现出的气概很有山大王的感觉。
毛主席听到鲁迅对他的评价之后,哈哈笑个不停,因为他觉得鲁迅所评价的十分贴切,他确实想在井冈山做一个“山大王”。不得不说,“山大王”这一评价还真是十分符合鲁迅的讲话风格。
在历史的进程中,无论曾经发生过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插曲,都难以掩盖毛主席的才华横溢与胸襟开阔,对于那些纷杂的琐碎我们可以淡然听之,毛主席给中国带来的辉煌开端与文学财富才是后人应该研究的重点。